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式空气预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2-19  40


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具体为一种管式空气预热装置。


背景技术:

1、余热回收是回收排放后的高温气体、高温液体或者加热介质中消耗的热量,并将其重新应用于工业和制造过程中,以减少浪费和成本的一种装置,一般高温废气回收时,会使用到空气预热装置。

2、其中,空气预热装置包括有管式空气预热装置以及板式空气预热装置,而当前市面上现有的管式空气预热装置在回收热能时,由于废气通道大多为直通式结构,导致废气中的热量无法高效利用,会浪费一定的热能,为此我们提出有一种管式空气预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式空气预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管式空气预热装置,包括

4、外壳,所述外壳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出气口,所述外壳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进气口,所述外壳的一侧顶端和底端分别连通有热气出口以及冷气进口;

5、所述热气出口以及冷气进口位于外壳的内部一端通过蛇形管相连通,所述外壳的一侧穿透开设有若干个穿槽,若干所述穿槽与蛇形管之间均套接有斜板,所述斜板的外侧表面固定安装有把手;

6、所述外壳靠近冷气进口的一侧底端开设有第一风道,所述外壳远离热气出口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第一风道与外壳的内部相连通。

7、优选的,所述出气口与进气口的内侧均向内设置有边槽,所述边槽的表面卡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使用耐高温橡胶制作而成;

8、优选的,所述密封圈的两侧均穿透开设有定位孔,两侧所述边槽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定位柱,若干所述定位柱与定位孔数量相等;

9、优选的,所述出气口与进气口远离第二风道和第一风道的一侧均向外倾斜;

10、优选的,所述出气口与进气口的外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条,所述安装条的中部穿透开设有若干个栓孔;

11、优选的,所述斜板与穿槽之间设置有密封胶条,所述密封胶条固定设置于斜板靠近穿槽的外侧表面。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该一种管式空气预热装置,通过外壳、出气口、进气口、热气出口、冷气进口、蛇形管和斜板之间配合使用,工作时,冷空气从冷气进口进入,然后沿着外壳内部的蛇形管流通,这时高温废气从进气口进入,然后依次穿过多个斜板之间形成的通路流向出气口,高温废气在流动过程中加热蛇形管内部的冷空气,冷空气经过加热后从热气出口排出进行回收利用,而通过多个斜板将废气引导,可以使得废气在外壳中流动时间增加,从而进一步提高热能的回收利用率。

14、2.该一种管式空气预热装置,通过外壳、穿槽、斜板、密封胶条和把手之间配合使用,由于设置了多个斜板将空气引导,这样废气中的杂质与污垢容易粘连在斜板的表面,而清理时,只需将斜板从穿槽的位置拉出即可,后期放回时,穿槽与斜板的连接处通过密封胶条密封,可以避免废气从连接处缝渗漏,这样在方便维护的同时,提高了密封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管式空气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式空气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2)与进气口(3)的内侧均向内设置有边槽(12),所述边槽(12)的表面卡接有密封圈(13),所述密封圈(13)使用耐高温橡胶制作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式空气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13)的两侧均穿透开设有定位孔(14),两侧所述边槽(12)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定位柱(15),若干所述定位柱(15)与定位孔(14)数量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式空气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2)与进气口(3)远离第二风道(10)和第一风道(9)的一侧均向外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式空气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2)与进气口(3)的外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条(16),所述安装条(16)的中部穿透开设有若干个栓孔(1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式空气预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8)与穿槽(7)之间设置有密封胶条,所述密封胶条固定设置于斜板(8)靠近穿槽(7)的外侧表面。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管式空气预热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出气口,所述外壳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进气口,所述外壳的一侧顶端和底端分别连通有热气出口以及冷气进口。本技术通过外壳、出气口、进气口、热气出口、冷气进口、蛇形管和斜板之间配合使用,工作时,冷空气从冷气进口进入,然后沿着外壳内部的蛇形管流通,这时高温废气从进气口进入,然后依次穿过多个斜板之间形成的通路流向出气口,高温废气在流动过程中加热蛇形管内部的冷空气,冷空气经过加热后从热气出口排出进行回收利用,而通过多个斜板将废气引导,可以使得废气在外壳中流动时间增加,从而进一步提高热能的回收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陈水泉,张军,杨家平,黄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吉临港热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07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028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