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式细胞复苏仪的温度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4-08  8


本技术涉及细胞复苏,具体为干式细胞复苏仪的温度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冻存技术的不断提高,在细胞保存方面上,作为冻存细胞复苏所使用的细胞复苏仪也应运而成,而干式细胞复苏仪则是在传统水浴解冻上更进一步的装置,相较于水浴解冻,其操作更方便,细胞解冻更加安全。

2、干式细胞复苏仪采用优化算法实现程序化控制,通过“电阻加热”、“程序控温”、“低温传感”等技术实现细胞解冻复苏,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在对复苏腔内进行加热的过程中,冻存细胞,是逐渐融化的,细胞液随着融化会将部分依然处于冰块状态的冻存细胞悬浮在中心处,导致内部温度不均衡,同时影响复苏仪温度的检测结果,无法精准地控制加热功率,以至于出现复苏细胞的存活率降低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干式细胞复苏仪的温度控制结构,解决了上述背景中提到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干式细胞复苏仪的温度控制结构,包括:缓压板、托盘和控制器,所述缓压板和托盘上皆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机构、加热片、第二温度传感机构;

3、所述缓压板安装于干式细胞复苏仪的翻盖中,所述托盘位于所述翻盖的下方并与所述缓压板配合形成复苏舱;

4、所述加热片设置于所述托盘之背向所述缓压板的一侧以及所述缓压板之背向所述托盘的一侧,所述第一温度传感机构设置于所述缓压板和所述托盘上,用于感测所述缓压板和所述托盘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机构设置于所述缓压板和所述托盘上,用于感测所述托盘上承载的物品温度,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机构(3)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机构(5)的温度感测结果调整所述加热片(4)的加热功率;

5、其中,所述第二温度传感机构包括导热压帽、固定环、固定座和温度感测单元,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轴向通孔,所述导热压帽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并覆盖所述轴向通孔,所述固定环与所述固定座连接,用于压紧固定所述导热压帽,所述温度感测单元设置于所述轴向通孔中并与所述导热压帽接触。

6、优选的,所述压帽包括一导热平面以及围绕于所述导热平面的环形外缘,所述环形外缘与所述导热平面之间具有台阶差;

7、所述固定环包括一环形顶壁以及与所述环形顶壁连为一体的环形侧壁,所述环形侧壁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螺纹结构,所述固定座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所述固定环固定连接;

8、所述固定座的外侧壁从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环形台阶、第二环形台阶和第三环形台阶,所述压帽的环形外缘抵靠于所述固定座的第一环形台阶上,所述固定环的环形顶壁抵靠于所述压帽的环形外缘上,所述第一环形台阶与所述第二环形台阶之间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螺纹结构,所述第二螺纹结构用于配合所述第一螺纹结构,所述缓压板或所述托盘抵靠于所述第三环形台阶的台阶面上以固定所述固定座的位置;

9、所述固定座的轴向通孔为阶梯孔,所述温度感测单元的端部抵靠在所述阶梯孔的台阶面上。

10、优选的,还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

11、所述第一固定板设置于所述缓压板之背向所述托盘的一侧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机构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机构均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在所述缓压板上;

12、所述第二固定板设置于所述托盘之背向所述缓压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温度传感机构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机构均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在所述托盘上。

13、优选的,所述缓压板和所述托盘上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孔和若干个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均为长条状且沿着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安装孔和若干个第二安装槽;

14、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第二安装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机构的底端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温度传感机构的顶端插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中,并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壁接触;

15、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温度传感机构的底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中,所述第二温度传感机构的顶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

16、优选的,所述缓压板和所述托盘的厚度范围均在3mm到6mm之间,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底厚度在1mm到3mm之间,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侧壁和底壁上均涂布有导热硅脂;

17、所述第二温度传感机构的顶端高于所述缓压板和所述托盘,且所述第二温度传感机构与所述缓压板的高度差以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机构与所述托盘的高度差均在2毫米以下。

18、优选的,所述加热片的数量有四个,其中两个所述加热片安装在所述缓压板上,另外两个所述加热片安装在所述托盘上,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均位于两个所述加热片之间;

19、所述第二温度传感机构的数量有六个,其中两个所述第二温度传感机构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在所述缓压板上且位于所述缓压板的中心位置,另外四个所述第二温度传感机构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在所述托盘上且位于所述托盘的中心位置。

20、优选的,所述缓压板、所述托盘以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机构的压帽均由刚性导热材料制成,所述第二温度传感机构的固定环和固定座均由隔热材料制成;

21、所述缓压板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机构、所述第二温度传感机构的连接处以及所述托盘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机构、所述第二温度传感机构的连接处均采用隔热硅胶隔断。

22、优选的,所述缓压板与所述翻盖活动连接,当所述缓压板与所述托盘配合形成复苏舱时,所述缓压板能够靠近或远离与所述托盘,所述缓压板与所述托盘上的物品一直保持接触。

23、优选的,所述温度感测单元为t型金属温度传感器、金属棒式温度传感器或贴片式温度传感器中的任意一种。

24、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5、1、该干式细胞复苏仪的温度控制结构,通过分别设置第一温度传感机构和第二温度传感机构,利用第一温度传感机构对托盘和缓压板的温度进行检测,进而确认复苏腔的温度,判断冻存袋的整体融化情况,再利用第二温度传感机构对冻存袋多点接触检测,进一步判断冻存袋的局部融化情况,两相配合对比,与其连接的控制器根据温度检测结果调整加热片的加热功率,进而精确、稳定地控制复苏温度,由此提高复苏细胞的存活率。

26、2、该干式细胞复苏仪的温度控制结构,通过在托盘以及安装于翻盖上的缓压板上分别设置加热片,实现复苏腔的加热功能,对冻存袋上下进行均匀加热,同时缓压板一直紧贴于冻存袋,使悬浮在冻存袋内部靠上方的冰块能够始终接触到热源,提高内部加热的均衡性。



技术特征:

1.干式细胞复苏仪的温度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压板(1)、托盘(2)和控制器,所述缓压板(1)和托盘(2)上皆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机构(3)、加热片(4)、第二温度传感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细胞复苏仪的温度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帽(8)包括一导热平面以及围绕于所述导热平面的环形外缘,所述环形外缘与所述导热平面之间具有台阶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细胞复苏仪的温度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固定板(7)和第二固定板(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式细胞复苏仪的温度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压板(1)和所述托盘(2)上均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孔和若干个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固定板(7)和所述第二固定板(6)均为长条状且沿着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安装孔和若干个第二安装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式细胞复苏仪的温度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压板(1)和所述托盘(2)的厚度范围均在3mm到6mm之间,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底厚度在1mm到3mm之间,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侧壁和底壁上均涂布有导热硅脂;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式细胞复苏仪的温度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片(4)的数量有四个,其中两个所述加热片(4)安装在所述缓压板(1)上,另外两个所述加热片(4)安装在所述托盘(2)上,所述第一固定板(7)和所述第二固定板(6)均位于两个所述加热片(4)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细胞复苏仪的温度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压板(1)、所述托盘(2)以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机构(5)的压帽(8)均由刚性导热材料制成,所述第二温度传感机构(5)的固定环(9)和固定座(10)均由隔热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细胞复苏仪的温度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压板(1)与所述翻盖活动连接,当所述缓压板(1)与所述托盘(2)配合形成复苏舱时,所述缓压板(1)能够靠近或远离与所述托盘(2),所述缓压板(1)与所述托盘(2)上的物品一直保持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细胞复苏仪的温度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感测单元为t型金属温度传感器(11)、金属棒式温度传感器(12)或贴片式温度传感器(13)中的任意一种。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细胞复苏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干式细胞复苏仪的温度控制结构,包括:缓压板、托盘,所述缓压板和托盘上皆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机构、加热片、第二温度传感机构;所述缓压板安装于干式细胞复苏仪的翻盖中,所述托盘位于所述翻盖的下方并与所述缓压板配合形成复苏舱,所述第二温度传感机构包括导热压帽、固定环、固定座和温度感测单元。该干式细胞复苏仪的温度控制结构,采用两个温度传感机构分别对复苏腔和冻存袋的温度进行精确测量由此精准地控制加热功率,进而提高复苏细胞的存活率。

技术研发人员:江志浩,李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富龙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23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212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