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冰模具及制冰盒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2-25  22


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具,尤其涉及一种制冰模具及制冰盒。


背景技术:

1、制冰盒是家庭常用的制冰工具,市面上具有一种由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组成的制冰模具,在使用前将其中一模具灌满水,然后安装上另一模具即完成注水。将注水好后的制冰模具放置在冰箱的冰冻室内,以将该制冰模具内的水冻成冰块。

2、但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在进行脱冰时,由于冰块成型后与模具之间存在张力,这样导致使用者分离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时需要花费较大力气才可使其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制冰模具及制冰盒,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脱冰时上、下模具分离开模较困难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开模前先将其中一模具中形变破坏该模具中冰块的张力从而使开模更加轻松容易的技术效果。

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冰模具,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还包括至少一个形变脱冰结构,所述形变脱冰结构包括设于第一模具上的第一接触面和设于第二模具上的第二接触面,当第二模具受力时,所述第二接触面驱动所述第一接触面动作使第一模具发生形变。

3、制冰模具一般包括上模和下模,本技术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并不具体指上模和下模,第一模具既可以为上模,也可以为下模,相应的,第二模具即可以为下模,也可以为上模。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具有合模和开模两种状态,合模时两者之间形成有制冰腔,开模状态时,两者相互分离;通过形变脱冰结构上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的结构设计使得在开模前对第一模具发生形变从而将制冰腔内的冰块与第一模具的粘附链(即张力)断开,张力被破坏掉后,将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分离将会比较轻松容易。

4、同时,优选的是,第二模具受力时第二模具因此产生形变能够破坏掉成型冰块与第二模具的张力,这样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分离时,冰块都留在第二模具上,此时仅需手持第二模具将第二模具上的冰块倒入碗、储冰盒等容器中即可。无需继续对第二模具施加扭力使冰块与第二模具分离,提高了脱冰效率。

5、第二模具受力可以通过人一只手抓住第一模具,另一只手往远离第一模具方向去拉扯第二模具来实现;也可以借助外加设备来完成对第二模具的受力。

6、在上述的一种制冰模具,所述形变脱冰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模具上的凸块和开设在第二模具上与上述凸块相匹配的卡口,当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合模时,所述凸块位于所述卡口中且凸块的上端面抵靠于卡口的上端内侧壁上,所述凸块的上端面为上述的第一接触面,所述卡口的上端内侧壁为上述的第二接触面。

7、通过凸块和卡口两结构的作用关系,使受力从第二接触面传递到第一接触面上完成对第一模具的受力形变。

8、在上述的一种制冰模具,所述凸块的下端部具有导向面。

9、导向面便于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合模时,凸块卡入到卡口中以实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合模。

10、在上述的一种制冰模具,所述形变脱冰结构还包括设于上述第一接触面上的斜面一和设于上述第二接触面上与所述斜面一相匹配的斜面二,所述斜面一和斜面二贴合连接。

11、既可以将第一接触面局部设计成斜面一,也可以将第一接触面整个接触面设计成斜面一,第二接触面也同理。

12、在上述的一种制冰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均具有环绕四周的边缘面和中部凹陷形成的制冰区,制冰区与边缘面之间通过竖直方向设置的竖直面连接,当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合模时,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上各自的边缘面、制冰区和竖直面相互贴合连接,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制冰区均设有多个半制冰腔,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合模时,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制冰区上的半制冰腔相互形成制冰腔。

13、在上述的一种制冰模具,所述半制冰腔腔口四周环设有一圈的斜面三。

14、斜面三的设计,减少了冰块与第一模具之间的张力,更有助于脱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半制冰腔腔口四周均设有斜面三,或者只有第一模具的半制冰腔腔口四周设有斜面三。

15、在上述的一种制冰模具,所述凸块和卡口分别设置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竖直面上。

16、在上述的一种制冰模具,所述斜面一设置在第一模具的边缘面上,所述第二模具边缘面与上述斜面一相对于位置上朝斜面一方向上延伸形成有延伸部,延伸部设有上述的斜面二。

17、在上述的一种制冰模具,所述形变脱冰结构为一个。

18、在上述的一种制冰模具,所述形变脱冰结构为两个,两个所述形变脱冰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制冰模具的两对角处。

19、在上述的一种制冰模具,两个所述形变脱冰结构的各自第一接触面分别靠近第一模具边缘面上相对距离最远的两处设置。

20、相对距离最远的两处设置可以让第一模具形变效果更好。

21、一种制冰盒,包括盒体,还包括脱冰件和安装于所述盒体内的上述制冰模具,所述脱冰件用于使第二模具受力。

22、在上述的一种制冰盒,所述盒体内设有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模具的局部受所述第一支撑部支撑,所述第二模具的局部受所述第二支撑部支撑。

23、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分别能对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提供支撑从而使得能够在受力情况下发生形变。

24、在上述的一种制冰盒,所述脱冰件固连在上述第二模具上,或者是,所述脱冰件与第二模具为一体式结构。

25、脱冰件固连在第二模具上,但脱冰件不仅限于固连在第二模具上,还可以安装在其他地方,比如安装在盒体上,与第二模具接触而驱动第二模具受力移动。脱冰件固连在第二模具上,一是方便对第二模块施以作用力,二是结构及装配较为简单;作为优选,脱冰件与第二模具为一体式结构,这样脱冰件与第二模具为一整体,只需开发一副模具即可,而不需要单独开发两份独立模具,降低制造成本,同时也简化安装工序。

26、在上述的一种制冰盒,所述脱冰件为两个,且分别位于盒体的两对角处,相应的,上述形变脱冰结构也为两个且分别位于盒体相同两对角处。

27、脱冰件和形变脱冰结构相互靠近设置,便于脱冰件对第二模具受力时,使第二接触面对第一接触面更好地施以作用力便于第一模具发生形变,形变脱冰结构的两对角处设置可以让第一模具产生微形形变量更大,脱冰效果更佳。设置两个脱冰件,两只手操作按压操作方便且便于施力。

28、在上述的一种制冰盒,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为为两组,分别位于盒体另外两对角处。

29、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另外两对角处设置,结合脱冰件和形变脱冰结构的两对角处设置,使得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产生微形形变量最大,脱冰效果最佳。

30、在上述的一种制冰盒,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为一体式结构。

31、一体式结构牢固度更好,且还与盒体为一体式结构,只需一个生产模具即可,降低生产成本。

32、在上述的一种制冰盒,所述盒体上端部还设有盒盖,所述盒盖上开设有数量与上述脱冰件相等且形状与脱冰件上端面相匹配的避开孔。

33、避开孔设计便于手指按压脱冰件。

34、在上述的一种制冰盒,合模脱冰前,所述盒盖上表面与脱冰件上端面齐平。

35、盒盖上表面与脱冰件上端面齐平使得整个制冰盒较为美观。

36、在上述的一种制冰盒,所述盒体上靠近上述脱冰件的拐角处向下凹陷形成让位槽,所述让位槽用于手摁压脱冰件时对手指的容纳。

37、让位槽便于手指操作按压脱冰件时可以手指自然弯曲操作,不累且方便。

38、在上述的一种制冰盒,所述盒体的下端还设有储冰腔,上述盒体的下端部四周侧壁向内凹陷形成内凹台阶面,所述储冰腔的上端部内腔壁与上述内凹台阶面紧配合。

39、储冰腔用来存放已制好的冰块。

40、在上述的一种制冰盒,所述脱冰件为一个,设置在盒体其中一个转角处,所述盒体与脱冰件相对的转角处设有止挡板。

41、止挡板用来防止第一模具形变时远离脱冰件的那端翘起。

42、在上述的一种制冰盒,所述盒体上开有倒冰口。

43、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44、1、由于采用了形变脱冰结构,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脱冰时上、下模具分离开模较困难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开模前先将其中一模具中形变破坏该模具中冰块的张力从而使开模更加轻松容易的技术效果。

45、2、脱冰件与第二模具一体式结构,只需开发一个生产模具,无需开发两个单独模具,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简化装配工序,提高装配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制冰模具,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形变脱冰结构,所述形变脱冰结构包括设于第一模具上的第一接触面和设于第二模具上的第二接触面,当第二模具受力时,所述第二接触面驱动所述第一接触面动作使第一模具发生形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冰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脱冰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模具上的凸块(3)和开设在第二模具上与上述凸块(3)相匹配的卡口(4),当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合模时,所述凸块(3)位于所述卡口(4)中且凸块(3)的上端面抵靠于卡口(4)的上端内侧壁上,所述凸块(3)的上端面为上述的第一接触面,所述卡口(4)的上端内侧壁为上述的第二接触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冰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3)的下端部具有导向面(3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冰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脱冰结构还包括设于上述第一接触面上的斜面一(5)和设于上述第二接触面上与所述斜面一(5)相匹配的斜面二(6),所述斜面一(5)和斜面二(6)贴合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制冰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均具有环绕四周的边缘面(7)和中部凹陷形成的制冰区(8),制冰区(8)与边缘面(7)之间通过竖直方向设置的竖直面(9)连接,当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合模时,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上各自的边缘面(7)、制冰区(8)和竖直面(9)相互贴合连接,所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制冰区(8)均设有多个半制冰腔(1a),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合模时,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制冰区(8)上的半制冰腔(1a)相互形成制冰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制冰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制冰腔(1a)腔口四周环设有一圈的斜面三(1b)。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制冰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3)和卡口(4)分别设置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竖直面(9)上。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制冰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一(5)设置在第一模具的边缘面(7)上,所述第二模具边缘面(7)与上述斜面一(5)相对于位置上朝斜面一(5)方向上延伸形成有延伸部,延伸部设有上述的斜面二(6)。

9.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制冰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脱冰结构为一个。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制冰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脱冰结构为两个,两个所述形变脱冰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制冰模具的两对角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制冰模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形变脱冰结构的各自第一接触面分别靠近第一模具边缘面(7)上相对距离最远的两处设置。

12.一种制冰盒,包括盒体(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脱冰件(11)和安装于所述盒体(10)内的上述权利要求1-11中任一所述的制冰模具,所述脱冰件(11)用于使第二模具受力。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制冰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0)内设有第一支撑部(12)和第二支撑部(13),所述第一模具的局部受所述第一支撑部(12)支撑,所述第二模具的局部受所述第二支撑部(13)支撑。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制冰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脱冰件(11)固连在上述第二模具上,或者是,所述脱冰件(11)与第二模具为一体式结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制冰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脱冰件(11)为两个,且分别位于盒体(10)的两对角处,相应的,上述形变脱冰结构也为两个且分别位于盒体(10)相同两对角处。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制冰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2)和第二支撑部(13)为两组,分别位于盒体(10)另外两对角处。

17.如权利要求13或14或15或16所述的一种制冰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2)和第二支撑部(13)为一体式结构。

18.如权利要求12或13或14或15或16所述的一种制冰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0)上端部还设有盒盖(14),所述盒盖(14)上开设有数量与上述脱冰件(11)相等且形状与脱冰件(11)上端面相匹配的避开孔(141)。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制冰盒,其特征在于,合模脱冰前,所述盒盖(14)上表面与脱冰件(11)上端面齐平。

20.如权利要求12或13或14或15或16所述的一种制冰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0)上靠近上述脱冰件(11)的拐角处向下凹陷形成让位槽(101),所述让位槽(101)用于手摁压脱冰件(11)时对手指的容纳。

21.如权利要求12或13或14或15或16所述的一种制冰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0)的下端还设有储冰腔(15),上述盒体(10)的下端部四周侧壁向内凹陷形成内凹台阶面,所述储冰腔(15)的上端部内腔壁与上述内凹台阶面紧配合。

22.如权利要求12或13或14所述的一种制冰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脱冰件(11)为一个,位于盒体(10)其中一个转角处,所述盒体(10)与脱冰件(11)相对的转角处设有止挡板。

23.如权利要求12或13或14或15或16所述的一种制冰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0)上开有倒冰口(10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制冰模具及制冰盒,涉及厨房用具。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脱冰时上、下模具分离开模较困难的技术问题。本制冰模具,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还包括至少一个形变脱冰结构,所述形变脱冰结构包括设于第一模具上的第一接触面和设于第二模具上的第二接触面,当第二模具受力时,所述第二接触面驱动所述第一接触面动作使第一模具发生形变。本制冰模具具有实现了开模前先将其中一模具中形变破坏该模具中冰块的张力从而使开模更加轻松容易的技术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辰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品沐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28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033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