一种易更换传感器的隔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4-19  19


本技术涉及支座,特别涉及一种易更换传感器的隔震支座。


背景技术:

1、在建筑工程领域,支座起到支撑的作用,是重要的连接构件,通过支座去监测压力是监测建筑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现有技术中,常规隔震支座在监测支座压力时需将传感器内置于橡胶内部或者支座上下端面,在施工完成后,如果传感器损坏难以更换,造成后续无法继续监测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易更换传感器的隔震支座。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易更换传感器的隔震支座,包括底板、顶板、连接套、检测传感器和橡胶,所述底板平行设置在所述顶板的下侧且与所述顶板配合,所述底板与所述连接套的下端固定相连,所述顶板与所述连接套的上端固定相连,所述底板、所述顶板与所述连接套之间形成空腔,所述顶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连接套外侧,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通过设置在所述顶板内部的导流通道连通,所述空腔和所述导流通道内均填充满所述橡胶,所述检测传感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上且与所述橡胶接触。

4、进一步地,所述橡胶中插入若干平行于所述底板的隔板,所述隔板的外壁与所述连接套的内壁配合。

5、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套下端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顶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套上端配合的第二凹槽。

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套的截面呈圆环形,且所述连接套的外壁直径相等。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口的中心设置在所述连接套的轴心线上。

8、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的截面均呈圆形,所述连接套、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同轴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检测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在本技术中,通过在顶板设置内导流通道,然后在导流通道内填充橡胶,导流通道内的橡胶与空腔中的橡胶接触,当空腔中的橡胶受到压力时,导流通道内的橡胶也受到相同的压力,然后将检测传感器固定在导流通道端部的开口上直接检测橡胶的压力,从而达到监测支座受压情况,通过将被测力向外牵引,达到检测传感器外置,实现检测传感器易更换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易更换传感器的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顶板(2)、连接套(3)、检测传感器(4)和橡胶(5),所述底板(1)平行设置在所述顶板(2)的下侧且与所述顶板(2)配合,所述底板(1)与所述连接套(3)的下端固定相连,所述顶板(2)与所述连接套(3)的上端固定相连,所述底板(1)、所述顶板(2)与所述连接套(3)之间形成空腔,所述顶板(2)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开口(6)和第二开口(7),所述第一开口(6)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二开口(7)设置在所述连接套(3)外侧,所述第一开口(6)与所述第二开口(7)之间通过设置在所述顶板(2)内部的导流通道(8)连通,所述空腔和所述导流通道(8)内均填充满所述橡胶(5),所述检测传感器(4)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7)上且与所述橡胶(5)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更换传感器的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5)中插入若干平行于所述底板(1)的隔板(9),所述隔板(9)的外壁与所述连接套(3)的内壁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易更换传感器的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套(3)下端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顶板(2)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套(3)上端配合的第二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易更换传感器的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3)的截面呈圆环形,且所述连接套(3)的外壁直径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易更换传感器的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6)的中心设置在所述连接套(3)的轴心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易更换传感器的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和所述顶板(2)的截面均呈圆形,所述连接套(3)、所述底板(1)和所述顶板(2)同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易更换传感器的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传感器(4)为压力传感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易更换传感器的隔震支座,包括检测传感器,底板平行设置在顶板的下侧,底板与连接套的下端固定相连,顶板与连接套的上端固定相连,底板、顶板与连接套之间形成空腔,顶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通过设置在顶板内部的导流通道连通,空腔和导流通道内均填充满橡胶,检测传感器固定设置在第二开口上且与橡胶接触。通过在顶板设置内导流通道,然后在导流通道内填充橡胶,导流通道内的橡胶与空腔中的橡胶接触,当空腔中的橡胶受到压力时,导流通道内的橡胶也受到相同的压力,通过将被测力向外牵引,达到检测传感器外置,实现检测传感器易更换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俞海敏,魏德超,龙天国,徐铫阳,张远喜,黄兆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融海运通抗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03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265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