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4-08  6


本技术涉及充电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充电桩。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充电桩由于结构紧凑、且电器元件众多,导致安装和拆卸非常困难。尤其在现场,充电桩往往是固定在地面上,导致排查问题的时候需要长时间弯腰工作,增加了工作的难度。现有的一种充电桩包括充电机和推杆组件,充电机在推杆组件的下面,推杆组件可以通过上开口取出并进行检查及维修,但是,当需要调试及排查充电机上的线路时,需要先将上面的推杆组件取出,才能对充电机进行检查,非常不方便;并且充电桩的结构尺寸偏小,线束及元器件在充电桩壳体内部摆放过于密集,导致拆装困难。

2、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充电桩内部的元器件不便于拆装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充电桩内部的元器件不便于拆装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桩,包括安装壳、充电机和推杆组件,其中,安装壳具有第一容纳腔以及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安装壳还具有第二容纳腔以及与第二容纳腔连通的第二开口;充电机能够通过第一开口进入或者退出第一容纳腔;推杆组件能够通过第二开口进入或者退出第二容纳腔,安装壳还具有与第二容纳腔连通的充电口,推杆组件的充电头能够通过充电口伸出或者退回第二容纳腔,且充电头与充电机电连接。

3、进一步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充电口分别设于安装壳的不同的侧壁上。

4、进一步地,充电桩还包括设置在安装壳内部的限位组件,限位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充电机和推杆组件之间,以将安装壳的内部分隔成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限位组件的至少另一部分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内并与充电机抵接。

5、进一步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其中,第一压板设置在充电机和推杆组件之间;第二压板设置在第一容纳腔远离第一开口的一侧,且第二压板具有至少一个与充电机抵接的弯折段。

6、进一步地,充电桩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板,支撑板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内,且支撑板分别与第二容纳腔的周向侧壁和推杆组件连接。

7、进一步地,支撑板为两个,两个支撑板分别设置在推杆组件的两侧;和/或支撑板具有至少一个操作孔和/或至少一个提手。

8、进一步地,推杆组件包括推杆安装部、充电部和驱动部,其中,充电部具有充电头,且充电部与推杆安装部活动连接;驱动部设置在推杆安装部上并与充电部驱动连接,以使充电部能够相对推杆安装部运动并使充电头能够通过充电口伸出或者退回第二容纳腔。

9、进一步地,推杆组件还包括导向结构,充电部通过导向结构与推杆安装部活动连接。

10、进一步地,推杆安装部包括导向段和固定段,其中,充电部与导向段活动连接并能够沿导向段的长度方向运动;固定段与导向段远离充电口的一端连接,且驱动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固定段上。

11、进一步地,充电部包括箱体,箱体与推杆安装部活动连接,驱动部与箱体驱动连接,且充电头设置在箱体远离驱动部的一端。

12、进一步地,推杆组件还包括拖链,拖链的一端伸入箱体的内部,拖链的另一端与推杆安装部连接,且充电头的充电线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拖链的内部。

13、进一步地,推杆组件还包括位置检测件和感应件,位置检测件和感应件中的一者设置在推杆安装部上,另一者对应设置在充电部上。

14、进一步地,充电桩还包括第一盖板,第一盖板盖设于第一开口处;和/或充电桩还包括第二盖板,第二盖板设于第二开口处。

15、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充电桩包括安装壳、充电机和推杆组件,安装壳具有第一容纳腔以及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安装壳还具有第二容纳腔以及与第二容纳腔连通的第二开口;充电机能够通过第一开口进入或者退出第一容纳腔;推杆组件能够通过第二开口进入或者退出第二容纳腔,安装壳还具有与第二容纳腔连通的充电口,推杆组件的充电头能够通过充电口伸出或者退回第二容纳腔,且充电头与充电机电连接。

16、本方案中的充电机通过第一开口进入或者退出第一容纳腔,方便操作人员安装和拆卸位于第一容纳腔内的充电机,以对充电机进行检查及维修,推杆组件通过第二开口进入或者退出第二容纳腔,方便操作人员安装和拆卸位于第二容纳腔内的推杆组件,以对推杆组件进行检查及维修,使得推杆组件和充电机的安装和拆卸更加便捷。并且,推杆组件的充电头可以通过充电口伸出第二容纳腔外以对外部设备进行充电,推杆组件的充电头通过充电口退回第二容纳腔内以保护充电头。因此,本申请中的充电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充电桩内部的元器件不便于拆装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12)、所述第二开口(14)和所述充电口(15)分别设于所述安装壳(10)的不同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壳(10)内部的限位组件(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40)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板(50),所述支撑板(50)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13)内,且所述支撑板(50)分别与所述第二容纳腔(13)的周向侧壁和所述推杆组件(3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组件(30)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组件(30)还包括导向结构(35),所述充电部(33)通过所述导向结构(35)与所述推杆安装部(32)活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桩,包括安装壳、充电机和推杆组件,其中,安装壳具有第一容纳腔以及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安装壳还具有第二容纳腔以及与第二容纳腔连通的第二开口;充电机能够通过第一开口进入或者退出第一容纳腔;推杆组件能够通过第二开口进入或者退出第二容纳腔,安装壳还具有与第二容纳腔连通的充电口,推杆组件的充电头能够通过充电口伸出或者退回第二容纳腔,且充电头与充电机电连接。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充电桩内部的元器件不便于拆装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陈宽,吴飞宇,张惠舒,李铭,李华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华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20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214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