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调温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3-30  17


本发明涉及调温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可穿戴调温设备。


背景技术:

1、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调温设备使用不方便,如使用水循环调温设备时,由于其通过液体流通管道降温,导致其重量大,让使用者负重前行,不一会儿感觉累;使用风扇时,在环境温度高的情况下,降温效果差。

2、综上所述,需研发一台使用方便、调温效果好的调温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调温设备。

2、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调温设备,包括:单元主体2和外壳3;

4、所述单元主体2包括依次设置的风扇9、热量交换器10、框体20和热量交换片23;

5、所述框体20的正面设有第一开口部281,背面设有第二开口部252;

6、所述框体20的内部设置有调温模块4,所述调温模块4的正面通过所述第一开口部281与所述热量交换器10贴合,背面通过所述第二开口部252与所述热量交换片23贴合;

7、所述风扇9和热量交换器10置于所述外壳3内腔;

8、所述外壳3的底部31设有吸气部34。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气部34包括底面开口34a和侧面开口34b。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外壳3的底部31设置有底板33,所述底板33的边缘部放射状地设有多个引导板32,且所述引导板32延伸连接所述外壳3的侧壁30的顶部,在相邻的引导板32之间形成所述吸气部34。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导板32相对所述外壳3的侧壁30突出有伸出部32a。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伸出部32a是导杆构件。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量交换器10具有与所述调温模块4的正面贴合的平板部11,在所述平板部11的正面上从其中央部向边缘部放射状地设置有竖立的散热鳍片12;

14、所述外壳3的侧壁30设有与所述散热鳍片12位置对应的排气窗35。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鳍片12的高度从所述平板部11的中央部向边缘部逐渐降低,且所述散热鳍片12的前端部的高度与所述排气窗35的开口高度相同。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体20的内壁与所述调温模块4之间形成有空腔2c,侧面设有与所述空腔2c连通的送风口26;

17、所述热量交换器10设有贯通孔13a,所述贯通孔13a通过所述第一开口部281与所述空腔2c连通。

18、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平板部11的正面设有导风部13,所述导风部13设置于所述贯通孔13a的外沿,用于引导气体流向所述贯通孔13a。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体20的内部还设有热量传导板6,所述热量传导板6的两面分别与所述调温模块4的背面、所述热量交换片23的正面贴合。

20、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调温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包括:可穿戴调温设备采用吸气部34的结构设计,调高了可穿戴调温设备的调温效果,即使在将上衣等穿在该可穿戴调温设备的外侧的情况下,空气依然可被吸入外壳3中,能够防止吸气部34被上衣等衣服完全堵塞,保证了调温效果,提高了可穿戴调温设备的使用方便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穿戴调温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单元主体(2)和外壳(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调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部(34)包括底面开口(34a)和侧面开口(34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调温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3)的底部(31)设置有底板(33),所述底板(33)的边缘部放射状地设有多个引导板(32),且所述引导板(32)延伸连接所述外壳(3)的侧壁(30)的顶部,在相邻的引导板(32)之间形成所述吸气部(3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调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板(32)相对所述外壳(3)的侧壁(30)突出有伸出部(32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调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部(32a)是导杆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可穿戴调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量交换器(10)具有与所述调温模块(4)的正面贴合的平板部(11),在所述平板部(11)的正面上从其中央部向边缘部放射状地设置有竖立的散热鳍片(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调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12)的高度从所述平板部(11)的中央部向边缘部逐渐降低,且所述散热鳍片(12)的前端部的高度与所述排气窗(35)的开口高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调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20)的内壁与所述调温模块(4)之间形成有空腔(2c),侧面设有与所述空腔(2c)连通的送风口(2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穿戴调温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板部(11)的正面设有导风部(13),所述导风部(13)设置于所述贯通孔(13a)的外沿,用于引导气体流向所述贯通孔(13a)。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调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20)的内部还设有热量传导板(6),所述热量传导板(6)的两面分别与所述调温模块(4)的背面、所述热量交换片(23)的正面贴合。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穿戴调温设备,属于调温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单元主体和外壳;所述单元主体包括依次设置的风扇、热量交换器、框体和热量交换片;所述框体的正面设有第一开口部,背面设有第二开口部;所述框体的内部设置有调温模块,所述调温模块的正面通过所述第一开口部与所述热量交换器贴合,背面通过所述第二开口部与所述热量交换片贴合;所述风扇和热量交换器置于所述外壳内腔;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吸气部。本发明采用吸气部的结构设计,在将上衣等穿在该可穿戴调温设备的外侧的情况下,空气依然可被吸入外壳中,能够防止吸气部被上衣等衣服完全堵塞,保证了调温效果,提高了可穿戴调温设备的使用方便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易静,曾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法柏精创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167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