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介入手术机器人设备,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介入机器人从端。
背景技术:
1、血管介入手术是医护人员借助动态医学影响将导管及导丝等细长型医疗器械送入患者体内来完成治疗的过程,其中,细长型医疗器械的同轴交换技术作为血管介入手术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分为旧器械退出与新器械进入过程,其中,以旧器械退出操作最为费时且费力。
2、传统的同轴交换技术通常为人工操作,需要双人配合以实现固定导丝以及抽出旧器械的操作,其对医生的操作手法、林场应变能力、操作细致程度等都具有较大考验。在复杂的血管介入手术中,医生需要频繁更换细长型医疗器械,耗费大量手术时间。
3、现有的介入机器人虽然能够实现细长型医疗器械的夹持,但是无法实现同轴交换时对不同医疗器械的检测,因此无法实现自动化同轴交换技术,需要人机配合,额外增加了手术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同轴交换技术需要人工操作或者人机配合,耗费大量手术时间且额外增加医生的手术负担。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介入机器人从端,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3、一种介入机器人从端,用于递送细长型医疗器械,其中,所述细长型医疗器械包括导丝及至少一根导管,所述介入机器人从端包括检测夹持装置、导丝驱动装置与至少一个导管驱动装置;
4、所述检测夹持装置用于识别并夹持所述细长型医疗器械,初始状态下,所述导丝至少部分穿设入所述导管内,所述导管夹持于所述检测夹持装置上;
5、所述导管驱动装置设于所述检测夹持装置与所述导丝驱动装置之间,所述导管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导管沿轴向移动;
6、所述导丝驱动装置用于夹持所述导丝和/或驱动所述导丝沿轴向移动;
7、工作时,所述导管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导管向靠近所述导丝驱动装置的方向移动,当所述导管退出所述检测夹持装置时,所述检测夹持装置识别所述导丝并进行夹持。
8、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夹持装置包括壳体、夹持机构、驱动机构以及位移检测机构;
9、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件、抵持件和复位件,所述夹持件活动装设于壳体上,所述抵持件固定装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复位件连接于所述夹持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用于推动所述夹持件靠近所述抵持件;
10、所述驱动机构装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所述夹持件连接;
11、所述位移检测机构装设于所述壳体上,用于检测所述夹持件的位移量;
12、当所述导管退出所述检测夹持装置时,所述复位件推动所述夹持件靠近所述抵持件,以贴合所述细长型医疗器械的表面,所述位移检测机构检测所述夹持件的位移量并输出信号至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夹持件靠近所述抵持件以夹持所述导丝。
13、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安装座,所述夹持件与所述抵持件并列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夹持件沿所述安装座滑动,与所述抵持件左右配合,以夹持所述细长型医疗器械;
14、或,所述壳体包括安装座与上盖,所述夹持件装设于所述安装座上,且相对所述安装座上下浮动,所述抵持件固定装设于所述上盖上;当所述上盖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时,所述夹持件与所述抵持件上下配合,以夹持所述细长型医疗器械。
15、进一步的,所述夹持件具有检测面,所述位移检测机构的检测端朝向所述检测面;
16、当所述复位件驱动所述夹持件靠近所述抵持件时,所述位移检测机构检测到与所述检测面的垂直间距发生变化,以识别夹持于所述夹持件与所述抵持件之间的细长型医疗器械。
17、进一步的,所述夹持件与所述抵持件并列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时,所述检测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第一设定夹角,所述第一设定夹角为60°~90°。
18、进一步的,所述位移检测机构包括检测电路与电源,所述检测电路包括依次电连接的控制电路、光电转换电路与信号处理电路,所述光电转换电路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19、工作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光电转化电路持续向所述检测面发出光线,所述光线经过所述检测面反射后,由所述光电转化电路收集并转化为光电流信号输出至所述信号处理电路,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将所述光电流信号转化为光电压信号输出至所述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基于所述光电压信号计算所述检测端与所述检测面之间的垂直间距的变化值并输出信号至所述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夹持件靠近所述抵持件以夹持所述导丝。
20、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与连接组件,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夹持件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位移检测机构电连接。
2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压力检测件;
22、所述压力检测件装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所述第一连接件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连接件一端连接于所述夹持件。
23、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直线导轨与导向块,所述直线导轨与所述导向块中的其中一个装设于所述壳体上,另一个装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
24、所述直线导轨沿平行于所述夹持件活动方向设置。
25、进一步的,所述导管驱动装置包括导管递送机构和导管旋转机构,所述导管递送机构设于所述检测夹持装置与所述导管旋转机构之间。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27、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介入机器人从端,通过将导管驱动装置设置于检测夹持装置与导丝驱动装置之间,在导管驱动装置驱动导管沿导丝向导丝驱动装置的方向移动时,利用检测夹持装置智能检测到医疗器械由导管变为导丝,并快速夹紧导丝,以防止导管回撤时导丝发生窜动,从而实现介入机器人从端的智能识别医疗器械的更换并进行夹持,无需人工参与,缩短手术时间且减少医生手术负担。
1.一种介入机器人从端,用于递送细长型医疗器械,其中,所述细长型医疗器械包括导丝及至少一根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入机器人从端包括检测夹持装置、导丝驱动装置与至少一个导管驱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机器人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夹持装置包括壳体、夹持机构、驱动机构以及位移检测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机器人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安装座,所述夹持件与所述抵持件并列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夹持件沿所述安装座滑动,与所述抵持件左右配合,以夹持所述细长型医疗器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入机器人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具有检测面,所述位移检测机构的检测端朝向所述检测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入机器人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与所述抵持件并列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时,所述检测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第一设定夹角,所述第一设定夹角为60°~9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入机器人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检测机构包括检测电路与电源,所述检测电路包括依次电连接的控制电路、光电转换电路与信号处理电路,所述光电转换电路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机器人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与连接组件,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夹持件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位移检测机构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介入机器人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压力检测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介入机器人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直线导轨与导向块,所述直线导轨与所述导向块中的其中一个装设于所述壳体上,另一个装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机器人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驱动装置包括导管递送机构和导管旋转机构,所述导管递送机构设于所述检测夹持装置与所述导管旋转机构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