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与齿轮箱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具有线组不外露功能的线性致动器的齿轮箱结构。
背景技术:
2.关于线性致动器,包括一马达、一齿轮箱以及一伸缩杆组件,齿轮箱连接于马达与伸缩杆组件之间,使马达能经由齿轮箱而带动伸缩杆组件线性伸缩。
3.然而,马达必然连接有一线组,现有齿轮箱内并未设置用以收容线组的空间,导致线组会有一部分裸露在齿轮箱之外,此即线组裸露在外的裸露段。
4.齿轮箱之外挂着一段如尾巴一般的裸露段,除了杂乱且极不美观以外,裸露段更易遭外力踫断,显见既不美观又不安全,早为人所诟病已久。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性致动器的齿轮箱结构,借由增设第二容室以收容线组原本外露的待收容部。
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性致动器的齿轮箱结构,用于容置一齿轮组件且连接有一马达,所述马达连接有一线组,该齿轮箱结构包括:一箱体,连接所述马达且具有一第一容室和一第二容室,该第一容室内容置有所述齿轮组件,该第二容室内收容有所述线组。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该箱体开设有一入线孔和一出线孔,所述线组自该入线孔进入该箱体内并经由该出线孔伸出该箱体外。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该入线孔和该出线孔皆对应于该第二容室。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该箱体还具有一隔墙,该箱体以该隔墙分隔出该第一容室和该第二容室。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该箱体包含一箱主体和一箱盖,该箱盖盖合于该箱主体且共同形成该第一容室,该第二容室则是该箱主体所单独形成。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该箱体包含一箱主体和一箱盖,该箱盖盖合于该箱主体且共同形成该第一容室,该第二容室则是该箱盖所单独形成。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该箱体包含一箱主体和一箱盖,该第二容室形成于该箱主体或该箱盖。
13.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功效:具有待收容部不外露的效果、待收容部不会被外力碰断的效果、美观的效果以及理线和藏线的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于组合后针对第二容室的剖视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于组合后对第一、二容室的俯视剖视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于组合后对第一、二容室的俯视剖视示意图。
18.附图中的符号说明:
19.1:箱体;
20.11:箱主体;
21.111:入线孔;
22.12:箱盖;
23.121:出线孔;
24.13:第一容室;
25.14a,14b:第二容室;
26.15a,15b:隔墙;
27.16:对接接线;
28.2:齿轮组件;
29.21:蜗轮;
30.22:轴承;
31.5:马达;
32.51:驱动轴;
33.52:马达接线;
34.c:连接器组件;
35.l:线组;
36.l1:待收容部。
具体实施方式
37.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和技术内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3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性致动器的齿轮箱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如图4所示则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
39.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线性致动器的齿轮箱结构(以下简称齿轮箱结构)的第一实施例,其用于容置一齿轮组件2且连接有一马达5。所述齿轮组件2包含彼此组合的一蜗轮21和两轴承22,实际上应还包含有一刹车弹簧,但因为刹车弹簧在图1中被蜗轮21所遮挡,所以在图1中看不到刹车弹簧;所述马达5具有一驱动轴51且连接有一线组l,线组l具有一待收容部l1,需特别说明的是,待收容部l1在现有齿轮箱是裸露在外的。
40.本实用新型齿轮箱结构包括一箱体1,箱体1与所述马达5彼此连接,且箱体1具有一第一容室13和一第二容室14a。本实用新型并未限定第一容室13和第二容室14a在箱体1内的配置,可为一前一后,也可为一左一右;可为彼此靠近(彼此相邻),也可为彼此远离;于本实施例中则以彼此相邻且彼此并排的配置方式为例进行说明。
41.箱体1开设有一入线孔111和一出线孔121,入线孔111和出线孔121较佳而言皆对应且连通于第二容室14a。
42.所述齿轮组件2容置于第一容室13内,马达5的驱动轴51则伸入第一容室13内,使
蜗轮21与驱动轴51彼此啮接,进而使蜗轮21受动于驱动轴51。线组l穿过入线孔111而进入箱体1内,进而经由出线孔121而伸出箱体1外,以利于以线组l伸出箱体1外的部分连接图中未示的电源和控制器。至于线组l如前述原本会裸露在外的待收容部l1则是被收容于第二容室14a内,借此,以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待收容部l1不外露的效果以及理线、藏线的效果;再者,借由待收容部l1被收容于第二容室14a内,因此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美观的效果以及线组l的待收容部l1不会被外力碰断的效果。
43.具体而言,箱体1包含有一箱主体11和一箱盖12,箱盖12对应盖合于箱主体11。箱盖12盖合于箱主体11后共同形成前述第一容室13,至于第二容室14a则是由箱主体11所单独形成。且前述入线孔111开设于箱主体11,前述出线孔121则开设于箱盖12,入线孔111和出线孔121皆对应第二容室14a配置。
44.本实用新型并未限制箱体1借以形成第一容室13和第二容室14a的方式,于本实施例中则以箱主体11具有一隔墙15a为例进行说明,使箱体1被隔墙15a分隔出所需的第一容室13和第二容室14a。
45.另需说明的是,线组l可为两接线彼此对接而成,如图所示,马达5具有一马达接线52,本实用新型齿轮箱结构还具有一对接接线16。其中,马达接线52经由入线孔111伸入箱体1内,对接接线16则经由出线孔121伸入箱体1内,马达接线52与对接接线16彼此对接而共同形成前述线组l。
46.具体而言,马达接线52与对接接线16的对接是借由一连接器组件c,连接器组件c例如包含可彼此对接的一连接器和一对接连接器(皆未标示组件符号),且连接器组件c也属于前述待收容部l1的其中一部分,因此连接器组件c也被收容于第二容室14a内(待收容部l1包含:马达接线52伸入箱体1内的部分以及对接接线16伸入箱体1内的部分,具体则还包含连接器组件c)。借此,以具有防止外力造成连接器组件c彼此脱开的效果。
47.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齿轮箱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大致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差异仅在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容室14b是由箱盖12所单独形成。
48.至于第二容室14b的形成方式,于本实施例中则是以在箱盖12具有一隔墙15b为例进行说明,使箱体1被隔墙15b分隔出所需的第一容室13和第二容室14b。
4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理同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