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光伏发电水上架台,具体为一种光伏发电用水上架台。
背景技术:
1、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太阳电池板、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主要部件由电子元器件构成。
2、在水上光伏发电中需要用到水上架台,而现有的水上架台是一个整体无法进行角度调节,导致光伏板角度有限无法保证全天有效发电,降低了水上架台使用的方便性。
3、因此,需要对水上架台进行设计改造,有效的防止其水上架台是一个整体无法进行角度调节,导致光伏板角度有限无法保证全天有效发电。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发电用水上架台,具备角度调节的优点,解决了水上架台是一个整体无法进行角度调节,导致光伏板角度有限无法保证全天有效发电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光伏发电用水上架台,包括平台,所述平台顶部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内壁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轴,所述支撑台内壁的左侧通过轴承座活动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顶部与螺纹轴的底部与齿轮的顶部啮合连接,所述齿轮前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表面套接有传动板,所述传动板顶部的背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贯穿支撑台的顶部通过转轴滑动连接有光伏板,所述光伏板前端的左侧和右侧均通过轴销与支撑台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支撑台内壁顶部的前端和背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部贯穿传动板的顶部并与支撑台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4、优选的,所述传动板的表面且对应连接柱的位置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长度大于连接柱的移动距离。
5、优选的,所述光伏板的左侧和右侧且对应转轴的位置均开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与支撑柱配合使用。
6、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表面套接有拉簧,所述拉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支撑台内壁的顶部和传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支撑台内壁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托板的顶部与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支撑台的顶部且对应支撑柱的位置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宽度大于支撑柱的宽度。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0、1、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螺纹轴、齿轮、连接柱、传动板、支撑柱和光伏板的设置,能够使电机工作带动螺纹轴旋转,螺纹轴旋转带动齿轮旋转,齿轮旋转带动连接柱旋转,连接柱旋转带动传动板向上移动,传动板向上移动带动支撑柱和光伏板向上移动,光伏板后端以转轴为中心旋转上升使其倾斜角度改变,替代现有的水上架台是一个整体无法进行角度调节,导致光伏板角度有限无法保证全天有效发电,从而提高了水上架台使用的方便性。
11、2、本实用新型通过滑槽的设置,能够使连接柱在滑槽内部移动,同时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了连接柱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脱离的现象。
1.一种光伏发电用水上架台,包括平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1)顶部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台(2),所述支撑台(2)内壁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轴(4),所述支撑台(2)内壁的左侧通过轴承座活动连接有齿轮(5),所述齿轮(5)的顶部与螺纹轴(4)的底部与齿轮(5)的顶部啮合连接,所述齿轮(5)前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6),所述连接柱(6)的表面套接有传动板(7),所述传动板(7)顶部的背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8),所述支撑柱(8)的顶部贯穿支撑台(2)的顶部通过转轴滑动连接有光伏板(9),所述光伏板(9)前端的左侧和右侧均通过轴销与支撑台(2)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支撑台(2)内壁顶部的前端和背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0),所述固定杆(10)的底部贯穿传动板(7)的顶部并与支撑台(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发电用水上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板(7)的表面且对应连接柱(6)的位置开设有滑槽(11),所述滑槽(11)的长度大于连接柱(6)的移动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发电用水上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板(9)的左侧和右侧且对应转轴的位置均开设有滑轨(12),所述滑轨(12)与支撑柱(8)配合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发电用水上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0)的表面套接有拉簧(13),所述拉簧(1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支撑台(2)内壁的顶部和传动板(7)的顶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发电用水上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2)内壁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托板(14),所述托板(14)的顶部与电机(3)的底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发电用水上架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2)的顶部且对应支撑柱(8)的位置开设有开口(15),所述开口(15)的宽度大于支撑柱(8)的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