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侧踏板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4-01  9


本发明涉及车辆配件,尤其涉及一种车侧踏板及车辆。


背景技术:

1、市场上的suv车型以及越野车型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些车型为了提升其通过性,底盘通常都比较高,导致驾乘人员上下车时存在不便。而车侧踏板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让上下车更加便捷、安全。

2、目前,车厂基本都采用一级踏板,只有一级台阶,适合门坎离地不高的suv车型或越野车型。当suv车型或越野车型的门坎与地面间距超过一定高度后,例如超过360mm,那么一级台阶的踏板将达到180mm的跨度。此时,驾乘人员在上下车时仍然不太方便,特别是小孩和老人在下车时因跨度过太容易发生摔倒事故。因此,现有的踏板无法满足高底盘车型的上下车需求,上下车不方便,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的踏板无法满足高底盘车型的上下车需求,上下车不方便,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车侧踏板。

2、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车侧踏板,包括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

4、所述第一踏板具有可收容所述第二踏板的内腔,所述内腔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两个摆臂;

5、所述至少两个摆臂的夹角不大于15°,并沿所述第一踏板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摆臂的一端与所述内腔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摆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踏板转动连接,所述摆臂的旋转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踏板的长度方向和所述摆臂的长度方向。

6、作为对所述车侧踏板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一踏板具有第一踩踏面,所述第二踏板具有第二踩踏面,所述第一踩踏面与所述第二踩踏面的夹角不大于15°,所述摆臂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一踩踏面倾斜相交,且所述摆臂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一踩踏面的夹角不大于45°。

7、作为对所述车侧踏板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一踏板上设置有可供所述第二踏板穿过的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内腔连通;

8、当所述第二踏板收容于所述内腔时,所述第二踏板的表面显露于所述缺口,并与所述第一踏板的表面齐平。

9、作为对所述车侧踏板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一踏板包括壳体和端盖,所述端盖成对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两端,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合围形成所述内腔,所述摆臂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转动连接。

10、作为对所述车侧踏板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壳体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成对设置于所述摆臂的两侧,所述第一卡槽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11、所述第一卡槽内嵌设有第一卡块,所述摆臂与所述第一卡块转动连接。

12、作为对所述车侧踏板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车侧踏板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踏板,所述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摆臂。

13、作为对所述车侧踏板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驱动件为直线驱动件,所述直线驱动件与所述内腔的内壁铰接,所述直线驱动件的驱动端与其中一个所述摆臂铰接。

14、作为对所述车侧踏板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内腔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内嵌设有第二卡块,所述直线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卡块铰接。

15、作为对所述车侧踏板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车侧踏板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第一踏板连接。

16、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

17、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8、一种车辆,包括上述车侧踏板。

19、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在上述车侧踏板中,摆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转动连接。此时,第一踏板、第二踏板以及任意两个摆臂构成四连杆结构。在此基础上,摆臂的旋转轴线垂直于第一踏板的长度方向和摆臂自身的长度方向,即与该四连杆结构所在的平面垂直,故使用者可以通过摆动摆臂来驱使第二踏板沿远离第一踏板的方向展开,或者沿靠近第一踏板的方向收拢。当第二踏板展开时,上述车侧踏板具有两级台阶,能够有效地减小台阶与地面之间、台阶与车辆门坎之间的跨度,满足高底盘车型的上下车需求,使驾乘人员上下车更加方便、安全。当第二踏板收回时,第二踏板和摆臂均收容于第一踏板的内腔内,保证车辆的通过性。

21、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一种车侧踏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侧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踏板具有第一踩踏面,所述第二踏板具有第二踩踏面,所述第一踩踏面与所述第二踩踏面的夹角不大于15°,所述摆臂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一踩踏面倾斜相交,且所述摆臂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一踩踏面的夹角不大于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侧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踏板上设置有可供所述第二踏板穿过的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内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车侧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踏板包括壳体和端盖,所述端盖成对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两端,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合围形成所述内腔,所述摆臂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侧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成对设置于所述摆臂的两侧,所述第一卡槽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车侧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侧踏板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踏板,所述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摆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侧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直线驱动件,所述直线驱动件与所述内腔的内壁铰接,所述直线驱动件的驱动端与其中一个所述摆臂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侧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内嵌设有第二卡块,所述直线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卡块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车侧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侧踏板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第一踏板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侧踏板。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侧踏板及车辆,涉及车辆配件技术领域。车侧踏板包括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第一踏板具有内腔,内腔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两个摆臂;摆臂的一端与内腔的内壁转动连接,摆臂的另一端与第二踏板转动连接,摆臂的旋转轴线垂直于第一踏板的长度方向和摆臂的长度方向。使用者可以通过摆动摆臂来驱使第二踏板沿远离第一踏板的方向展开,或者沿靠近第一踏板的方向收拢。当第二踏板展开时,上述车侧踏板具有两级台阶,能够有效地减小台阶与地面之间、台阶与车辆门坎之间的跨度,满足高底盘车型的上下车需求,使驾乘人员上下车更加方便、安全。当第二踏板收回时,第二踏板和摆臂均收容于第一踏板的内腔内,保证车辆的通过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光明,张伟大,陈建就,龙帅,陈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东箭汽车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178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