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尤其涉及一种排泥泵过滤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1、造纸厂废水的处理工艺通常是先将废水通入物化反应池,然后再经过初沉池,分离污泥和废水。分离后的污泥经污泥调质池后,进入板框机制成泥块送入燃烧炉进行燃烧。而经初沉池分离后的废水经调节池后,并进行a/o法工艺处理后进入二沉池进行深度处理,以使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2、现有技术中,造纸厂废水中纸纤维含量多,经常堵塞初沉池的排泥泵。影响设备正常运行,一旦初沉池久不排泥,纸浆沉积增厚,造成设备损坏,最终影响整个污水系统的安全运行。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排泥泵处并联一个应急池/罐,在排泥泵被堵塞时,废水由应急池排出,以便于对排泥泵进行维修。
3、综上所述,如何回收废水中的纸纤维以及防止排泥泵阻塞,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泥泵过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能够防止排泥泵被纸纤维堵塞。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泥泵过滤装置,其中,包括用于过滤纸纤维的过滤器;
3、所述过滤器串接在所述排泥泵的进口处;
4、所述过滤器包括壳体和滤芯;所述滤芯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水管和用于与所述排泥泵连通的出水管;
5、所述进水管穿过所述壳体,且与所述滤芯连通。
6、如上所述的排泥泵过滤装置,其中,可选的是,所述壳体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壳体内设有安装腔;
7、所述滤芯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
8、如上所述的排泥泵过滤装置,其中,可选的是,所述滤芯为上端具有开口的桶体;
9、所述桶体的壁上设有过滤孔;所述过滤孔的直径为2到4毫米。
10、如上所述的排泥泵过滤装置,其中,可选的是,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开口;
11、所述过滤器还包括端盖;
12、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连接,且所述端盖能够封堵在所述滤芯上端的开口处。
13、如上所述的排泥泵过滤装置,其中,可选的是,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桶体之间可拆卸连接。
14、如上所述的排泥泵过滤装置,其中,可选的是,所述桶体由金属网围成。
15、如上所述的排泥泵过滤装置,其中,可选的是,所述滤芯上设有提手。
16、如上所述的排泥泵过滤装置,其中,可选的是,所述进水管连接于所述滤芯侧面的上部,所述出水管与所述进水管分别位于所述滤芯相对的两侧。
17、如上所述的排泥泵过滤装置,其中,可选的是,所述出水管与所述进水管的中心线重合。
18、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中,包括排泥泵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排泥泵过滤装置;
19、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排泥泵的进口通过法兰连接。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存在如下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排泥泵的进口处设置过滤器,通过过滤器对进入排泥泵的废水进行过滤,能够过滤掉废水中的纸纤维。以避免排泥泵被纸纤维堵塞。由于进水管通入到了滤芯内,能够使整个滤芯的表面均为过滤网,而从而增大了过滤网的表面积,有利于延长更换滤芯的时间。
22、通过滤芯的可拆卸连接,使纸纤维积聚在滤芯内,有利于定期将滤芯内的纸纤维回收。
23、通过将过在过滤器的壳体上设置端盖,利用端盖与壳体的可拆卸连接,能够将壳体打开,从而在纸纤维在过滤器中积聚过多时,将滤芯取出。
24、由于滤芯的上端设有开口,在使用时,可以将滤芯取出后将其中的纸纤维倒出后继续使用。
1.一种排泥泵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过滤纸纤维的过滤器(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泥泵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壳体(11)内设有安装腔(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泥泵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12)为上端具有开口的桶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泥泵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的上端设有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泥泵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14)与所述安装腔(15)连通;所述进水管(13)与所述桶体之间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泥泵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由金属网围成。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排泥泵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3)连接于所述滤芯(12)侧面的上部,所述出水管(14)与所述进水管(13)分别位于所述滤芯(12)相对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泥泵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14)与所述进水管(13)的中心线重合。
9.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泥泵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排泥泵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