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泵叶轮生产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3-03  22


本发明涉及铸造模具,具体为一种离心泵叶轮生产模具。


背景技术:

1、水泵叶轮用铸铁制成,水泵叶轮上的叶片又起主要作用,水泵叶轮的形状和尺寸与水泵性能有密切关系,水泵叶轮一般可分为单吸式和双吸式两种,单吸式叶轮为单边吸水,小流量水泵叶轮多为此种型式,双吸式叶轮为两边吸水,大流量水泵叶轮均采用双吸式叶轮。离心泵叶轮成型模具是离心泵叶轮生产过程中重要的设备之一,通常是使离心泵叶轮一体成型的一种模子。

2、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为cn218926210u,公开了一种便于开模的离心泵叶轮成型模具,包括下模具和上模具,所述上模具设置在下模具的一侧,所述下模具和上模具的外表面均对称设置有锁紧装置,所述下模具的内壁设置有脱模装置,所述下模具的外表面对称设置有冷却装置,所述脱模装置包括螺纹杆,所述下模具的内壁中心位置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壁与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圆块,所述圆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推块,所述推块的外表面大小和形状与下模具的内壁大小和形状相适配,所述下模具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与下模具的内壁相连通,所述凹槽的内壁大小和形状与连接块的大小和形状相适配。

3、现有的技术中cn218926210u在使用时,通过设置脱模装置,在将加热后的不锈钢液体倒入下模具中后,在将其上模具盖在下模具的上面,用锁紧装置将下模具和上模具固定锁紧,待下模具内部的离心泵叶轮成型后,打开锁紧装置将上模具取下来,在手动转动螺纹杆在螺纹孔中至相应位置,可以带动圆块向一侧运动,同时可以带动连接块在凹槽中向一侧运动,带动推块在下模具的内壁中将成型后的离心泵叶轮从下模具的内壁中推出,从而方便工作人员用隔热手套将其从下模具中拿出,提高了生产效率。

4、但是,在手动对螺纹杆进行转动时,由于离心泵叶轮已经在下模具内成型,从而导致在对螺纹杆进行转动时较为费力且效率较低,并且,在对螺纹杆进行转动时,还需对下模具进行倒置并进行固定,进而导致在导致下模具过程中可能会导致下模具出现损坏,且在进行成品取件时,需等待成品件冷却,从而导致工作效率较低,因此需要一种离心泵叶轮生产模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心泵叶轮生产模具,具备提高成型后离心泵叶轮取出效率和避免模具出现损坏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装置在进行离心泵叶轮取出时效率较低且容易导致模具出现损坏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离心泵叶轮生产模具,包括第二模具本体、底板和顶杆,所述第二模具本体下表面圆心处开孔并有推杆穿过,所述第二模具本体正上方活动安装有第一模具本体,所述第一模具本体两侧外壁分别开孔,还包括,电动伸缩杆和冷却机构本体;

3、电动伸缩杆固定安装在第二模具本体底部;

4、其中,电动伸缩杆数量为三个,三个电动伸缩杆呈环形阵列固定安装在底板上表面一侧;

5、冷却机构本体固定安装在底板上表面另一侧;

6、其中,冷却机构本体通过连通管与第一模具本体和第二模具本体连通安装。

7、使用本技术方案中一种离心泵叶轮生产模具时,将推杆从第二模具本体内穿过,并使推杆底部螺纹安装在底板上表面圆心处,将第一模具本体拼合在第二模具本体上,并使第一模具本体和第二模具本体外壁保持与限位板接触,此时将插销本体穿过限位板并插装在第一模具本体上的开孔内,从而实现对第一模具本体的定位,此时可通过进料管向第一模具本体和第二模具本体相对一侧进行注料,并在注料完成后,启动冷却机构本体,从而通过连通管对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中的冷却液进行冷却,从而使第一模具本体和第二模具本体快速降温,进而使离心泵叶轮的冷却速度得到提升,同时,在离心泵叶轮冷却后,抽出插销本体,并可启动顶杆,从而通过顶杆顶动第一模具本体,从而使离心泵叶轮与第一模具本体分离,此时启动电动伸缩杆,从而拉动第二模具本体下移,在第二模具本体下移时,通过推杆顶起成型的离心泵叶轮,从而完成离心泵叶轮的铸造。

8、优选的,所述第二模具本体外径尺寸与第一模具本体外径尺寸相匹配,第二模具本体上表面外侧开设有环形凹槽,第二模具本体开设有第二空腔。

9、通过设置外径尺寸相同的第一模具本体和第二模具本体,从而在进行拼合时,可使第一模具本体和第二模具本体充分闭合。

10、优选的,所述推杆底部螺纹安装在底板上表面中间,推杆顶部与第一模具本体不接触。

11、通过在第二模具本体内插装推杆,并将推杆底部与底板上表面螺纹连接,从而在电动伸缩杆工作时,可通过推杆推动成型后的离心泵叶轮排出第二模具本体。

12、优选的,所述第一模具本体上表面中间开孔并连通安装有进料管,第一模具本体下表面外侧设有环形凸起,第一模具本体通过环形凸起活动安装在第二模具本体正上方,第一模具本体内开设有第一空腔,第一模具本体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拉把,第一模具本体顶部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

13、通过在第一模具本体顶部设置进料管,从而在进行使用时可通过进料管向第一模具本体和第二模具本体相对一侧进行注液操作。

14、优选的,所述进料管下方的第一模具本体内壁顶部开设有进料槽。

15、通过在进料管下方的第一模具本体内壁顶部设置进料槽,从而可使注入的液体通过进料槽流淌至第一模具本体和第二模具本体相对一侧。

16、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表面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限位板,两个限位板相对一侧均与第一模具本体和第二模具本体外壁接触但不固定连接,两个限位板上均开孔并活动插装有插销本体。

17、通过在底板上表面设置限位板,从而在第一模具本体与第二模具本体拼合后,可通过限位板对第一模具本体进行定位操作。

18、优选的,所述插销本体穿过限位板并活动插装在第一模具本体外壁的开孔内。

19、通过在限位板上设置插销本体,并使插销本体穿过限位板后活动插装在第一模具本体的开孔内,从而通过插销本体对第一模具本体进行定位操作。

20、优选的,所述第二空腔与与冷却机构本体上设置的连通管相连通,冷却机构本体的冷却液通过连通管在第二空腔内进行循环。

21、通过第二空腔的设置,从而在注料完成后,可通过冷却机构本体经连通管对第二空腔内的冷却液进行降温,进而使第二模具本体快速降温。

22、优选的,所述第一空腔与冷却机构本体上设置的连通管相连通,冷却机构本体的冷却液通过连通管在第一空腔内进行循环。

23、通过第一空腔的设置,从而在注料完成后,可通过冷却机构本体经连通管对第一空腔内的冷却液进行降温,进而使第一模具本体快速降温。

24、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下表面背离第一模具本体的一侧与顶杆顶部接触但不固定连接,顶杆底部与底板上表面固定连接。

25、通过顶杆的设置,从而在顶杆工作时可经连接板对第一模具本体进行撬动,从而使成型的离心泵叶轮与第一模具本体分离。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7、本发明通过设置电动伸缩杆,并将电动伸缩杆设置在第二模具本体底部,且电动伸缩杆底部与底板固定连接,从而在使用时,将推杆从第二模具本体内穿过,并使推杆底部螺纹安装在底板上表面圆心处,将第一模具本体拼合在第二模具本体上,并使第一模具本体和第二模具本体外壁保持与限位板接触,此时将插销本体穿过限位板并插装在第一模具本体上的开孔内,从而实现对第一模具本体的定位,此时可通过进料管向第一模具本体和第二模具本体相对一侧进行注料,并在注料完成后,启动冷却机构本体,从而通过连通管对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中的冷却液进行冷却,从而使第一模具本体和第二模具本体快速降温,进而使离心泵叶轮的冷却速度得到提升,同时,在离心泵叶轮冷却后,抽出插销本体,并可启动顶杆,从而通过顶杆顶动第一模具本体,从而使离心泵叶轮与第一模具本体分离,此时启动电动伸缩杆,从而拉动第二模具本体下移,在第二模具本体下移时,通过推杆顶起成型的离心泵叶轮,从而完成离心泵叶轮的铸造,达到了提高成型后离心泵叶轮取出效率和避免模具出现损坏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离心泵叶轮生产模具,包括第二模具本体(5)、底板(7)和顶杆(13),所述第二模具本体(5)下表面圆心处开孔并有推杆(9)穿过,所述第二模具本体(5)正上方活动安装有第一模具本体(1),所述第一模具本体(1)两侧外壁分别开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心泵叶轮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具本体(5)外径尺寸与第一模具本体(1)外径尺寸相匹配,第二模具本体(5)上表面外侧开设有环形凹槽,第二模具本体(5)开设有第二空腔(12),设置外径尺寸相同的第一模具本体(1)和第二模具本体(5),从而在进行拼合时,可使第一模具本体(1)和第二模具本体(5)充分闭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心泵叶轮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9)底部螺纹安装在底板(7)上表面中间,推杆(9)顶部与第一模具本体(1)不接触,通过在第二模具本体(5)内插装推杆(9),并将推杆(9)底部与底板(7)上表面螺纹连接,从而在电动伸缩杆(6)工作时,可通过推杆(9)推动成型后的离心泵叶轮排出第二模具本体(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心泵叶轮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本体(1)上表面中间开孔并连通安装有进料管(2),第一模具本体(1)下表面外侧设有环形凸起,第一模具本体(1)通过环形凸起活动安装在第二模具本体(5)正上方,第一模具本体(1)内开设有第一空腔(11),第一模具本体(1)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拉把,第一模具本体(1)顶部另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4),通过在第一模具本体(1)顶部设置进料管(2),从而在进行使用时可通过进料管(2)向第一模具本体(1)和第二模具本体(5)相对一侧进行注液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离心泵叶轮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2)下方的第一模具本体(1)内壁顶部开设有进料槽(8),通过在进料管(2)下方的第一模具本体(1)内壁顶部设置进料槽(8),从而可使注入的液体通过进料槽(8)流淌至第一模具本体(1)和第二模具本体(5)相对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心泵叶轮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7)上表面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限位板(4),两个限位板(4)相对一侧均与第一模具本体(1)和第二模具本体(5)外壁接触但不固定连接,两个限位板(4)上均开孔并活动插装有插销本体(3),通过在底板(7)上表面设置限位板(4),从而在第一模具本体(1)与第二模具本体(5)拼合后,可通过限位板(4)对第一模具本体(1)进行定位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离心泵叶轮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本体(3)穿过限位板(4)并活动插装在第一模具本体(1)外壁的开孔内,通过在限位板(4)上设置插销本体(3),并使插销本体(3)穿过限位板(4)后活动插装在第一模具本体(1)的开孔内,从而通过插销本体(3)对第一模具本体(1)进行定位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离心泵叶轮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腔(12)与与冷却机构本体(10)上设置的连通管相连通,冷却机构本体(10)的冷却液通过连通管在第二空腔(12)内进行循环,通过第二空腔(12)的设置,从而在注料完成后,可通过冷却机构本体(10)经连通管对第二空腔(12)内的冷却液进行降温,进而使第二模具本体(5)快速降温。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离心泵叶轮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11)与冷却机构本体(10)上设置的连通管相连通,冷却机构本体(10)的冷却液通过连通管在第一空腔(11)内进行循环,通过第一空腔(11)的设置,从而在注料完成后,可通过冷却机构本体(10)经连通管对第一空腔(11)内的冷却液进行降温,进而使第一模具本体(1)快速降温。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离心泵叶轮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4)下表面背离第一模具本体(1)的一侧与顶杆(13)顶部接触但不固定连接,顶杆(13)底部与底板(7)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顶杆(13)的设置,从而在顶杆(13)工作时可经连接板(14)对第一模具本体(1)进行撬动,从而使成型的离心泵叶轮与第一模具本体(1)分离。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铸造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心泵叶轮生产模具,其技术方案包括:第二模具本体、底板和顶杆,所述第二模具本体下表面圆心处开孔并有推杆穿过,所述第二模具本体正上方活动安装有第一模具本体,所述第一模具本体两侧外壁分别开孔,还包括,电动伸缩杆和冷却机构本体;电动伸缩杆固定安装在第二模具本体底部;其中,电动伸缩杆数量为三个,三个电动伸缩杆呈环形阵列固定安装在底板上表面一侧;冷却机构本体固定安装在底板上表面另一侧;其中,冷却机构本体通过连通管与第一模具本体和第二模具本体连通安装。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装置在进行离心泵叶轮取出时效率较低且容易导致模具出现损坏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何良云,达云平,谢方圣,杨海滨,邓斌,任建新,邓明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三台力达泵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064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