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新一代信息,具体涉及一种全景点的布局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1、随着数字孪生、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等技术的不断普及,对于有限空间内的环境影像或图片的采集的需求不断增多。
2、环境影像或图片的采集方式往往是通过设置多个全景摄像头来实现的,对于环境空间复杂的场景,需要布设全景摄像头的数量较多,对于全景点的选取,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于空间复杂或者空间庞大的场景,全景点的选取往往是通过人工来选取的。首先,这对全景点选取形成了一个较高的技术门槛,即人工选取时,工作人员需要清楚了解每个全景摄像头的拍摄范围,以及多个全景摄像头视野范围之间的衔接情况。其次,在全景点设置的过于密集的情况下,会造成设备的浪费,但是如果设置的过于稀疏,又会导致存在视觉盲区,无法对有限空间实现全覆盖。而且,如果在安装全景摄像头之后发现设置密集或者稀疏的情况后,又需要重新确定全景点和重新安装全景摄像头,造成工作效率的降低。
3、因此,如何能够在有限空间内准确的布置全景点,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景点的布局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全景点布置不合理的问题,达到按照所确定的全景点安装全景摄像头后,能够保证对建筑物内的有限空间的全面覆盖,而且还能够避免全景摄像头布置过于密集导致的硬件成本升高,提高全景摄像头的利用效率,无需安装出现问题后的重复拆装,提高布设人员的工作时效。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景点的布局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3、获取建筑物的室内轮廓的轮廓图;
4、采用预设边长的网格对所述轮廓图进行划分,将包含室内轮廓的网格作为可用块;
5、从所述可用块中识别边缘块,加入边缘块队列;
6、按照预设优先级规则从所述边缘块队列中选取优先级最高的边缘块作为检测块;
7、生成所述检测块的外接圆,扩大所述外接圆并移动所述外接圆的中心,使得所述外接圆的半径小于预设拍摄距离且覆盖的可用块最多,确定所述外接圆的中心作为一个全景点;
8、将所述外接圆覆盖的可用块确定为已覆盖块;
9、基于所述已覆盖块更新边缘块队列,并再次按照预设优先级规则确定检测块以及确定全景点,直至所述轮廓图被全部覆盖,得到所述建筑物中的各个全景点。
10、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全景点安装全景摄像头后能够保证对建筑物的全面覆盖,而且还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全景点布置的目的,提高全景摄像头的利用效率,无需安装出现问题后的重复拆装,提高布设人员的工作时效。
11、进一步的,按照预设优先级规则从所述边缘块队列中选取优先级最高的边缘块作为检测块,包括:
12、按照第一优先规则对所述边缘块列表中的各边缘块进行筛选,若筛选出一个一级候选边缘块,则将所述一级候选边缘块作为检测块;
13、若筛选出至少两个一级候选边缘块,则按照第二优先规则对所述至少两个一级候选边缘块进行筛选,若筛选出一个二级候选边缘块,则将该二级候选边缘块作为检测块;
14、若筛选出至少两个二级候选边缘块,则按照第三优先规则对所述至少两个二级候选边缘块进行筛选,若筛选出一个三级候选边缘块,则将该边缘块作为检测块。
15、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按照一定的优先级对边缘块队列中优先级最高的边缘块进行检测,确保全景点布局的合理性。
16、进一步的:
17、所述第一优先规则为边缘块的邻位可用块最少的原则;其中,所述邻位包括当前边缘块的上邻位、下邻位、左邻位和右邻位;
18、所述第二优先规则为边缘块的位置与第一设定边界最近的原则;其中,所述第一设定边界包括所述轮廓图的上边界;
19、所述第三优先规则为边缘块的位置与第二设定边界最近的原则;其中,所述第二设定边界包括所述轮廓图的左边界。
20、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使得边缘块队列中,邻位可用块最少的优先被选中,这样确保在建筑物室内全景点布局优先考虑狭窄区域或者边角区域,会节省全景点的个数。
21、进一步的,生成所述检测块的外接圆,扩大所述外接圆并移动所述外接圆的中心,使得所述外接圆的半径小于预设拍摄距离且覆盖的可用块最多,确定所述外接圆的中心作为一个全景点,包括:
22、以所述检测块的中心作为圆心,生成所述检测块的外接圆;
23、逐渐扩大所述外接圆,并移动所述外接圆的圆心,以使所述外接圆至少覆盖所述检测块,且逐渐覆盖更多的可用块;
24、在当前的外接圆覆盖并外接于当前数量的可用块,且继续扩大会超过预设拍摄距离并无法覆盖更多可用块的情况下,确定当前的外接圆为最适外接圆;
25、以所述最适外接圆的圆心作为一个全景点。
26、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按照设置好的规则生成一个足够大且能够覆盖检测块的外接圆,并以该外接圆的中心确定为一个全景点,提高全景摄像头的利用率。
27、进一步的,在以所述最适外接圆的圆心作为一个全景点之后,还包括:
28、将所述全景点以及所述最适外接圆的半径进行关联存储。
29、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明确本个全景点对应的全景摄像头的拍摄半径,可以针对不同大小的最适外接圆的中心,设置不同拍摄半径的全景摄像头。
30、进一步的,移动所述外接圆的圆心的移动步长为预设边长的0.5倍;
31、移动所述外接圆的圆心的移动方向为正上方、正下方、正左方以及正右方中的一个方向。
32、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明确外接圆圆心的移动方式,包括移动步长和移动方向,便于进行全景点的快速查找。
33、进一步的,获取建筑物的室内轮廓的轮廓图,包括:
34、通过激光雷达获取建筑物的雷达点云;
35、对所述雷达点云进行投影处理,得到室内轮廓的轮廓图;
36、或者,
37、获取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图;
38、根据所述结构设计图确定所述建筑物的室内轮廓的轮廓图。
39、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室内轮廓图的两种获取方式,使得轮廓图的获取简便快捷,并且准确易用。
40、进一步的,基于所述已覆盖块更新边缘块队列,包括:
41、对所述已覆盖块做删除处理;
42、将与所述已覆盖块邻接的可用块确定为边缘块。
43、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每一轮计算中避免前一轮已经覆盖的可用块对之后的计算造成影响。
44、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景点的布局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45、轮廓图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建筑物的室内轮廓的轮廓图;
46、划分模块,用于采用预设边长的网格对所述轮廓图进行划分,将包含室内轮廓的网格作为可用块;
47、边缘块识别模块,用于从所述可用块中识别边缘块,加入边缘块队列;
48、检测块选取模块,用于按照预设优先级规则从所述边缘块队列中选取优先级最高的边缘块作为检测块;
49、检测模块,用于:
50、生成所述检测块的外接圆,扩大所述外接圆并移动所述外接圆的中心,使得所述外接圆的半径小于预设拍摄距离且覆盖的可用块最多,确定所述外接圆的中心作为一个全景点;
51、将所述外接圆覆盖的可用块确定为已覆盖块;
52、基于所述已覆盖块更新边缘块队列,并再次按照预设优先级规则确定检测块以及确定全景点,直至所述轮廓图被全部覆盖,得到所述建筑物中的各个全景点。
53、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全景点安装全景摄像头后能够保证对建筑物的全面覆盖,而且还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全景点布置的目的,提高全景摄像头的利用效率,无需安装出现问题后的重复拆装,提高布设人员的工作时效。
54、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块选取模块,包括:
55、一级筛选单元,用于按照第一优先规则对所述边缘块列表中的各边缘块进行筛选,若筛选出一个一级候选边缘块,则将所述一级候选边缘块作为检测块;
56、二级筛选单元,用于若筛选出至少两个一级候选边缘块,则按照第二优先规则对所述至少两个一级候选边缘块进行筛选,若筛选出一个二级候选边缘块,则将该二级候选边缘块作为检测块;
57、三级筛选单元,用于若筛选出至少两个二级候选边缘块,则按照第三优先规则对所述至少两个二级候选边缘块进行筛选,若筛选出一个三级候选边缘块,则将该边缘块作为检测块。
58、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按照一定的优先级对边缘块队列中优先级最高的边缘块进行检测,确保全景点布局的合理性。
59、进一步的:
60、所述第一优先规则为边缘块的邻位可用块最少的原则;其中,所述邻位包括当前边缘块的上邻位、下邻位、左邻位和右邻位;
61、所述第二优先规则为边缘块的位置与第一设定边界最近的原则;其中,所述第一设定边界包括所述轮廓图的上边界;
62、所述第三优先规则为边缘块的位置与第二设定边界最近的原则;其中,所述第二设定边界包括所述轮廓图的左边界。
63、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使得边缘块队列中,邻位可用块最少的优先被选中,这样确保在建筑物室内全景点布局优先考虑狭窄区域或者边角区域,会节省全景点的个数。
64、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65、初始外接圆生成单元,用于以所述检测块的中心作为圆心,生成所述检测块的外接圆;
66、扩大单元,用于逐渐扩大所述外接圆,并移动所述外接圆的圆心,以使所述外接圆至少覆盖所述检测块,且逐渐覆盖更多的可用块;
67、最适外接圆确定单元,用于在当前的外接圆覆盖并外接于当前数量的可用块,且继续扩大会超过预设拍摄距离并无法覆盖更多可用块的情况下,确定当前的外接圆为最适外接圆;
68、全景点确定单元,用于以所述最适外接圆的圆心作为一个全景点。
69、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按照设置好的规则生成一个足够大且能够覆盖检测块的外接圆,并以该外接圆的中心确定为一个全景点,提高全景摄像头的利用率。
70、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模块,还包括:
71、存储单元,用于将所述全景点以及所述最适外接圆的半径进行关联存储。
72、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明确本个全景点对应的全景摄像头的拍摄半径,可以针对不同大小的最适外接圆的中心,设置不同拍摄半径的全景摄像头。
73、进一步的,移动所述外接圆的圆心的移动步长为预设边长的0.5倍;
74、移动所述外接圆的圆心的移动方向为正上方、正下方、正左方以及正右方中的一个方向。
75、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明确外接圆圆心的移动方式,包括移动步长和移动方向,便于进行全景点的快速查找。
76、进一步的,所述轮廓图获取模块,包括:
77、第一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激光雷达获取建筑物的雷达点云;
78、对所述雷达点云进行投影处理,得到室内轮廓的轮廓图;
79、或者,
80、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图;
81、根据所述结构设计图确定所述建筑物的室内轮廓的轮廓图。
82、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室内轮廓图的两种获取方式,使得轮廓图的获取简便快捷,并且准确易用。
83、进一步的,基于所述已覆盖块更新边缘块队列,包括:
84、对所述已覆盖块做删除处理;
85、将与所述已覆盖块邻接的可用块确定为边缘块。
86、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每一轮计算中避免前一轮已经覆盖的可用块对之后的计算造成影响。
87、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88、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89、第五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9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对建筑物室内轮廓进行网格化处理,并针对得到的各个图块分别进行外接圆检测,以得到趋于全景相机拍摄范围的最适外接圆,并且该外接圆内部的图块最多,以所得到的最适外接圆的圆心作为一个全景点,并遍历所有建筑物室内轮廓的其他图块,得到最终的全景点的布置结果。通过采用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按照所确定的全景点安装全景摄像头后,能够保证对建筑物内的有限空间的全面覆盖,而且还能够避免全景摄像头布置过于密集导致的硬件成本升高,提高全景摄像头的利用效率,无需安装出现问题后的重复拆装,提高布设人员的工作时效。
1.一种全景点的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景点的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预设优先级规则从所述边缘块队列中选取优先级最高的边缘块作为检测块,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景点的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景点的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所述检测块的外接圆,扩大所述外接圆并移动所述外接圆的中心,使得所述外接圆的半径小于预设拍摄距离且覆盖的可用块最多,确定所述外接圆的中心作为一个全景点,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景点的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以所述最适外接圆的圆心作为一个全景点之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景点的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所述外接圆的圆心的移动步长为预设边长的0.5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景点的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已覆盖块更新边缘块队列,包括:
8.一种全景点的布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全景点的布局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全景点的布局方法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