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羽绒被,尤其涉及一种仿生结构羽绒被。
背景技术:
1、当前羽绒被市场,功能性羽绒被层出不穷,单功能点从整体上看,平均的储绒格,每个格子平平无奇,保暖能力有,却也比较有限。因此需要一种仿生结构羽绒被,增强被芯的保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仿生结构羽绒被,其可以增强被芯的保暖效果。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仿生结构羽绒被,其特征在于,包括:
3、被芯,内部设置有若干立衬条,所述立衬条将所述被芯内部分成若干储绒格,所述储绒格的顶部向上向一侧延伸形成覆盖部,所述覆盖部盖设在另一个所述储绒格的上方。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储绒格的顶部通过折裥形成所述覆盖部。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覆盖部的长度为1cm~2cm。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被芯依次分为头部渐变保暖区、中心胸腹腔保暖区和腿脚渐变保暖区,所述头部渐变保暖区中远离所述中心胸腹腔保暖区的所述储绒格的宽度小于靠近所述中心胸腹腔保暖区的所述储绒格的宽度,所述腿脚渐变保暖区中远离所述中心胸腹腔保暖区的所述储绒格的宽度小于靠近所述中心胸腹腔保暖区的所述储绒格的宽度。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中心胸腹腔保暖区的所述储绒格的宽度为29cm~30cm。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头部渐变保暖区中远离所述中心胸腹腔保暖区的所述储绒格的宽度为18cm~20cm,所述头部渐变保暖区中靠近所述中心胸腹腔保暖区的所述储绒格的宽度为24~26cm。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腿脚渐变保暖区中远离所述中心胸腹腔保暖区的所述储绒格的宽度为18cm~20cm,所述腿脚渐变保暖区中靠近所述中心胸腹腔保暖区的所述储绒格的宽度为24cm~26cm。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被芯的主面料为单层防羽布。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立衬条的高度为1.5cm。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立衬条的材质为网格布。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仿生结构羽绒被,包括:被芯,内部设置有若干立衬条,所述立衬条将所述被芯内部分成若干储绒格,所述储绒格的顶部向上向一侧延伸形成覆盖部,所述覆盖部盖设在另一个所述储绒格的上方;所述覆盖部盖设在另一个所述储绒格的上方形成鸟类羽毛式的层层铺盖的结构,可以阻挡冷空气从两个所述储绒格的接缝处进入,从而提升保暖性能;且还可以提升格子的上下的高度从而提升空气存储量,从而提升保暖性能。
14、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1.一种仿生结构羽绒被,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结构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绒格的顶部通过折裥形成所述覆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生结构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部的长度为1cm~2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结构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芯依次分为头部渐变保暖区、中心胸腹腔保暖区和腿脚渐变保暖区,所述头部渐变保暖区中远离所述中心胸腹腔保暖区的所述储绒格的宽度小于靠近所述中心胸腹腔保暖区的所述储绒格的宽度,所述腿脚渐变保暖区中远离所述中心胸腹腔保暖区的所述储绒格的宽度小于靠近所述中心胸腹腔保暖区的所述储绒格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仿生结构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胸腹腔保暖区的所述储绒格的宽度为29cm~30c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仿生结构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渐变保暖区中远离所述中心胸腹腔保暖区的所述储绒格的宽度为18cm~20cm,所述头部渐变保暖区中靠近所述中心胸腹腔保暖区的所述储绒格的宽度为24~26c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仿生结构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腿脚渐变保暖区中远离所述中心胸腹腔保暖区的所述储绒格的宽度为18cm~20cm,所述腿脚渐变保暖区中靠近所述中心胸腹腔保暖区的所述储绒格的宽度为24cm~26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结构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芯的主面料为单层防羽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结构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立衬条的高度为1.5c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仿生结构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立衬条的材质为网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