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搅拌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搅拌桨及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传统搅拌装置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结构设计缺陷,高能耗且效率低,同时大多搅拌不均匀,导致分散效果和物料指标不稳定,例如固体颗粒下沉积聚在容器底部,致使容器内部上下层物性差距明显,由此导致后续的工业生产成品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搅拌桨及搅拌装置,解决了现有搅拌桨的搅拌效率低下以及微弱的轴向下沉或上升涡流循环难以达到良好的物料混合效果导致物料容易沉积造成输出的物料成分不稳定对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搅拌桨,包括:
4、传动轴;
5、依次设置在所述传动轴上的第一搅拌棒、第二搅拌棒、第三搅拌棒以及第四搅拌棒;
6、其中,所述第一搅拌棒和第二搅拌棒设置在所述传动轴的第一端,且交错设置;
7、所述第三搅拌棒和第四搅拌棒设置在所述传动轴的第二端,且所述第四搅拌棒与所述第三搅拌棒交错设置;
8、分别与所述第一搅拌棒、第二搅拌棒、第三搅拌棒以及第四搅拌棒固定连接的桨片;
9、使用状态时,所述传动轴通过搅拌棒带动所述桨片转动,使所述桨片对物料进行搅拌。
10、可选的,所述桨片包括:
11、设置在所述第一搅拌棒、第二搅拌棒、第三搅拌棒以及第四搅拌棒端部的外圈桨片;
12、设置在外圈桨片与所述传动轴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搅拌棒、第二搅拌棒、第三搅拌棒以及第四搅拌棒固定连接的内圈桨片。
13、可选的,所述外圈桨片包括:
14、第一外圈桨片,所述第一外圈桨片依次与所述第一搅拌棒的第一端、第二搅拌棒的第一端、第三搅拌棒的第一端以及第四搅拌棒的第一端固定连接;
15、第二外圈桨片,所述第二外圈桨片依次与所述第一搅拌棒的第二端、第二搅拌棒的第二端、第三搅拌棒的第二端以及第四搅拌棒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16、可选的,所述内圈桨片包括:
17、第一内圈桨片,所述第一内圈桨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圈桨片与所述传动轴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搅拌棒的第一端、第二搅拌棒的第一端、第三搅拌棒的第一端以及第四搅拌棒的第一端固定连接;
18、第二内圈桨片,所述第二内圈桨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圈桨片与所述传动轴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搅拌棒的第二端、第二搅拌棒的第二端、第三搅拌棒的第二端以及第四搅拌棒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19、可选的,所述搅拌桨,还包括:
20、设置在所述传动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搅拌棒和所述第三搅拌棒之间的第五搅拌棒;
21、所述第五搅拌棒分别与所述第二搅拌棒和所述第三搅拌棒交错设置在所述传动轴上;
22、所述第五搅拌棒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内圈桨片和第一外圈桨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搅拌棒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内圈桨片和第二外圈桨片固定连接。
23、可选的,所述搅拌桨,还包括:
24、设置在所述传动轴第一端的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与将传动轴与输出装置的输出主轴固定连接。
2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搅拌装置,包括:搅拌仓、搅拌仓端盖、传动马达以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搅拌桨。
26、可选的,所述搅拌仓端盖覆盖在所述搅拌仓的上;
27、所述传动马达设置在所述搅拌仓端盖上,且所述传动马达的输出轴设置在所述搅拌仓内;
28、所述搅拌桨设置在所述搅拌仓内,且通过法兰盘与所述传动马达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29、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3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搅拌桨,包括:传动轴;依次设置在所述传动轴上的第一搅拌棒、第二搅拌棒、第三搅拌棒以及第四搅拌棒;其中,所述第一搅拌棒和第二搅拌棒设置在所述传动轴的第一端,且交错设置;所述第三搅拌棒和第四搅拌棒设置在所述传动轴的第二端,且所述第四搅拌棒与所述第三搅拌棒交错设置;分别与所述第一搅拌棒、第二搅拌棒、第三搅拌棒以及第四搅拌棒固定连接的桨片;使用状态时,所述传动轴通过搅拌棒带动所述桨片转动,使所述桨片对物料进行搅拌。实现了搅拌桨轴向和径向的涡流循环,减少了物料的沉积,提高搅拌桨的工作效率和输出物料成分的固含稳定性。
1.一种搅拌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桨,其特征在于,所述桨片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搅拌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桨片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搅拌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桨片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搅拌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7.一种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仓(61)、搅拌仓端盖(62)、传动马达(63)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搅拌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仓端盖(62)覆盖在所述搅拌仓(61)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