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斜向可调节的车体连接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1、在非承载式第一车体中,存在单独独立的第二车体,且第二车体需与第一车体进行解耦,单独制造,并在总装车间进行合拼,其中第二车体作为整车承载。
2、在总装第二车体合拼过程中,需将第一车体、第二车体进行有效连接,形成第一车体、第二车体总成,完成底盘与乘员舱的固定连接,实现汽车的驱动形式。
3、目前的连接形式,主要为单向连接,即横向或竖向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对总装车间的合拼限制较大,车间工序及工具布置需匹配连接放行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斜向可调节的车体连接结构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横向或竖向连接所存在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斜向可调节的车体连接结构,其包括:第一车体、第二车体;其中,
4、所述第一车体具有第一车体连接面;所述第二车体具有第二车体连接面;所述第一车体连接面与所述第二车体连接面相匹配;
5、所述第一车体连接面、所述第二车体连接面为斜向连接面;
6、所述斜向连接面不与汽车的z向平行或垂直,所述汽车的z向为汽车的垂直方向。
7、较佳地,还包括:连接部,用于当所述第一车体连接面与所述第二车体连接面匹配对准后,对所述第一车体与所述第二车体进行连接固定。
8、较佳地,所述连接部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被配置为:能够沿汽车的x向和/或y向进行调节;
9、所述汽车的x向为汽车的纵向,所述汽车的y向为汽车的横向。
10、较佳地,所述调节件包括:可活动螺母板。
11、较佳地,所述可活动螺母板位于所述第一车体一侧和/或第二车体一侧。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斜向可调节的车体连接结构。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斜向可调节的车体连接结构及汽车,第一车体与第二车体之间的连接面为斜向连接面,非竖向或横向,减小了对总装车间及工序的限制,两者的合拼过程可z向落下,也可y向平推,或者x向平推,三向均可。
14、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方案中,在连接部设置有调节件,通过调节件对第一车体与第二车体的安装匹配位置进行调整,用于吸收制造公差;省去了胶垫的使用,降低了成本。
1.一种斜向可调节的车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车体、第二车体;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向可调节的车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部,用于当所述第一车体连接面与所述第二车体连接面匹配对准后,对所述第一车体与所述第二车体进行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向可调节的车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被配置为:能够沿汽车的x向和/或y向进行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向可调节的车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包括:可活动螺母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斜向可调节的车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活动螺母板位于所述第一车体一侧和/或第二车体一侧。
6.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斜向可调节的车体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