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视镜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专利检索2025-03-16  22


本技术涉及车辆,具体涉及一种后视镜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随着汽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驾驶者对于驾驶过程中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调节后视镜的角度是驾驶者在驾车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的操作之一,传统的手动调节方式主要是通过手动旋转或调节外部按钮来实现,这种方式需要驾驶者停车或者分散注意力,不够便利,且在车辆行驶时使用传统的手动调节方式调节可能影响驾驶安全。

2、随着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的发展,后视镜调节系统逐渐实现电动化,通过电机来控制后视镜的角度,提高了调节的便利性。但通过电机来控制后视镜调节仍然需要驾驶者分散注意力以确定后视镜调节是否满足需求,虽然提高了调节的便利性,但并没有完全解放驾驶者,仍然存在不安全隐患。显然,目前亟需一种新的后视镜调节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中至少之一。

3、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仅提供了与本技术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后视镜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实现提高后视镜调节的便利性、提高后视镜调节的准确率、无需分散驾驶者注意力和提升用户体验感中至少之一。

2、本技术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技术的实践而习得。

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后视镜调节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车辆对应的后视镜位置集合,所述后视镜位置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车辆用户分别对应的历史位置值;通过聚类算法对所述历史位置值进行特征聚类,得到位置数据簇,其中,所述位置数据簇的数量等于所述车辆用户的数量;将各所述位置数据簇与各所述车辆用户进行对应,并根据所述位置数据簇中的至少一个历史位置值进行计算,得到各所述车辆用户对应的目标位置值;响应于所述目标车辆识别到任一车辆用户,根据识别到的车辆用户对应的目标位置值对后视镜进行调节。

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获取目标车辆对应的后视镜位置集合,包括:在任一车辆用户通过手动调节和/或语音调节方式对后视镜进行调节后,对后视镜的位置进行记录,得到历史位置值;将所述历史位置值与所述车辆用户分别对应,得到所述后视镜位置集合。

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通过聚类算法对所述历史位置值进行特征聚类,得到位置数据簇,包括:随机选取所述车辆用户的数量的历史位置值作为聚类中心;分别计算其他历史位置值到所述聚类中心的距离,所述其他历史位置值为所述历史位置值中除所述聚类中心外的历史位置值;根据计算得到的距离从所述其他历史位置值中确定各所述聚类中心对应的同类数据,以对所述历史位置值进行分类,得到各所述聚类中心对应的簇;对簇中的历史位置值进行平均值计算,得到平均值;根据计算的平均值更新聚类中心,并根据更新后的聚类中心重新对所述历史位置值进行分类,直到聚类中心不再变化,将各所述聚类中心对应的簇确定为所述位置数据簇。

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通过聚类算法对所述历史位置值进行特征聚类,得到位置数据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各所述位置数据簇中的历史位置值进行平均值计算,得到各所述位置数据簇的聚类中心位置值;根据各所述位置数据簇中的历史位置值和所述聚类中心位置值计算各所述位置数据簇的簇内平方和;基于所述簇内平方和计算得到整体平方和,并计算所述簇内平方和与所述整体平方和的比例,若计算得到的比例小于预设阈值,则判定对所述历史位置值特征聚类有效。

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根据识别到的车辆用户对应的目标位置值对后视镜进行调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识别到的车辆用户输入的语音数据;对所述语音数据进行语音识别和语义解析得到识别到的车辆用户对应的指令位置值;基于所述识别到的车辆用户对应的指令位置值和所述识别到的车辆用户对应的目标位置值计算得到调节位置误差值;若所述调节位置误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误差阈值,则将所述识别到的车辆用户对应的指令位置值作为所述识别到的车辆用户对应的目标位置值;若所述调节位置误差值大于所述预设误差阈值,则所述识别到的车辆用户对应的目标位置值不变。

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根据识别到的车辆用户对应的目标位置值对后视镜进行调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各所述车辆用户分别对应的座椅调节值;响应于所述目标车辆识别到任一车辆用户,根据识别到的车辆用户对应的座椅调节值对所述车辆用户的座椅进行调节。

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根据识别到的车辆用户对应的目标位置值对后视镜进行调节时,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目标车辆的抬头显示设备显示所述目标位置值。

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后视镜调节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车辆对应的后视镜位置集合,所述后视镜位置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车辆用户分别对应的历史位置值;聚类模块,用于通过聚类算法对所述历史位置值进行特征聚类,得到位置数据簇,其中,所述位置数据簇的数量等于所述车辆用户的数量;计算模块,用于将各所述位置数据簇与各所述车辆用户进行对应,并根据所述位置数据簇中的至少一个历史位置值进行计算,得到各所述车辆用户对应的目标位置值;调节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目标车辆识别到任一车辆用户,根据识别到的车辆用户对应的目标位置值对后视镜进行调节。

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实现如上述各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视镜调节方法。

1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各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视镜调节方法。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提供一种后视镜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本技术通过获取目标车辆对应的后视镜位置集合,通过聚类算法对历史位置值进行特征聚类,得到位置数据簇,将各位置数据簇与各车辆用户进行对应,并根据位置数据簇中的至少一个历史位置值进行计算,得到各车辆用户对应的目标位置值,通过聚类算法根据历史位置值计算得到目标位置值,使得目标位置值更加准确且符合实际需求;响应于目标车辆识别到任一车辆用户,根据识别到的车辆用户对应的目标位置值对后视镜进行调节,通过识别用户并将目标位置值与车辆用户对应,避免了因不同车辆用户有不同目标位置值而导致目标位置值匹配错误,提高了后视镜调节的准确率;本技术无需驾驶者停车或者分散注意力,提高了后视镜调节的便利性和准确率,在保障驾驶安全的基础上,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14、另外,本技术还通过语音控制后视镜调节,使车辆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来实现后视镜的调节,无需分散注意力,进一步提升了后视镜调节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1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技术特征:

1.一种后视镜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目标车辆对应的后视镜位置集合,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聚类算法对所述历史位置值进行特征聚类,得到位置数据簇,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视镜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聚类算法对所述历史位置值进行特征聚类,得到位置数据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视镜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识别到的车辆用户对应的目标位置值对后视镜进行调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视镜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识别到的车辆用户对应的目标位置值对后视镜进行调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视镜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识别到的车辆用户对应的目标位置值对后视镜进行调节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8.一种后视镜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视镜调节方法。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后视镜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通过获取目标车辆对应的后视镜位置集合,其中,后视镜位置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车辆用户分别对应的历史位置值,通过聚类算法对历史位置值进行特征聚类,得到位置数据簇,其中,位置数据簇的数量等于车辆用户的数量,将各位置数据簇与各车辆用户进行对应,并根据位置数据簇中的至少一个历史位置值进行计算,得到各车辆用户对应的目标位置值,响应于目标车辆识别到任一车辆用户,根据识别到的车辆用户对应的目标位置值对后视镜进行调节;通过上述方法提供更实用、更准确的后视镜调节方法。

技术研发人员:张濡蔹,尹涛,胡俊,杨铮,杨寒光,姜学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赛力斯凤凰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099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