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测量实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测量公路隧道安全停车视距的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1、在公路隧道交通中,因停车视距不够、紧急制动距离短造成的追尾事故率较高。
2、公路隧道的照明是为了保证行车安全,照明光环境的质量应该满足一个安全停车视距;研究表明,公路隧道满足一个停车视距的照明质量不仅与技术规范中规定的路面亮度和路面亮度均匀度相关,还与色温、波长、背景亮度、诱导参照系等有关;此外,目前规范规定的仅洞外亮度(ls20)与洞口亮度折减系数(k)因难以覆盖地域性质缺乏科学依据,具有局限性。
3、因此,公路隧道的照明安全性评估尤为重要,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检验隧道照明环境是否能保障不同车速下的最小安全停车视距,现提出一种测量公路隧道安全停车视距的实验装置与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测量公路隧道安全停车视距的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难以准确高效的判断隧道洞内外不同照明段的最小安全停车视距是否满足要求以及设计照明参数是否合理;实现了测量公路隧道安全停车视距的装置能够在任意天气环境和昼夜状态下针对不同设计速度的隧道照明设计参数进行检测,能够快速确定隧道洞内外不同照明段的最小安全停车视距是否满足质量要求,判断设计照明参数是否合理,进而能够有效保障驾驶人员的行车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量公路隧道安全停车视距的装置,包括第一承载车、第二承载车、观测点光源、测距组件、观测物承载体和测试仪;
3、所述第一承载车和第二承载车分别用于承载观测者和承载观测物;
4、所述观测点光源通过光源支撑体固定在第一承载车上,且观测点光源位于第一承载车前挡风玻璃的正上方;橡胶块
5、所述测距组件可拆卸固定在第一承载车的引擎盖上或前脸上,用于利用激光测量第一承载车和第二承载车之间的间距;
6、所述观测物承载体为l形板体,可拆卸固定在第二承载车的尾部;橡胶块
7、所述观测物设置在观测物承载体的上,用于为观测者提供目标观测体;
8、所述测试仪用于发送测试指令,呈现测试结果,测试仪带有屏幕以及测试按键,用来显示、测量、记录数据,内置用来处理测量结果的mcu或cpu,还内置无线模块;
9、进行测距时:当测试者在第一承载车内可以看到远距离的观测物时,按下测距按键,测距仪控制测距组件进行测距。
10、优选的,所述观测物承载体上靠近第二承载车尾部的位置固定有信号接收板,信号接收板用于接收来自激光测距探头发出的激光信号,接收激光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以便进行测距计算。
11、优选的,所述观测物承载体包括竖置板体、可拆泵气组件、连接弯板、横置承载板、连接拉绳;
12、所述竖置板体固定在第二承载车的车尾上,包括承载软板、基础板、转动限位板、定位在承载软板与车之间的胀缩适应囊、固定束带;
13、所述承载软板为纵向设置的橡胶矩形软板;
14、所述基础板为长条形矩形硬质板体,横向设置,在承载软板上呈栅格状排布;
15、转动限位板转动连接在一个基础板上,转动至与基础板垂直时限制整个承载软板的弯折;
16、所述固定束带固定在基础板上,使用时捆缚在实验车上;
17、所述横置承载板可拆卸固定在连接弯板上,与竖置板体共同组成了一个l形板体;
18、所述横置承载板包括为横向设置的橡胶矩形软板的底软板、组合板和承载转动板;
19、组合板在承载软板顶部呈栅格状排布,且与基础板相垂直;
20、转动限位板转动连接在底软板的底部,转动至与组合板垂直时限制整个底软板的弯折;
21、所述连接拉绳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横置承载板的两侧且对称设置,两端分别定位在横置承载板上与竖置板体上。
22、优选的,所述底软板上还固定有顶弹性膜,顶弹性膜为橡胶材质弹性膜,边缘固定在底软板的边缘上,与底软板共同形成了一个板形的密闭空间并将所有组合板包覆在内;
23、靠近底软板中部的组合板的上表面固定有电磁铁组;
24、所述电磁铁组为多块密布在所有组合板顶部的电磁铁片体的组合;所述顶弹性膜的底面上固定有与电磁铁片体一一对应的多个吸引片,吸引片为铁片;
25、所述可拆泵气组件与底软板和顶弹性膜组成的板形空间连通;
26、使用时,通过控制电磁铁组的磁力分布与板形空间内的气体量促使顶弹性膜的不同位置发生不同的形变,使得横置承载板顶面局部发生凸起进而形变出不同形态的观测物。
27、优选的,所述组合板上固定有多个发光体,发光体为面光源;
28、在控制观测物形成后,控制最靠近该观测物的发光体发光,此时形成观测物的顶弹性膜因胀大变薄,透出的光相较周围其他位置的光更强进而与周围的颜色区分开来。
29、优选的,还包括顶覆膜组件;
30、所述顶覆膜组件包括第一承载壳、第二承载壳、转动卷筒和顶覆膜;
31、所述第一承载壳与第二承载壳结构相同,均为长条形的硬质盒体,均用于承载容纳转动卷筒,分别固定在横置承载板的两侧且对称设置;所述转动卷筒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定位在第一承载壳和第二承载壳内部,内置电机,在电机驱动下进行转动进而卷收和释放顶覆膜;所述顶覆膜为橡胶材质弹性膜,整体为带状,两端分别缠绕定位在两个转动卷筒上;在使用时,顶覆膜覆盖着横置承载板并始终处于绷直状态;所述顶覆膜上表面设有多种外覆图案。
32、优选的,所述顶弹性膜的顶部还设有第二弹性膜,第二弹性膜为橡胶材质的矩形弹性膜,边缘固定在顶弹性膜的边缘上,与顶弹性膜一同组成了一个扁平的矩形空间,该扁平的矩形空间与可拆泵气组件连通;
33、第二弹性膜上密布通孔;所述顶弹性膜的顶部密布有分隔凸块,分隔凸块为橡胶块,用于避免顶弹性膜紧密贴合在一起致使扁平的矩形空间消失;
34、使用时,第二弹性膜位于顶覆膜与顶弹性膜之间,在顶覆膜上的图案到位后,利用控制单元控制可拆泵气组件运行进而使得扁平的矩形空间内的气体量减少进而使得第二弹性膜上的通孔吸气进而将顶覆膜吸附住使其紧贴第二弹性膜。
35、优选的,在顶覆膜移动时,控制第二弹性膜上的通孔向外出气使得第二弹性膜与顶覆膜之间存在空气层进而减少磨损与阻力。
36、优选的,外覆图案的边缘固定有吸引环形体,吸引环形体为环体,能够被磁铁吸引。
37、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38、通过提供一种搭载在试验车上的测量公路隧道安全停车视距的装置,利用定位在试验车上的光源灵活调整人眼周边光环境照度,利用测距设备实时测量载观测者的实验车与载观测物的实验车之间的间距;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难以准确高效的判断隧道洞内外不同照明段的最小安全停车视距是否满足要求以及设计照明参数是否合理;进而实现了测量公路隧道安全停车视距的装置能够在任意天气环境和昼夜状态下针对不同设计速度的隧道照明设计参数进行检测,能够快速确定隧道洞内外不同照明段的最小安全停车视距是否满足质量要求,判断设计照明参数是否合理,进而能够有效保障驾驶人员的行车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1.一种测量公路隧道安全停车视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承载车(001)、第二承载车(007)、观测点光源(003)、测距组件(004)、观测物承载体(008)和测试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公路隧道安全停车视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物承载体(008)上靠近第二承载车(007)尾部的位置固定有信号接收板(005),信号接收板(005)用于接收来自激光测距探头发出的激光信号,接收激光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以便进行测距计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公路隧道安全停车视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物承载体(008)包括竖置板体(100)、可拆泵气组件(200)、连接弯板(300)、横置承载板(400)、连接拉绳(50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量公路隧道安全停车视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软板(410)上还固定有顶弹性膜(450),顶弹性膜(450)为橡胶材质弹性膜,边缘固定在底软板(410)的边缘上,与底软板(410)共同形成了一个板形的密闭空间并将所有组合板(420)包覆在内;靠近底软板(410)中部的组合板(420)的上表面固定有电磁铁组(42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量公路隧道安全停车视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板(420)上固定有多个发光体(460),发光体(460)为面光源;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量公路隧道安全停车视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覆膜组件(60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量公路隧道安全停车视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弹性膜(450)的顶部还设有第二弹性膜(470),第二弹性膜(470)为橡胶材质的矩形弹性膜,边缘固定在顶弹性膜(450)的边缘上,与顶弹性膜(450)一同组成了一个扁平的矩形空间,该扁平的矩形空间与可拆泵气组件(200)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量公路隧道安全停车视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顶覆膜(640)移动时,控制第二弹性膜(470)上的通孔向外出气使得第二弹性膜(470)与顶覆膜(640)之间存在空气层进而减少磨损与阻力。
9.如权利要求6至8任一所述的测量公路隧道安全停车视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外覆图案(641)的边缘固定有吸引环形体(642),吸引环形体(642)为环体,能够被磁铁吸引。
10.橡胶块一种配套测量公路隧道安全停车视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配套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公路隧道安全停车视距的装置;方法具体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