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器双面插静片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2-17  35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生产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器双面插静片装置。


背景技术:

1、交流接触器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电气控制设备,应用在电气控制领域。现有进行交流接触器主静片和副静片的组装方式,一般是通过人工手动将主静片、副静片和交流接触器组装在一起,生产速度慢,给生产厂家带来了成本压力。

2、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能自动将主静片、副静片和交流接触器组装在一起,提高生产力,减少生产成本的设备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自动将主静片、副静片和交流接触器组装在一起,提高了生产力,减少了生产成本,成品质量稳定的电器双面插静片装置,以解决现有通过人工手动将主静片、副静片和交流接触器组装在一起,生产速度慢,给生产厂家带来了成本压力等问题

2、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器双面插静片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顶部的运输部件,沿着所述运输部件运输的方向上设有第一装配部件、旋转方向机构、第二装配部件以及检测机构;所述第一装配部件用于对运输部件上的基座进行第一次主静片和副静片的组装;所述旋转方向机构用于对装配好的基座进行180°旋转;所述第二装配部件以及检测机构用于对运输部件上的基座进行第二次主静片和副静片的组装;所述检测机构用于检测基座上有无静片检测。

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装配部件与所述第二装配部件以及检测机构互为镜像物设置。

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装配部件包括第一主静片上料机构、第一主静片压入机构、第一副静片上料机构以及第一副静片压入机构;所述第一主静片上料机构与所述第一主静片压入机构呈一字纵向拍了设置;所述第一副静片上料机构、第一副静片压入机构呈一字纵向拍了设置;所述第一主静片压入机构与所述第一副静片压入机构互为平行设置。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静片上料机构包括可调节安装在所述机架顶部的第一主静片振动上料器;所述第一主静片振动上料器的一侧设有第一主静片上料;所述第一主静片上料一侧设有第一x-y移动组件;所述第一x-y移动组件的输出端第一主静片抓取手指气缸;

6、所述第一主静片压入机构包括第一主静片压入支架;所述第一主静片压入支架一侧固设有第一主静片压入气缸;所述第一主静片压入支架顶部可滑动设有第一主静片接料治具组件;所述第一主静片接料治具组件上可活动插设有第一主静片压料板;所述第一主静片压入气缸可驱动所述第一主静片压料板来回往复插设于第一主静片接料治具组件上;

7、所述第一副静片上料机构包括可调节安装在所述机架顶部的第一副静片振动上料器;所述第一副静片振动上料器的一侧设有第一副静片上料;所述第一副静片上料一侧设有第二x-y移动组件;所述第二x-y移动组件的输出端阵列设有第一副静片抓取手指气缸;

8、所述第一副静片压入机构包括第一副静片压入支架;所述第一副静片压入支架一侧固设有第一副静片压入气缸;所述第一副静片压入支架顶部可滑动设有第一副静片接料治具组件;所述第一副静片接料治具组件上可活动插设有第一副静片压料板;所述第一副静片压入气缸可驱动所述第一副静片压料板来回往复插设于第一副静片接料治具组件上。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装配部件包括第二副静片上料机构、第二副静片压入机构、第二主静片上料机构、第二主静片压入机构;所述第二副静片压入机构位于所述第二副静片上料机构正前方;所述第二主静片压入机构位于所述第二主静片上料机构正前方;所述第二副静片压入机构与所述第二主静片压入机构正前方。

10、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方向机构包括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一侧设有旋转升降气缸;所述旋转升降气缸另一侧可滑动设有升降底座;所述旋转升降气缸可驱动所述升降底座来回往复移动;所述升降底座上设有伺服旋转电机;所述伺服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基座夹紧气缸。

11、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运输部件上的检测支架;所述检测支架上设有检测驱动气缸;所述检测驱动气缸的输出端设有检测座;所述检测座上设有检测光纤;所述检测座上可伸缩设有检测杆,且所述检测杆可伸缩至检测光纤的光路上。

12、进一步地,所述运输部件包括一字设置的输送上料机构、基座等距循环搬运机构以及成品流出机构。

13、进一步地,所述电器双面插静片装置还包括除尘机构以及不良品推出机构;所述除尘机构可升降设置于所述运输部件上,用于对产品进行清灰处理;所述不良品推出机构设置于所述除尘机构一侧,用于将不良品自动分离。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静片上料机构、第一主静片压入机构、第一副静片上料机构以及第一副静片压入机构相邻之间设置位置可调整设置;第二副静片上料机构、第二副静片压入机构、第二主静片上料机构、第二主静片压入机构相邻之间设置位置可调整设置。

15、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沿着所述运输部件运输的方向上设有第一装配部件、旋转方向机构、第二装配部件以及检测机构来保证整体设备正常工作的配套装置协同作用下,能自动将主静片、副静片和交流接触器组装在快速组装在一起,提高了生产力,减少了生产成本,本新型结构合理、成组模块化,后续维护极其方便,机械替代手工作业降低人工成本,同时,工作品质稳定可靠。基于上述,所以本新型具有好的应用前景;

17、2)本实用新型主副静片上料和压入机构可变换安装顺序设置,工作品质稳定可靠,因此具有好的应用前景;

18、3)本实用新型电器双面插静片装置上的相关独立机构可以调整安装位置,实用效果目标依然能达到,可起到优化空间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器双面插静片装置,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顶部的运输部件,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运输部件运输的方向上设有第一装配部件、旋转方向机构(8)、第二装配部件以及检测机构(13);所述第一装配部件用于对运输部件上的基座进行第一次主静片和副静片的组装;所述旋转方向机构(8)用于对装配好的基座进行180°旋转;所述第二装配部件以及检测机构(13)用于对运输部件上的基座进行第二次主静片和副静片的组装;所述检测机构(13)用于检测基座上有无静片检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双面插静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部件与所述第二装配部件以及检测机构(13)互为镜像物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器双面插静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部件包括第一主静片上料机构(4)、第一主静片压入机构(5)、第一副静片上料机构(6)以及第一副静片压入机构(7);所述第一主静片上料机构(4)与所述第一主静片压入机构(5)呈一字纵向拍了设置;所述第一副静片上料机构(6)、第一副静片压入机构(7)呈一字纵向拍了设置;所述第一主静片压入机构(5)与所述第一副静片压入机构(7)互为平行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器双面插静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静片上料机构(4)包括可调节安装在所述机架(1)顶部的第一主静片振动上料器(44);所述第一主静片振动上料器的一侧设有第一主静片上料(41);所述第一主静片上料(41)一侧设有第一x-y移动组件(42);所述第一x-y移动组件(42)的输出端第一主静片抓取手指气缸(43);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器双面插静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配部件包括第二副静片上料机构(9)、第二副静片压入机构(10)、第二主静片上料机构(11)、第二主静片压入机构(12);所述第二副静片压入机构(10)位于所述第二副静片上料机构(9)正前方;所述第二主静片压入机构(12)位于所述第二主静片上料机构(11)正前方;所述第二副静片压入机构(10)与所述第二主静片压入机构(12)正前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双面插静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方向机构(8)包括旋转支架(81);所述旋转支架(81)一侧设有旋转升降气缸(82);所述旋转升降气缸(82)另一侧可滑动设有升降底座(83);所述旋转升降气缸(82)可驱动所述升降底座(83)来回往复移动;所述升降底座(83)上设有伺服旋转电机(84);所述伺服旋转电机(8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基座夹紧气缸(8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双面插静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13)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运输部件上的检测支架(131);所述检测支架(131)上设有检测驱动气缸(132);所述检测驱动气缸(132)的输出端设有检测座(133);所述检测座(133)上设有检测光纤(134);所述检测座(133)上可伸缩设有检测杆(135),且所述检测杆(135)可伸缩至检测光纤(134)的光路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双面插静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部件包括一字设置的输送上料机构(2)、基座等距循环搬运机构(3)以及成品流出机构(15)。

9.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器双面插静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双面插静片装置还包括除尘机构(17)以及不良品推出机构(14);所述除尘机构(17)可升降设置于所述运输部件上,用于对产品进行清灰处理;所述不良品推出机构(14)设置于所述除尘机构(17)一侧,用于将不良品自动分离。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器双面插静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静片上料机构(4)、第一主静片压入机构(5)、第一副静片上料机构(6)以及第一副静片压入机构(7)相邻之间设置位置可调整设置;第二副静片上料机构(9)、第二副静片压入机构(10)、第二主静片上料机构(11)、第二主静片压入机构(12)相邻之间设置位置可调整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器双面插静片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顶部的运输部件,沿着所述运输部件运输的方向上设有第一装配部件、旋转方向机构、第二装配部件以及检测机构。本技术通过沿着所述运输部件运输的方向上设有第一装配部件、旋转方向机构、第二装配部件以及检测机构来保证整体设备正常工作的配套装置协同作用下,能自动将主静片、副静片和交流接触器组装在快速组装在一起,提高了生产力,减少了生产成本,本新型结构合理、成组模块化,后续维护极其方便,机械替代手工作业降低人工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袁利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精博高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07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020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