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热井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2-16  37


本技术涉及地热热泵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地热井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1、地热热泵系统,又称为地源热泵(ground source heatpump),是以地源能(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低温地热水和尾水)作为热泵夏季制冷的冷却源、冬季采暖供热的低温热源,同时是实现采暖、制冷和生活用热水的一种系统。

2、它用来替代传统的用制冷机和锅炉进行空调、采暖和供热的模式,是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和节约能源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国内地源能利用的一个新发展方向。

3、现有的地热热泵系统用抽水泵在将地热水抽上来后,使地热水进行热交换,再用压水泵将其打入地下,这种先抽取再压入的步骤比较浪费电能,亟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无需水泵将水压入地下的地热井换热装置。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地热井换热装置,包括与热泵系统中换热循环水泵连通的地埋管内管,还包括用于输送高温热泵机组排出水的地埋管外管,所述地埋管外管套在地埋管内管外,所述地埋管外管、地埋管内管伸入地下,所述地埋管外管与外部的土层、岩层之间填充有混凝土层。

3、作为优选,所述地埋管内管的长度短于地埋管外管,且两者的上端平齐设置。

4、作为优选,所述地埋管外管长度在2000m~3000m之间。

5、作为优选,所述地埋管内管、地埋管外管材质为不锈钢。

6、作为优选,所述地埋管内管、地埋管外管分别由若干根输水管组成,相邻的输水管之间通过套接的方式进行首尾连接。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8、本实用新型通过地埋管内管输送地热水,在地热水完成热交换后,再使其淌入地埋管外管,在重力影响下,水流淌到地埋管外管底部。整个过程简单方便,节省能源,便于取用地热这种清洁能源,适宜进行推广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地热井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热泵系统中换热循环水泵连通的地埋管内管,还包括用于输送高温热泵机组排出水的地埋管外管,所述地埋管外管套在地埋管内管外,所述地埋管外管、地埋管内管伸入地下,所述地埋管外管与外部的土层、岩层之间填充有混凝土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热井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埋管内管的长度短于地埋管外管,且两者的上端平齐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热井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埋管外管长度在2000m~3000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热井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埋管内管、地埋管外管材质为不锈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热井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埋管内管、地埋管外管分别由若干根输水管组成,相邻的输水管之间通过套接的方式进行首尾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地热热泵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地热井换热装置,包括与热泵系统中换热循环水泵连通的地埋管内管,还包括用于输送高温热泵机组排出水的地埋管外管,所述地埋管外管套在地埋管内管外,所述地埋管外管、地埋管内管伸入地下,所述地埋管外管与外部的土层、岩层之间填充有混凝土层。本技术通过地埋管内管输送地热水,在地热水完成热交换后,再使其淌入地埋管外管,在重力影响下,水流淌到地埋管外管底部。整个过程简单方便,节省能源,便于取用地热这种清洁能源,适宜进行推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王勤,刘豹,马飞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恒有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09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5012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