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引线框架,尤其涉及一种引线框架的制作方法及引线框架。
背景技术:
1、引线框架是在半导体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的一种材料,其中引线框架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芯片的封装载体,负责连接芯片内部的电路引出端与外部的电路,从而形成一个电气回路。其中,引线框架一般采用金属片材料进行冲压制作而成。
2、引线框架在冲压制作过程中,一般先冲压引线脚孔,然后再冲压内引线孔,其中,由于内引线孔中的形状存在差异,相关技术中,常采用多规格模具实现对同一引线框架的内引线孔进行冲压制作,多规格的冲压模具制作导致生产周期较长,并且需要配备相应数量的冲床,增加企业生成生产成本,并且由于生产过程需要进行较多步骤的冲压,增加产品制作过程中的尺寸精度以及稳定性控制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或部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引线框架的制作方法及引线框架,能够实现分两步冲压出引线框架的全部内引线孔,有效减少引线框架制作过程中的生产步骤,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尺寸精度以及稳定性控制难度,并且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模具配备数量及冲床数量,降低企业生成生产成本。
2、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引线框架的制作方法,包括:
3、对金属带材采用定距移动的方式进行上料;
4、在所述金属带材上通过冲压的方式制作目标引线框架,包括:
5、冲压引线框架的切边;
6、冲压引线框架的引脚孔,以形成引线框架的引线脚;
7、进行外形刺破,形成引线框架的边沿形状;
8、进行第一引线孔冲压,以形成引线框架的第一部分引线孔;
9、进行第二引线孔冲压,以形成引线框架的第二部分引线孔;
10、对引线框架的引线脚进行弯折;
11、冲压引线框架的中间孔;
12、进行产品吹切,得到目标引线框架。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冲压引线框架的切边之前,还包括:
14、冲压用于引线框架制作定位的导位孔。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冲压引线框架的切边之前,还包括:
16、冲压用于消除金属带材内应力的v型沟槽。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冲压引线框架的引脚孔,包括:
18、错位交替冲压引线框架的第一部分引脚孔及第二部分引脚孔;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引脚孔与所述第二部分引脚孔轴对称分布。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行第一引线孔冲压,包括:
20、采用第一引线孔冲子冲压引线框架的第一部分引线孔;
21、所述进行第二引线孔冲压,包括:
22、采用第二引线孔冲子冲压引线框架的第二部分引线孔;其中所述第二部分引线孔与第一部分引线孔绕同一中心交错分布。
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引线孔及第二部分引线孔均呈蜘蛛脚型分布。
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对引线框架进行弯折,包括:
25、根据第一预设角度对引线框架进行第一次折弯;
26、根据第二预设角度对引线框架进行第二次折弯,以使引线框架的引线脚弯折至预设角度。
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冲压引线框架的中间孔,包括:
28、根据预设余量值,采用粗冲压的方式冲压引线框架的中间孔;
29、采用精冲压的方式对中间孔进行二次冲压,以使消除余量。
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进行产品吹切,得到目标引线框架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31、调整相邻引线脚的间距。
32、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引线框架,通过本申请第一方面所述的引线框架的制作方法制得。
33、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34、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冲压引线框架的引线孔过程中,先进行第一引线孔冲压,形成引线框架的第一部分引线孔,后进行第二引线孔冲压,形成引线框架的第二部分引线孔,实现分两步冲压出引线框架的全部内引线孔,有效减少引线框架制作过程中的生产步骤,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尺寸精度以及稳定性控制难度,并且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模具配备数量及冲床数量,降低企业生成生产成本。
3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1.一种引线框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引线框架的切边之前,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引线框架的切边之前,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引线框架的引脚孔,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第一引线孔冲压,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引线孔及第二部分引线孔均呈蜘蛛脚型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引线框架进行弯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引线框架的中间孔,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行产品吹切,得到目标引线框架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10.一种引线框架,其特征在于,通过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引线框架的制作方法制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