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尤其涉及一种钢筋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建筑行业不断向着高质量、绿色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对工程施工现场要求越来越严格。在框架梁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时,因梁较高,宽度小,梁底可能出现钢筋间距不足或无间距以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够等问题,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其中,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混凝土构件上那层小部分垫层,也就是最外层钢筋表面与凝土构件表面之间距离,起到保护钢筋的作用。
2、目前,钢筋间距通常是通过弹线的方式进行定位控制,钢筋间距从弹线到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移位,控制不准,保护垫块摆放位置也容易受影响,导致钢筋与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3、因此,如何更加准确地控制施工过程中钢筋之间的间距以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提高施工质量,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4、在背景技术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含没有形成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钢筋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2、本申请提供一种钢筋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包括:保护底块、立柱以及定位卡片;
3、所述立柱设置有多个,且垂直设于所述保护底块的上端;
4、两个所述立柱与所述保护底块之间形成u型卡槽,所述u型卡槽内设有两个配合使用且用于固定钢筋位置的所述定位卡片;
5、两个所述定位卡片均设于所述u型卡槽的两侧壁上方且设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定位卡片为柔性卡片;
6、所述立柱的顶端设有用于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切块,所述切块设于所述立柱的一侧。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底块与所述立柱可拆卸连接。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底块上设有多个凹槽,所述立柱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凹槽卡接的凸块。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数量大于所述凸块的数量。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块的高度为10mm。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卡片的厚度为4mm。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凹槽的形状、尺寸均相同。
13、本申请提供的钢筋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包括:保护底块、立柱以及定位卡片;所述立柱设置有多个,且垂直设于所述保护底块的上端;两个所述立柱与所述保护底块之间形成u型卡槽,所述u型卡槽内设有两个配合使用且用于固定钢筋位置的所述定位卡片;两个所述定位卡片均设于所述u型卡槽的两侧壁上方且设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定位卡片为柔性卡片;所述立柱的顶端设有用于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切块,所述切块设于所述立柱的一侧。本申请通过在u型卡槽内设置用于固定钢筋位置的定位卡片,能够防止施工过程中钢筋上下移动,并通过控制相邻立柱之间的设置距离以控制钢筋之间的间距,防止钢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的情况;同时,通过在立柱顶端设置用于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切块,以确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与浇筑质量;本申请通过对钢筋间距以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进行控制,提高了施工质量。
1.一种钢筋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底块、立柱以及定位卡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底块与所述立柱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底块上设有多个凹槽,所述立柱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凹槽卡接的凸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筋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数量大于所述凸块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块的高度为1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卡片的厚度为4m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筋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凹槽的形状、尺寸均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