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层气冷箱预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3-15  18


本技术属于液化天然气生产,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煤层气冷箱预冷装置。


背景技术:

1、天然气蕴藏在地下多孔隙岩层中,包括油田气、气田气、煤层气、泥火山气和生物生成气等,也有少量出于煤层。

2、目前在天然气的液化过程中,需要先将原料天然气经过预处理,以一定的流量进入液化系统,然后在液化系统中经过预冷、液化、过冷等降温工艺。

3、对于天然气的预冷操作,如申请号为202220321609.9,专利名称为“一种液化天然气冷箱预冷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隔板将箱体内部从左到右依次划分为风冷腔和水冷腔,风冷腔内设有风冷预冷装置,水冷腔内设有水冷预冷装置”,通过先风冷再水冷的方式提高预冷效果同时实现液化天然气的逐步降温,避免预冷液温度过低直接预冷时,液化气输出管的外表面温差过大而发生破裂。

4、但是,液化气体在设备内部停留时间较短,导致最终的换热效率不高,因此,急需一种提高预冷效率的煤层气冷箱预冷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层气冷箱预冷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煤层气冷箱预冷装置,包括:

4、壳体,所述壳体内依次设置有独立设置的进气腔、冷凝腔与出气腔;

5、煤层气输入管,所述煤层气输入管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侧,并与所述进气腔连通;

6、煤层气排出管,所述煤层气排出管设置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煤层气输入管的一侧,并与所述出气腔连通;

7、冷凝管,所述冷凝管设置于所述冷凝腔内,且冷凝管的进气端与所述进气腔连通,所述冷凝管的出气端与所述出气腔连通;

8、与所述冷凝腔连通的制冷剂进液管和制冷剂出液管,所述制冷剂进液管和制冷剂出液管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位于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

9、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气腔连通,所述连通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进气腔连通,所述连通管上设置有循环泵;

10、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出气腔内,所述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煤层气排出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11、进一步地,所述冷凝管的外表面设置有散热翅片。

12、进一步地,所述冷凝管为蛇形管。

13、进一步地,所述冷凝管的进气口位于所述冷凝管的出气口的上端,所述制冷剂进液管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下端,所述制冷剂出液管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端。

14、进一步地,所述煤层气输入管上设置有输入泵,所述制冷剂进液管上设置有预冷液泵。

15、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输入泵、所述循环泵、所述预冷液泵均与所述控制面板电连接。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进气腔与出气腔之间设置有连通管,当温度无法满足设置温度时,可进入连通管再次冷却,提高了预冷的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煤层气冷箱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层气冷箱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的外表面设置有散热翅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煤层气冷箱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为蛇形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煤层气冷箱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的进气口位于所述冷凝管的出气口的上端,所述制冷剂进液管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下端,所述制冷剂出液管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层气冷箱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煤层气输入管上设置有输入泵,所述制冷剂进液管上设置有预冷液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煤层气冷箱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输入泵、所述循环泵、所述预冷液泵均与所述控制面板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煤层气冷箱预冷装置,属于液化天然气生产技术领域,其包括壳体内依次设置有独立设置的进气腔、冷凝腔与出气腔;煤层气输入管设置于壳体的一侧,并与进气腔连通;煤层气排出管设置于壳体的另一侧,并与出气腔连通;冷凝管设置于冷凝腔内,且冷凝管的进气端与进气腔连通,冷凝管的出气端与出气腔连通;制冷剂进液管设置于壳体的下侧,并与冷凝腔连通;制冷剂出液管设置于壳体的远离制冷剂进液管的一侧,并与冷凝腔连通。本技术通过在进气腔与出气腔之间设置有连通管,当温度无法满足设置温度时,可进入连通管再次冷却,提高了预冷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胡苏波,曹明哲,苏四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易高煤层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20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095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