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1、为了降低制冷剂的充注量,空调制热管路中的流通介质由制冷剂变成了水,空调制冷管路和空调制热管路再与简化后的制冷剂回路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空调的制冷和制热。
2、然而,因舱内空调需要冷却温度低,一般是1-10℃,电池侧冷却温度偏高,一般是15-20℃,由于水等替换介质能够换热的能量有限,难以满足整体系统的换热能量要求,也难以实现多个温控区不同温度控制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及车辆,热管理系统能够分别单独对电池冷却循环管路和空调制冷循环管路进行冷却降温。
2、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管理系统,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
3、制冷剂循环管路,所述制冷剂循环管路接入有压缩机、冷凝器以及相并联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接入有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二支路接入有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二蒸发器;
4、空调制冷循环管路,所述空调制冷循环管路接入有第一泵、第一换热管路和冷芯,所述第一换热管路与所述第一蒸发器以热交换方式耦合;
5、电池冷却循环管路,所述电池冷却循环管路接入有第二泵、第二换热管路和电池换热装置,所述第二换热管路与所述第二蒸发器以热交换方式耦合。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蒸发器包括以热交换方式耦合的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一换热管路,所述第一蒸发器通过所述第一管路接入所述制冷剂循环管路。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蒸发器包括以热交换方式耦合的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二换热管路,所述第二蒸发器通过所述第二管路接入所述制冷剂循环管路。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制热循环管路,所述制热循环管路接入有第三泵和第三换热管路,所述第三换热管路与所述冷凝器以热交换方式耦合,所述制热循环管路还通过第一多通阀并联地接入有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所述第三支路接入有暖芯,所述第四支路接入有所述电池换热装置,所述第一多通阀与所述第三支路和所述第四支路连通的两个接口的开度比例可调。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热循环管路还包括第三支路分路和第二多通阀;
10、所述暖芯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所述暖芯的中部具有出口,所述出口对应的接入所述第三支路,所述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二多通阀的出口一连接,所述第三支路分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入口和所述第二多通阀的出口二连接,所述第二多通阀的入口接入所述第三支路。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热循环管路还包括散热支路,所述制热循环管路通过所述第一多通阀并联地接入有散热支路、所述第三支路和所述第四支路,所述散热支路接入有低温散热装置。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电驱管路、电驱支路和第三多通阀,所述电驱管路接入有第四泵、电驱散热装置以及电驱换热装置;
13、所述第三多通阀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和第五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对应的与所述电驱管路的两端连通,所述电驱支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位于所述电驱换热装置与所述电驱散热装置之间的部分所述电驱管路与所述电驱支路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三多通阀通过所述第四接口和所述第五接口接入所述电池冷却循环管路;
14、所述第三多通阀至少具有三种接通模式:模式一为所述第一接口接通所述第三接口时所述第四接口接通所述第五接口,模式二为所述第一接口接通所述第五接口时所述第三接口接通所述第四接口,模式三为所述第一接口接通所述第五接口时所述第二接口接通所述第四接口。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多通阀包括四通阀和三通阀,所述四通阀具有第六接口、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四接口和所述第五接口,所述三通阀包括第七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所述第六接口和所述第七接口连通;
16、所述四通阀能够在所述第一接口接通所述第六接口、所述第四接口接通所述第五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接通所述第五接口、所述第四接口接通所述第六接口之间切换;
17、所述三通阀能够在所述第七接口接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七接口接通所述第二接口之间切换。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支路与所述电驱管路之间通过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所述换热器包括以接交换方式耦合的第四管路和第五管路,所述第四管路接入所述散热支路,所述第五管路接入所述电驱管路且位于所述电驱散热装置与所述电驱换热装置之间。
19、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热管理系统。
2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其中接入空调制冷循环管路的第一换热管路与第一蒸发器以热交换方式耦合,接入电池冷却循环管路的第二换热管路与第二蒸发器以热交换方式耦合,制冷剂循环管路通过并联地接入有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分别单独对空调制冷循环管路和电池冷却循环管路进行冷却。通过第一蒸发器配置有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蒸发器配置有第二节流装置控制第一蒸发器对空调制冷循环管路的冷却能力和第二蒸发器对电池冷却循环管路的冷却能力,使得进入冷芯的介质温度满足车辆舱内温度需要以及进入电池换热装置中的介质温度满足电池的冷却需求。
1.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制热循环管路,所述制热循环管路接入有第三泵和第三换热管路,所述第三换热管路与所述冷凝器以热交换方式耦合,所述制热循环管路还通过第一多通阀并联地接入有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所述第三支路接入有暖芯,所述第四支路接入有所述电池换热装置,所述第一多通阀与所述第三支路和所述第四支路连通的两个接口的开度比例可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循环管路还包括第三支路分路和第二多通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电驱管路、电驱支路和第三多通阀,所述电驱管路接入有第四泵、电驱散热装置以及电驱换热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