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纱窗安装,具体为一种纱窗极窄边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1、现有的一般市面上的纱窗,纱网都是通过粘贴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的,一般的,当粘贴式的方法基本用段时间纱网就会不稳固,纱网粘性会变弱,易脱落不耐用。
2、为此,我们发明一种纱窗极窄边安装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和/或现有一种纱窗极窄边安装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2、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纱窗极窄边安装结构,能够解决上述提出现有的问题。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4、一种纱窗极窄边安装结构,其包括:包括纱网,以及安装于纱网两侧固定结构;
5、所述固定结构包括:
6、极窄边纱窗型材,所述极窄边纱窗型材上开设有纱窗区间槽口;以及
7、纱网压条,所述纱网压条的底端设有压条结构杆,所述压条结构杆的外壁与纱窗区间槽口的内壁滑动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纱窗极窄边安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纱网的一端设为纱网塑形结构,所述纱网的一侧底端设有纱网端口。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纱窗极窄边安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纱窗区间槽口的内壁右侧开设有增加摩擦力的纱窗防滑槽点,所述压条结构杆的外壁靠近纱窗防滑槽点的一侧安装有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的凸块与纱窗防滑槽点卡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纱窗极窄边安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纱窗区间槽口的顶端一侧开设有缺口为纱窗固定端口一,所述纱窗区间槽口的顶端另一侧开设有缺口为纱窗固定端口二。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纱窗极窄边安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纱窗固定端口一的顶端与纱网端口接触,所述纱网压条的底端右侧设有压条扶框,所述压条扶框的底端与纱窗固定端口一对应。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纱窗极窄边安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压条结构杆的底端设为压条底杆,所述压条底杆的底端与纱窗区间槽口内壁底端的纱窗底槽相对应,并接触。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纱窗极窄边安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纱窗区间槽口的内壁左侧开设有纱窗倒勾凹孔,所述纱网压条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倒勾结构。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纱窗极窄边安装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倒勾结构与纱窗倒勾凹孔相对应,并与其内壁滑动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
16、将纱网的纱网塑形结构插入至极窄边纱窗型材上开设的纱窗区间槽口内,将压条结构杆与纱窗区间槽口对应,通过人力按压纱网压条使得压条结构杆插入至纱窗区间槽口内,对纱网进行固定,同时通过倒勾结构卡入在纱窗倒勾凹孔内,对纱网进行固定,同时因为纱网可弯曲、可塑形,以及防滑结构卡在纱网抵在纱窗防滑槽点,对其进行卡紧,增加接触面积,增大摩擦力,使得安装更加牢固。
1.一种纱窗极窄边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纱网(200),以及安装于纱网(200)两侧固定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纱窗极窄边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网(200)的一端设为纱网塑形结构(210),所述纱网(200)的一侧底端设有纱网端口(2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纱窗极窄边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窗区间槽口(310)的内壁右侧开设有增加摩擦力的纱窗防滑槽点(312),所述压条结构杆(110)的外壁靠近纱窗防滑槽点(312)的一侧安装有防滑结构(112),所述防滑结构(112)的凸块与纱窗防滑槽点(312)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纱窗极窄边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窗区间槽口(310)的顶端一侧开设有缺口为纱窗固定端口一(314r),所述纱窗区间槽口(310)的顶端另一侧开设有缺口为纱窗固定端口二(314l)。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纱窗极窄边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窗固定端口一(314r)的顶端与纱网端口(220)接触,所述纱网压条(100)的底端右侧设有压条扶框(114),所述压条扶框(114)的底端与纱窗固定端口一(314r)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纱窗极窄边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条结构杆(110)的底端设为压条底杆(113),所述压条底杆(113)的底端与纱窗区间槽口(310)内壁底端的纱窗底槽(313)相对应,并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纱窗极窄边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窗区间槽口(310)的内壁左侧开设有纱窗倒勾凹孔(311),所述纱网压条(100)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倒勾结构(1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纱窗极窄边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勾结构(111)与纱窗倒勾凹孔(311)相对应,并与其内壁滑动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