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3-20  8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脚踏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1、通常,乘客在车内乘坐时,脚部和腿部难以活动,在乘车过程中容易疲劳;有的车内设置脚拖结构供脚部休息,但是不方便收纳,占用较多的车内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脚踏装置,在支撑架的支撑状态,脚踏结构可以支撑乘客的脚部和腿部,乘客也可以利用脚踏结构实现活动脚部和腿部的目的,以实现在车内进行健身活动,提升乘车时的舒适度;并且,支撑架处在收纳状态时,支撑架相对底座并拢,这样使得脚踏装置整体的结构紧凑,方便收纳,避免占用车内太多的空间。

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脚踏装置的车辆。

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脚踏装置,用于车辆且适于设于座椅的前侧,脚踏装置包括:底座,适于安装于所述车辆的地板;支撑架,设于所述底座,所述支撑架具有支撑状态和收纳状态;脚踏结构,安装于所述支撑架;其中,在所述支撑架处在所述支撑状态时,所述支撑架相对所述底座展开以处于所述支撑状态,所述脚踏结构位于所述支撑架的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在所述支撑架处在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支撑架相对所述底座并拢。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脚踏装置,在支撑架的支撑状态,脚踏结构可以支撑乘客的脚部和腿部,乘客也可以利用脚踏结构实现活动脚部和腿部的目的,以实现在车内进行健身活动,提升乘车时的舒适度;并且,支撑架处在收纳状态时,支撑架相对底座并拢,这样使得脚踏装置整体的结构紧凑,方便收纳,避免占用车内太多的空间。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底座可转动连接,所述脚踏装置包括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适于连接于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撑架之间且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架,以将所述支撑架锁定在所述支撑状态;所述锁紧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底座中的一个连接,所述锁紧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底座中的另一个可拆卸连接;其中,在所述支撑架处在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锁紧机构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底座中的至少一个解除连接关系,所述锁紧机构相对所述底座并拢。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锁紧机构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所述锁紧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其中,在所述支撑架处在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锁紧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解除连接关系。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具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侧壁开设有限位缺口,在所述支撑状态,所述锁紧机构的另一端适于容纳于所述限位缺口,以使得所述锁紧机构与所述底座卡接连接;在所述收纳状态,所述支撑架适于容纳于所述容纳槽。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以及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分别与所述支撑架以及所述底座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包括两个沿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铰接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铰接位置的一端为固定端,两个所述固定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在所述支撑状态,两个所述支撑部共线设置且所述固定端相互远离,以使得所述支撑杆展开;在所述收纳状态,两个所述支撑部共线设置且所述固定端相互靠近,以使得所述支撑杆折叠。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的长度可调;所述底座包括底座主体和设于所述底座主体的滑动块,所述支撑架设于所述滑动块,所述底座主体具有第一滑槽,所述滑动块的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一滑槽且沿所述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可滑动,以使所述底座的长度可调,在所述滑动块位于设定位置时,通过第一锁紧件将所述滑动块锁紧在所述设定位置。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脚踏结构的高度可调;所述脚踏结构包括脚踏机构和连接导柱,所述脚踏机构设于所述连接导柱,所述支撑架具有第二滑槽,在所述支撑架处在所述支撑状态,所述连接导柱容纳于所述第二滑槽且沿所述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可滑动,以使所述脚踏结构的高度可调,在所述连接导柱位于设定高度时,通过第二锁紧件将所述连接导柱锁紧在所述设定高度。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脚踏结构与所述支撑架可拆卸连接。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身;脚踏装置,所述脚踏装置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脚踏装置,所述脚踏装置设于所述车身内且位于座椅的前侧,所述底座的至少部分位于前排座椅的下方。

1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的脚踏装置,在支撑架的支撑状态,脚踏结构可以支撑乘客的脚部和腿部,乘客也可以利用脚踏结构实现活动脚部和腿部的目的,以实现在车内进行健身活动,提升乘车时的舒适度;并且,支撑架处在收纳状态时,支撑架相对底座并拢,这样使得脚踏装置整体的结构紧凑,方便收纳,避免占用车内太多的空间。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座椅包括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所述后排座椅的前侧设有所述脚踏装置,与所述后排座椅对应的所述脚踏装置的所述底座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前排座椅的下方。

1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脚踏装置,用于车辆且适于设于座椅的前侧,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底座可转动连接,所述脚踏装置包括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适于连接于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撑架之间且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架,以将所述支撑架锁定在所述支撑状态;所述锁紧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底座中的一个连接,所述锁紧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底座中的另一个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脚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所述锁紧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脚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侧壁开设有限位缺口,在所述支撑状态,所述锁紧机构的另一端适于容纳于所述限位缺口,以使得所述锁紧机构与所述底座卡接连接;在所述收纳状态,所述支撑架适于容纳于所述容纳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脚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以及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分别与所述支撑架以及所述底座可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长度可调;所述底座包括底座主体和设于所述底座主体的滑动块,所述支撑架设于所述滑动块,所述底座主体具有第一滑槽,所述滑动块的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一滑槽且沿所述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可滑动,以使所述底座的长度可调,在所述滑动块位于设定位置时,通过第一锁紧件将所述滑动块锁紧在所述设定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结构的高度可调;所述脚踏结构包括脚踏机构和连接导柱,所述脚踏机构设于所述连接导柱,所述支撑架具有第二滑槽,在所述支撑架处在所述支撑状态,所述连接导柱容纳于所述第二滑槽且沿所述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可滑动,以使所述脚踏结构的高度可调,在所述连接导柱位于设定高度时,通过第二锁紧件将所述连接导柱锁紧在所述设定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脚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结构与所述支撑架可拆卸连接。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包括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所述后排座椅的前侧设有所述脚踏装置,与所述后排座椅对应的所述脚踏装置的所述底座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前排座椅的下方。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脚踏装置和车辆,脚踏装置用于车辆且适于设于座椅的前侧,脚踏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架和脚踏结构,底座适于安装于车辆的地板;支撑架设于底座,支撑架具有支撑状态和收纳状态;脚踏结构安装于支撑架;其中,在支撑架处在支撑状态时,支撑架相对底座展开以处于支撑状态,脚踏结构位于支撑架的远离底座的一端;在支撑架处在收纳状态时,支撑架相对底座并拢。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脚踏装置,乘客也可以利用脚踏结构实现活动脚部和腿部的目的,提升乘车时的舒适度;并且,支撑架处在收纳状态时,支撑架相对底座并拢,这样使得脚踏装置整体的结构紧凑,方便收纳,避免占用车内太多的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唐天峰,朱浩明,姜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12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122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