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企业管理系统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4-12  5


本发明涉及企业设备租赁管理,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企业管理系统及应用。


背景技术:

1、在现有技术中,尽管企业管理系统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这些缺陷限制了企业在设备租赁和废旧处置等领域的有效管理;

2、1.长周期和低效率的租赁管理:传统的设备租赁流程通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出租商审核、评审专家库建立、立项、报价、开标、会审等环节,这导致了租赁周期较长,效率低下,限制了企业在紧急需求下的灵活性和反应速度;

3、2.数据不透明和流程复杂:现有的设备租赁管理往往受限于多个信息系统的应用,导致信息不透明,流程复杂,容易引发沟通不畅、决策困难等问题;

4、3.传统的废旧处置流程难以控制:在废旧物资回收和处置方面,传统的流程存在诸多问题,如公告传播不及时、评审不公平、处置结果难以监管等,这可能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

5、4.缺乏智能化的管理和调度:现有的管理系统往往缺乏智能化的调度和分析功能,导致设备的调度不够精准,资源利用率较低,成本控制难度较大;

6、5.数据共享和互通困难:在废旧物资回收和处置过程中,第三方废旧平台与企业内部系统的数据共享和互通存在一定的难度,影响了信息的广泛传播和多方参与。

7、例如:中国发明专利:cn106204187a,所公开的“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非定置租赁物运营管理方法及系统”,其说明书公开:传统租赁运营主要是通过对借出或归还的租赁物建立信息记录台帐并结合定期或不定期人工盘点核对的方式进行管理。其基本特征就是规模小、管理手段原始、效率低下,运营者或业主对运营中的各种情况如:租赁物维护保养情况、租赁物流转情况、财务收支情况等因规模小可以实现有效监管,一旦规模扩大,传统运营管理方法将无法实施有效监管,极大的制约和限制了租赁业规模化、连锁化发展;上述专利可以佐证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8、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企业管理系统及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存在的周期长,效率低;施工过程缺乏监管,结算对账工作量大,数据难以统计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企业管理系统及应用,以改善上述问题。

3、本技术具体是这样的:

4、一种企业管理系统,包括:

5、组织机构模块,用于管理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包括单位管理模块、部门管理模块、员工管理模块、职务/岗位管理模块以及专家管理模块,支持添加、编辑、删除、查询操作,并实现对组织层级的排序和划分;

6、设备进退场台账管理模块,用于记录设备的进退场账目,包括设备进场验收模块、设备进场验收审核模块、设备退场验收模块以及设备退场验收审核模块,实现设备进退场全流程的在线化管理;

7、设备租赁管理模块,包括申请/审批/评审管理模块、合同管理模块、设备进退场登记模块以及结算管理模块;申请/审批/评审管理模块包括项目申请编制模块、项目申请审批模块以及项目申请定标模块,用于实现设备租赁业务的申请、审批、评审、合同管理、设备进退场登记以及结算管理,其中,申请/审批/评审管理模块包括项目申请编制模块、项目申请审批模块和项目申请定标模块,以提高租赁流程效率和精度。

8、一种企业管理系统的应用,使用企业管理系统,包括多个服务器,还包括支撑承载机构,多个服务器均放置在支撑承载机构中,所述支撑承载机构包括支撑部一,支撑部一中可调节设置有若干个支撑部二,且服务器放置在支撑部二上。

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支撑部一包括两个支撑柱,其中一个支撑柱的侧面固定安装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穿过另一个支撑柱且固定连接有手轮,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与另一个支撑柱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

10、两个所述支撑柱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一,两个所述滑槽一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且两个滑槽一内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杆;

11、支撑部二包括两个分别套设在两个支撑杆外表面的滑座,两个所述滑座之间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其中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插板,且插板的外表面与限位槽插接,所述承载板内开设有两个腔室一,两个所述腔室一内均穿插连接有连接轴一,两个所述连接轴一相互远离的一端均穿出腔室一且通过轴承分别与两个滑座连接,其中一个连接轴一的外表面套设有位于腔室一内的弹簧;

12、所述承载板的另外两侧均设置有延长板,所述承载板内开设有若干个腔室二,每个所述腔室二内均穿插连接有连接轴二,若干个所述连接轴二的一端穿均出腔室二且分别与两个延长板固定连接;

13、所述服务器放置在延长板和承载板的顶部之间;其中一个支撑柱的侧面固定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内穿插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穿出连接管且与另一个支撑柱固定连接。

14、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设置有支撑移动机构,所述支撑移动机构包括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支撑柱上的侧板,两个所述侧板上均开设有插孔一以及滑槽二;

15、两个侧板与两个支撑柱之间均设置有支撑移动部,支撑移动部包括穿插连接在滑槽二内的连接轴三,所述连接轴三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两个所述连接座分别位于侧板两侧,且两个连接座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贯穿开设有插槽一以及插槽二,所述支撑柱的底端与插槽一插接,侧板的底端与插槽二插接;

16、所述连接座底部的两侧均安装有万向轮,所述连接座顶部的一侧设置有凸起,连接座凸起部分以及插槽一侧壁处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支撑柱上开设有插孔二,所述插孔二与插槽一侧壁上的螺纹孔之间设置有手拧螺栓。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8、在本技术的方案中:

19、1.本发明通过集成各个管理模块,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流通,提高了企业内部沟通和协作的效率,减少了冗余工作和信息泄漏的风险;通过设备进退场台账、租赁管理等模块,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设备资源,避免闲置和浪费,降低了资源成本;通过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支持更精准的决策制定,有助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更好地把握机会;个人中心模块提供了账号安全、部门切换和安全退出等功能,保障了用户信息的安全和系统的稳定运行;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综合性企业管理系统通过多个模块的协同作用,实现了对企业内部各个方面的管理和监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0、2.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支撑承载机构和支撑移动机构,支撑承载机构和支撑移动机构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对服务器进行支撑,而在对服务器搬运过程中支撑承载机构和支撑移动机构还可以进行形态的变化,形态变化后可以形成对服务器的运输结构,经过结构变化后的支撑承载机构可以放置更多的服务器,从而能够提高搬运效率;

21、3.在对服务器进行支撑时,转动螺纹杆使得两个支撑柱远离,此时推动承载板能够调整承载板的高度,从而能够适配不同高度的服务器,且拉动延长板时能够调节延长板与承载板之间的距离,进而适配不同大小的服务器,而在对服务器进行搬运时,承载板以及支撑柱可以旋转至水平,此时支撑柱以及承载板上可用于堆放较多的服务器,便于搬运;

22、4.在对服务器进行支撑时,支撑移动机构的设置用于对支撑承载机构进行支撑以及支撑承载机构使用过程位置的调整,而在对服务器进行搬运时,支撑移动机构的设置用于整体的移动,以实现对服务器的搬运。


技术特征:

1.一种企业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企业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组织机构模块中的单位管理模块支持对系统二级单位和项目部的添加、编辑、删除和排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企业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进退场台账管理模块中的各子模块用于设备进退场账目的记录、进场验收及审核、退场验收及审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企业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个人中心模块,个人中心模块包括个人资料模块、账号安全模块、切换部门模块以及安全退出模块,实现用户个人信息的管理和安全性保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企业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企业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企业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一种企业管理系统的应用,使用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企业管理系统,包括多个服务器(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承载机构(1),多个服务器(3)均放置在支撑承载机构(1)中,所述支撑承载机构(1)包括支撑部一,支撑部一中可调节设置有若干个支撑部二,且服务器(3)放置在支撑部二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企业管理系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支撑部一包括两个支撑柱(101),其中一个支撑柱(101)的侧面固定安装有螺纹管(102),所述螺纹管(102)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03),所述螺纹杆(103)的一端穿过另一个支撑柱(101)且固定连接有手轮,所述螺纹杆(103)的外表面与另一个支撑柱(101)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企业管理系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柱(101)之间设置有支撑移动机构(2),所述支撑移动机构(2)包括两个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支撑柱(101)上的侧板(201),两个所述侧板(201)上均开设有插孔一(202)以及滑槽二(203);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企业管理系统及应用,涉及企业设备租赁管理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集成各个管理模块,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流通,提高了企业内部沟通和协作的效率,减少了冗余工作和信息泄漏的风险;通过设备进退场台账、租赁管理等模块,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设备资源,避免闲置和浪费,降低了资源成本;通过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支持更精准的决策制定,有助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更好地把握机会;个人中心模块提供了账号安全、部门切换和安全退出等功能,保障了用户信息的安全和系统的稳定运行;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综合性企业管理系统通过多个模块的协同作用,实现了对企业内部各个方面的管理和监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黎,于光华,尤其伟,赵洪旺,董楠,孙继尧,郗海君,郑喜彦,牟毓,张卫,程雨,次央,董鹏忠,丁海龙,扎西曲批,刘忠鑫,毛奎,杨春燕,扎桑,蒲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232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