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固定螺钉松动加固及邻椎病手术个体化3D导板装置

专利检索2025-02-26  23


本技术涉及脊柱邻椎病后路内固定手术,是一种脊柱固定螺钉松动加固及邻椎病手术个体化3d导板装置。


背景技术:

1、腰椎融合术是治疗多种腰椎疾病的手术方式,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随着对脊柱疾病理解的加深及手术技术日益成熟,腰椎融合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疗效也得到了确切证实。因骨密度降低、骨小梁稀疏,不足以维持螺钉-骨界面把持力,易引起椎弓根螺钉松动,造成术后内固定失败。为使骨质疏松初次或翻修手术获得坚强固定,从螺钉外形设计、到钉道固化进行诸多尝试。如设计可扩张的椎弓根螺钉、表面羟基磷灰石涂层、钉道用同种异体骨或骨水泥强化等,但都具有一定并发症,如骨水泥聚合发热、化学毒性、渗漏、抗疲劳性。

2、另外,融合手术不可避免地破坏了脊柱力学环境,限制了相应脊柱节段的活动范围,导致邻近节段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应力大幅增加导致邻近节段疾病(adjacentsegment disease,asdis),而邻近节段疾病是腰椎融合术后主要并发症和术后再次翻修的重要原因,并成为脊柱外科目前研究的热点。

3、对腰椎后路融合术后无症状性退行性改变,一般不做特殊的外科介入。对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者首选保守治疗,严格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呈进行性加重时考虑外科介入。腰椎后路融合术是治疗腰椎asdis的经典术式之一。传统腰椎后路融合术将初次手术时植入的固定棒拆除,再进行减压病变节段并使用椎弓根螺钉(traditional trajectory,tt)延伸内固定。但此术式也存在较多缺点:1.切口较长、手术创伤较大、所需时间较多,增加了术中、术后出血、感染以及损伤周围血管、神经的风险,不利于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2.再次发生asd的风险进一步增加,有研究发现椎弓根螺钉延伸内固定治疗腰椎asdis术后未融合相邻节段,再次退行性改变的发生率较高;3.腰椎asdis的大多数患者是患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症的中老年患者,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主要由椎弓根及椎体内的松质骨提供,而骨质疏松对松质骨的影响远大于皮质骨,导致椎弓根螺钉把持力降低,术后易出现诸如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而导致内固定失效手术失败。

4、与椎弓根螺钉技术相比,皮质骨轨迹螺钉技术(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目前成为翻修手术及骨质疏松患者较理想的内固定方式。申请者前期研究认为紧邻发生松动的椎弓根螺钉旁,再植入一枚钉道方向与前者完全不同的皮质骨轨迹螺钉,相比于去除原先松动的螺钉再更换为直径更粗、长度更长螺钉的传统翻修技术而言,通过本器械的辅助可以微创加入另一枚皮质骨轨迹螺钉,利用“双钉固定”的方式实现对钉道的进一步加固,而无需拆除原先的松动螺钉。

5、根据目前国内外报道,应用皮质骨螺钉延伸内固定治疗腰椎asdis有两种术式:1.lee等人报道,将皮质骨螺钉置入病变邻近椎体后,使用domino系统将两根棒(其中一根来自新植入的皮质骨螺钉,另一根来自原有的椎弓根螺钉)进行连接,2.rodriguez等报道的使用双皮质骨螺钉固定技术,即在初次手术椎弓根螺钉存在的情况下,于原手术侧左、右两侧椎弓根内再次置入两枚翻修螺钉(皮质骨螺钉),而在asdis的另一侧椎体中置入皮质骨螺钉,完成在同一椎体置入两组螺钉(一组椎弓根螺钉和另一组皮质骨cbt螺钉),相比传统应用椎弓根螺钉延伸内固定技术治疗腰椎asdis,此两种术式均不需要完全显露原内固定装置或取出内固定装置,并重新植入并连接所有内固定装置,可减少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达到了减少手术创伤和实现短节段融合的目的。然而目前临床对邻近节段翻修手术时,都采用光学导航、磁导航及机器人辅助定位等高精端设备来导向置钉,以在三维空间内完成对皮质骨螺钉置入的准确把控,这就大大增加了医院设备成本投入和患者的医疗费用,另外术中x光辐射还会对医、患双方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脊柱固定螺钉松动加固及邻椎病手术个体化3d导板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脊柱邻椎病后路内固定手术中使用光学导航、磁导航、机器人等置钉导向设备进行导向置钉时存在设备成本高、手术费用高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脊柱固定螺钉松动加固及邻椎病手术个体化3d导板装置,包括定位套筒和可拆卸固定安装于定位套筒上的置钉导板,置钉导板为3d打印导板,定位套筒下端设有能与椎弓根螺钉的钉座止转插接配合的止转插接槽,置钉导板上设有置钉导向通道。

3、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4、上述置钉导板可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板部和置钉导向套筒部,连接板部可拆卸固定安装在定位套筒上,置钉导向套筒部内部通道形成置钉导向通道。

5、上述连接板部上可设有安装通孔,定位套筒穿设于安装通孔内,安装通孔的孔壁上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锁紧螺栓的内端和定位套筒的外壁相抵在一起以将连接板部和定位套筒固定在一起。

6、上述止转插接槽可包括与椎弓根螺钉的钉座适配的容纳槽和设置于容纳槽侧壁上与位于椎弓根螺钉的钉座内的固定棒适配的固定棒卡接槽。

7、上述定位套筒内可止转插接有与螺接于椎弓根螺钉的钉座内用于压紧限位固定棒的螺芯适配的螺芯紧固扳手。

8、上述定位套筒上端可设有握持部。

9、上述定位套筒的外侧壁上可设有沿定位套筒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距离刻度线和沿定位套筒的圆周方向设置的角度刻度线。

10、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利用脊柱初次手术的内固定钉棒系统作为邻椎病手术时定位、定向的解剖参照,完成与原先钉棒系统的组装后,起到类似术中导航设备插入骶骨或棘突上的定位杆,并利用其与邻近节段椎体之间较为恒定的位置解剖关系通过置钉导板上的置钉导向通道来确定邻近节段翻修手术中皮质骨螺钉的置钉位置和置钉角度,结构更为简单,设备制造成本低,在螺钉发生松动或需要对邻近节段进行翻修时,可以通过本器械的辅助微创的加入另一枚皮质骨轨迹螺钉,完成“双钉固定”,而实现对钉道的进一步加固无需拆除原先的螺钉,较现有在脊柱邻近节段退变手术中使用的置钉导向设备而言,本申请的应用可极大地降低患者的手术费用,另外现有置钉导向设备操作时需要进行繁琐的校准、图像术中匹配等,从而导致手术时间长,而本申请操作简单、便捷,易实施,极大地缩短了手术时间,另外也不会因置钉导向设备自身的辐射对医、患双方造成损害。



技术特征:

1.一种脊柱固定螺钉松动加固及邻椎病手术个体化3d导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套筒和可拆卸固定安装于定位套筒上的置钉导板,置钉导板为3d打印导板,定位套筒下端设有能与椎弓根螺钉的钉座止转插接配合的止转插接槽,置钉导板上设有置钉导向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固定螺钉松动加固及邻椎病手术个体化3d导板装置,其特征在于置钉导板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板部和置钉导向套筒部,连接板部可拆卸固定安装在定位套筒上,置钉导向套筒部内部通道形成置钉导向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固定螺钉松动加固及邻椎病手术个体化3d导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板部上设有安装通孔,定位套筒穿设于安装通孔内,安装通孔的孔壁上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锁紧螺栓的内端和定位套筒的外壁相抵在一起以将连接板部和定位套筒固定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脊柱固定螺钉松动加固及邻椎病手术个体化3d导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止转插接槽包括与椎弓根螺钉的钉座适配的容纳槽和设置于容纳槽侧壁上与位于椎弓根螺钉的钉座内的固定棒适配的固定棒卡接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脊柱固定螺钉松动加固及邻椎病手术个体化3d导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套筒内止转插接有与螺接于椎弓根螺钉的钉座内用于压紧限位固定棒的螺芯适配的螺芯紧固扳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脊柱固定螺钉松动加固及邻椎病手术个体化3d导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套筒内止转插接有与螺接于椎弓根螺钉的钉座内用于压紧限位固定棒的螺芯适配的螺芯紧固扳手。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6所述的脊柱固定螺钉松动加固及邻椎病手术个体化3d导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套筒上端设有握持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脊柱固定螺钉松动加固及邻椎病手术个体化3d导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套筒上端设有握持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脊柱固定螺钉松动加固及邻椎病手术个体化3d导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套筒上端设有握持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6或8或9所述的脊柱固定螺钉松动加固及邻椎病手术个体化3d导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套筒的外侧壁上设有沿定位套筒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距离刻度线和沿定位套筒的圆周方向设置的角度刻度线。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脊柱邻椎病后路内固定手术技术领域,是一种脊柱固定螺钉松动加固及邻椎病手术个体化3D导板装置,包括定位套筒和可拆卸固定安装于定位套筒上的置钉导板,置钉导板为3D打印导板,定位套筒下端设有能与椎弓根螺钉的钉座止转插接配合的止转插接槽,置钉导板上设有置钉导向通道。本技术结构合理,利用脊柱初次手术的内固定钉棒系统作为邻椎病手术时定位、定向的解剖参照,并利用其与邻近节段椎体之间较为恒定的位置解剖关系,通过置钉导板上的置钉导向通道来确定邻近节段翻修手术中皮质骨螺钉的置钉位置和置钉角度,结构更为简单,设备制造成本低,极大地缩短了手术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帕尔哈提·热西提,牙克甫·阿不力孜,张瑞,阿卜力克木·买买提,肖扬,阿卜杜萨拉木·托合提,王轶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928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038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