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道路结构,具体为一种节能环保热再生沥青路面。
背景技术:
1、沥青路面,是指在矿质材料中掺入路用沥青材料铺筑的各种类型的路面,沥青结合料提高了铺路用粒料抵抗行车和自然因素对路面损害的能力,使路面平整少尘、不透水、经久耐用,因此,沥青路面是道路建设中一种被最广泛采用的高级路面,由于沥青路面存在逐层铺设,在进行回收再铺设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层与层之间的混合,不利于路面的高效率再生。
2、因此需要一种节能环保热再生沥青路面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环保热再生沥青路面,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节能环保热再生沥青路面,包括沥青路面,所述沥青路面的底部铺设有垫层,所述垫层的顶部铺设有底基层,所述底基层的顶部铺设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的顶部铺设有多碎石沥青混合层,所述多碎石沥青混合层的顶部铺设有煤沥青,所述煤沥青的顶部铺设有石油沥青,所述底基层和碎石层之间、碎石层和多碎石沥青混合层之间、多碎石沥青混合层和煤沥青之间、煤沥青和石油沥青之间均设置有分隔层,所述分隔层包括细砂层、第一水泥浇筑层、钢丝层和硬质水泥层,所述钢丝层浇筑于硬质水泥层的内部,所述第一水泥浇筑层和细砂层均分布于硬质水泥层的两侧,通过设置的硬质水泥层能够实现对上下两侧的材料进行分离,在加固上下两侧材料的同时,实现对石油沥青上下两侧材料的分隔,方便对铺设的路面进行分层收集。
4、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石油沥青和煤沥青的厚度为5cm。
5、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多碎石沥青混合层、碎石层、底基层、垫层的厚度均为8cm。
6、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硬质水泥层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泥浇筑层,所述第一水泥浇筑层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细砂层。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8、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硬质水泥层能够实现对上下两侧的材料进行分离,在加固上下两侧材料的同时,实现对石油沥青上下两侧材料的分隔,方便对铺设的路面进行分层收集。
9、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石油沥青呈对称设置能够实现对上下两侧材料的同时固定,从而能够实现对沥青路面的加固。
1.一种节能环保热再生沥青路面,包括沥青路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路面(1)的底部铺设有垫层(2),所述垫层(2)的顶部铺设有底基层(3),所述底基层(3)的顶部铺设有碎石层(4),所述碎石层(4)的顶部铺设有多碎石沥青混合层(5),所述多碎石沥青混合层(5)的顶部铺设有煤沥青(6),所述煤沥青(6)的顶部铺设有石油沥青(7),所述底基层(3)和碎石层(4)之间、碎石层(4)和多碎石沥青混合层(5)之间、多碎石沥青混合层(5)和煤沥青(6)之间、煤沥青(6)和石油沥青(7)之间均设置有分隔层(8),所述分隔层(8)包括细砂层(12)、第一水泥浇筑层(11)、钢丝层(10)和硬质水泥层(9),所述钢丝层(10)浇筑于硬质水泥层(9)的内部,所述第一水泥浇筑层(11)和细砂层(12)均分布于硬质水泥层(9)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环保热再生沥青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油沥青(7)和煤沥青(6)的厚度为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环保热再生沥青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碎石沥青混合层(5)、碎石层(4)、底基层(3)、垫层(2)的厚度均为8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环保热再生沥青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水泥层(9)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泥浇筑层(11),所述第一水泥浇筑层(1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细砂层(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