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阀笼及流量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4-07  7


本技术涉及阀门,具体是一种组合阀笼及流量调节阀。


背景技术:

1、当前国内对于单台阀门无法满足调节要求的工况,主要采用的是两台或多台阀门并联的方式进行流量调节,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管道布置空间大,流体工况变复杂;多台阀门参与调节,采购成本高;多台阀门并联布置,工作流量特性畸变,调节精度低,流量控制困难。

2、因此,如何实现高精度单台阀门调节是当下调节阀门设计所面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阀笼及流量调节阀,结构巧妙,维护方便,通过组合阀笼的结构能够实现单台阀门替代两台或多台阀门对介质流量进行调节,满足小流量调节精度同时亦可实现最大工况的流量调节,减少了工作流量特性畸变对调节的影响。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阀笼,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节流调节部和调节阀笼,所述调节阀笼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流道口,所述节流调节部包括至少一层第一节流盘,所述第一节流盘具有环形流道及与该流道连通并分别设置在该流道外侧壁和内侧壁上的至少一个进口和至少一个出口。

3、进一步的,所述出口与所述进口交错设置。

4、进一步的,所述节流调节部包括若干个堆叠设置的所述第一节流盘,所述第一节流盘包括内侧壁、外侧壁、连接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的连接壁,所述内侧壁、所述外侧壁和所述连接壁间形成所述流道,所述连接壁上形成有与所述流道连通的通孔,上层所述第一节流盘的通孔与下层所述节流盘的流道连通。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节流盘包括内侧上壁一、外侧上壁一以及与所述内侧上壁一和所述外侧上壁一的底部固定连接的连接壁一,所述内侧上壁一、外侧上壁一和所述连接壁一之间共同形成上流道一;所述外侧上壁一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上流道一连通的进口一,所述内侧上壁一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上流道一连通的上出口一。

6、进一步的,底层的所述第一节流盘还包括内侧下壁一、外侧下壁一,所述内侧下壁一和外侧下壁一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壁一的下方,所述内侧下壁一、外侧下壁一和所述连接壁一之间共同形成下流道一,所述内侧下壁一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下流道一连通的下出口一。

7、进一步的,所述节流调节部还包括置于所述第一节流盘上侧的顶层节流盘,所述顶层节流盘包括内侧壁三、外侧壁三以及分别与所述内侧壁三、外侧壁三的底部固定连接的连接壁三,所述内侧壁三与所述外侧壁三和所述连接壁三之间形成上流道三,所述外侧壁三上设有至少一个进口三,所述连接壁三上设有连接所述上流道三及所述流道的通孔。

8、进一步的,所述组合阀笼还包括阀座,所述调节阀笼、所述节流调节部、所述阀座依次阶梯配合设置,所述顶层节流盘和所述节流调节部的所述第一节流盘自上而下依次阶梯配合设置。

9、进一步的,所述流道口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矩型窗口和漏斗型窗口。

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流量调节阀,包括阀体和上述的组合阀笼,所述组合阀笼固定安装在所述阀体内,所述进口与所述阀体入口连通,所述出口用于与所述阀体内腔连通。

11、进一步的,一种流量调节阀包括阀体及从下至上依次堆叠放置在所述阀体内的所述组合阀笼和导向套筒,所述组合阀笼的底部与所述阀体之间、所述组合阀笼的顶部与所述导向套筒均为阶梯配合设置,阀盖压设于所述导向套筒的上方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阀体锁紧。

12、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和螺母。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组合阀笼的结构设计,能够保证满足小流量调节精度的同时实现最大工况的流量调节,降低了流体流阻损失及减少了介质对阀内件冲蚀损坏,具体通过底层节流盘、中层节流盘、顶层节流盘及调节阀笼的结构设计及之间的配合,能够实现逐级减小压降降低介质流速,不更换阀内件就可实现大压差小流量、常规流量及小压差大流量等多种复杂工况的高精度调节。

15、2.本实用新型的流量调节阀能够实现单台阀门替代两台或多台阀门在多种复杂工况共存的流量调节管道上完成对介质流量的高精度调节需求,避免了工作流量特性畸变,简化了管道布置,且采用组合阀笼的设计,能够促使介质按曲折狭小的流道流通,逐级减小压降降低介质流速,增大相对行程,在保证控制精度的同时减少了介质对阀内件冲蚀损坏。

16、3.本实用新型流量调节阀中组合阀笼的底部与阀体之间、组合阀笼的顶部与导向套筒均为阶梯配合设置的设计,使得阀门内件安装更换方便,降低了维护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组合阀笼,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节流调节部(2)和调节阀笼(1),所述调节阀笼(1)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流道口(11),所述节流调节部(2)包括至少一层第一节流盘(21),所述第一节流盘(21)具有环形流道及与该流道连通并分别设置在该流道外侧壁和内侧壁上的至少一个进口和至少一个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阀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与所述进口交错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阀笼,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调节部(2)包括若干个堆叠设置的所述第一节流盘(21),所述第一节流盘(21)包括内侧壁、外侧壁、连接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的连接壁,所述内侧壁、所述外侧壁和所述连接壁间形成所述流道,所述连接壁上形成有与所述流道连通的通孔(214),上层所述第一节流盘的通孔(214)与下层所述第一节流盘的流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组合阀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盘(21)包括内侧上壁一(215)、外侧上壁一(216)以及与所述内侧上壁一(215)和所述外侧上壁一(216)的底部固定连接的连接壁一(217),所述内侧上壁一(215)、外侧上壁一(216)和所述连接壁一(217)之间共同形成上流道一;所述外侧上壁一(216)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上流道一连通的进口一(218),所述内侧上壁一(215)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上流道一连通的上出口一(21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组合阀笼,其特征在于,底层的所述第一节流盘(21)还包括内侧下壁一(2110)、外侧下壁一(2111),所述内侧下壁一(2110)和外侧下壁一(2111)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壁一(217)的下方,所述内侧下壁一(2110)、外侧下壁一(2111)和所述连接壁一(217)之间共同形成下流道一,所述内侧下壁一(2110)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下流道一连通的下出口一(2112)。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组合阀笼,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调节部(2)还包括置于所述第一节流盘(21)上侧的顶层节流盘(23),所述顶层节流盘(23)包括内侧壁三(232)、外侧壁三(233)以及分别与所述内侧壁三(232)、外侧壁三(233)的底部固定连接的连接壁三(234),所述内侧壁三(232)与所述外侧壁三(233)和所述连接壁三(234)之间形成上流道三,所述外侧壁三(233)上设有至少一个进口三(2331),所述连接壁三(234)上设有连接所述上流道三及所述流道的通孔(2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组合阀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阀笼还包括阀座(4),所述调节阀笼(1)、所述节流调节部、所述阀座(4)依次阶梯配合设置,所述顶层节流盘(23)和所述节流调节部(2)的所述第一节流盘(21)自上而下依次阶梯配合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阀笼,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口(11)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矩型窗口(111)和漏斗型窗口(112)。

9.一种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3)和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阀笼,所述组合阀笼固定安装在所述阀体(3)内,所述进口与所述阀体(3)入口连通,所述出口用于与所述阀体(3)内腔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流量调节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3)及从下至上依次堆叠放置在所述阀体(3)内的所述组合阀笼和导向套筒(5),所述组合阀笼的底部与所述阀体(3)之间、所述组合阀笼的顶部与所述导向套筒(5)均为阶梯配合设置,阀盖(6)压设于所述导向套筒(5)的上方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阀体(3)锁紧。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组合阀笼及流量调节阀,组合阀笼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阀座、节流调节件和调节阀笼,能够保证满足小流量调节精度的同时实现最大工况的流量调节,降低了流体流阻损失及减少了介质对阀内件冲蚀损坏,且采用组合阀笼的流量调节阀,能够实现单台阀门替代两台或多台阀门在多种复杂工况共存的流量调节管道上完成对介质流量的高精度调节需求,避免了工作流量特性畸变,简化了管道布置,逐级减小压降降低介质流速,增大相对行程,流量调节阀中组合阀笼的底部与阀体之间、组合阀笼的顶部与导向套筒的阶梯配合设置,使阀门内件安装更换方便,降低了维护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周刘中,范留喜,张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市电站阀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25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210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