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相对独立的普通病房转变为负压病房的负压转换装置,尤其涉及负压风机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1、在医疗系统,负压病房一般用于隔离有疾病传染风险的病人,通过使负压病房内的空气压力低于大气或邻室空气压力,防止被患者污染的空气通过门、窗等缝隙向大气或邻室扩散,造成周边人员,特别是医护人员及其他患者的感染。
2、要实现病房的负压,一般要设置送风及排风系统,排风量大于送风量时,形成负压。负压的大小与送、排风量差及房间的气密性有关。同时,负压病房的排风需经过高效过滤器处理后,才能排至大气,以避免排风中所含至病物质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医疗系统根据医院科室特点,会配置相应数量的负压病房及配套的送风、排风及负压控制设备,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
3、当遭遇突发卫生事件或有疫情传播时,医疗系统按正常诊疗规模设置的负压病房规模和数量,显然不能满足疫情防控和诊疗的需求。但负压病房的改造并非易事,需要建设配套的送风、排风及控制系统,且受到现有环境、场地限制,投资成本高,建设周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负压风机过滤装置,采用模块化结构,实现排风、高效过滤、压力控制等功能,环境适应性强,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成本低,安装方便快捷,噪音小,可快速实现普通病房至负压病房的转换。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用于独立空间内压力控制,使其处于5-10pa负压状态,包括室内机组件和室外机组件,所述室内机组件设在独立空间的内部,且固定在墙体侧壁上,所述室外机组件设在独立空间的外部且固定在墙体的侧壁上,所述室内机组件和室外机组件成对匹配设置,所述室内机的出风口对应所述室外机的进风口,且室内机的出风口的口径大于室外机的进风口口径;
3、所述室外机组件上设有风机,用于将独立空间内的气体排出到室外;
4、所述室内机组件包括固定箱和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用于独立空间内气体的过滤净化,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固定箱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箱固定在墙体侧壁上;
5、所述室内机组件的出风口四周与墙体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室外机的进风口四周与墙体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6、所述室内机的侧壁上设有控制中心,通过按钮和操控面板调节工作间的排风量及正压,并实时进行压力的显示,实现对负压的控制。
7、进一步的,所述风机为直流风机,包括手动调节和自动调节;
8、手动调节状态下,接收0-10v的模拟信号,调节转速,通过转速调节风量;
9、自动调节状态下,接收与控制中心电连接的压差传感器的反馈数值,根据反馈的压差调节直流电机的转速,进而调节排出的风量。
10、进一步的,所述室外机组件包括承载箱,承载箱包括排风盖板、导流板、排风面板和排风口组件,排风盖板与墙壁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排风盖板为三面板结构,所述排风面板另外一面和上面,形成下端开口的箱体结构,所述排风口组件设在箱体结构的下端,排风口组件的出口处设置过滤网,所述导流板为弧形,且设在排风盖板上,对进入的气体进行导流,风机通过支架固定在箱体结构的内部。
11、进一步的,所述排风面板的上端从上往下倾斜设置,对进入的气体向下导流,所述排风口组件为一端抽拉结构的四边框结构,下端设置的过滤网与排风口组件为抽拉式配合结构。
12、进一步的,所述排风盖板靠近墙体侧的两侧下端均设有第一出线孔,所述排风盖板垂直于墙体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出线孔,所述第二出线孔靠近墙体的一侧设置,且靠近排放盖板的下端设置,所述第一出线孔的高度不低于第二出线孔的高度设置。
13、进一步的,所述室内机组件还包括面板模块和压板模块,所述面板模块设在固定箱远离墙壁的一侧,所述面板模块的截面为过滤网结构,用于阻止大规格颗粒物或杂物进入到固定箱的内部;
14、过滤组件设置在固定箱内,所述压板模块设在所述过滤组件的外侧对其进行固定,所述压板模块与所述固定箱可拆卸式固定,所述面板模块与所述固定箱可拆卸式固定,且面板模块的固定位置与压板模块的固定位置错位设置,所述面板模块在于压板模块固定区域对应的位置设置避位槽。
15、进一步的,所述压板模块为四边框结构,所述过滤组件为高效过滤器,所述固定箱内设有安装挡板,所述高效过滤器的内侧抵压在安装挡板上,外侧被压板模块的四边压覆固定,所述压板模块的断面为槽形结构且下端边长大于上端的边长,所述压板模块的槽形结构内还设有初效过滤网。
16、进一步的,所述压板模块的四边外侧均设有多个l形的压板脚,所述压板脚的下端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固定箱的内侧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对应的位置焊接有螺母,方便通过螺丝将压板脚与固定箱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17、进一步的,所述面板模块上端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固定箱的内侧与所述第二固定孔对应的位置焊接有螺母,方便通过螺丝将压板脚与固定箱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1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箱、面板模块和压板模块均为钣金结构,且外表面设有防腐蚀漆层。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20、1、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结构,分为室内机组件和室外机组件,两个组件分别设置在墙体的两侧,螺丝固锁在墙体上即可,腔体上对应的位置设置通孔,整个结构安装快捷方便,每个模块可进行独立组装,最后做整体的组装,效率高;而且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采用直流风机,噪音小,可快速建立相对独立空间的负压环境,而且可保持负压状态,大大降低了成本,在将普通病房改为负压病房时,其综合成本与通过系统改造方案的成本相比低50%以上;
21、2、本实用新型压板模块对高效过滤器进行压覆固定,而且压板模块的断面为槽形结构且下端边长大于上端的边长,压板模块的槽形结构内还设有初效过滤网,压板模板的下边长,正好对初稿过滤网起到承载的作用的,压板模块的槽形结构,刚好卡住初效过滤网,使得压板模板的作用多样化,在压覆高效过滤器的同时,实现初效过滤网的固定,大大简化了结构;
22、3、本实用新型面板模块的进风面为过滤网结构,间隔缝隙较大,用于阻止大规格颗粒物或杂物进入到固定箱的内部,也可保证足够大的进风量,此过滤网结构与后面的初效过滤网、高效过滤器配合,实现多层过滤,保证净化效果。
23、4、本申请采用模块化结构后,根据独立空间的范围空间大小,可选择设置多个,进行多模块配置,以满足不同体量、气密程度、负压要求的房间负压转换要求。
1.负压风机过滤装置,用于独立空间内压力控制,处于5-10pa负压状态,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机组件和室外机组件,所述室内机组件设在独立空间的内部,且固定在墙体侧壁上,所述室外机组件设在独立空间的外部且固定在墙体的侧壁上,所述室内机组件和室外机组件成对匹配设置,所述室内机的出风口对应所述室外机的进风口,且室内机的出风口的口径大于室外机的进风口口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风机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直流风机,包括手动调节和自动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风机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组件包括承载箱,承载箱包括排风盖板、导流板、排风面板和排风口组件,排风盖板与墙壁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排风盖板为三面板结构,所述排风面板另外一面和上面,形成下端开口的箱体结构,所述排风口组件设在箱体结构的下端,排风口组件的出口处设置过滤网,所述导流板为弧形,且设在排风盖板上,对进入的气体进行导流,风机通过支架固定在箱体结构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压风机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面板的上端从上往下倾斜设置,对进入的气体向下导流,所述排风口组件为一端抽拉结构的四边框结构,下端设置的过滤网与排风口组件为抽拉式配合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压风机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盖板靠近墙体侧的两侧下端均设有第一出线孔,所述排风盖板垂直于墙体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出线孔,所述第二出线孔靠近墙体的一侧设置,且靠近排放盖板的下端设置,所述第一出线孔的高度不低于第二出线孔的高度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风机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组件还包括面板模块和压板模块,所述面板模块设在固定箱远离墙壁的一侧,所述面板模块的截面为过滤网结构,用于阻止大规格颗粒物或杂物进入到固定箱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压风机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模块为四边框结构,所述过滤组件为高效过滤器,所述固定箱内设有安装挡板,所述高效过滤器的内侧抵压在安装挡板上,外侧被压板模块的四边压覆固定,所述压板模块的断面为槽形结构且下端边长大于上端的边长,所述压板模块的槽形结构内还设有初效过滤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压风机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模块的四边外侧均设有多个l形的压板脚,所述压板脚的下端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固定箱的内侧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对应的位置焊接有螺母,方便通过螺丝将压板脚与固定箱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压风机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模块上端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固定箱的内侧与所述第二固定孔对应的位置焊接有螺母,方便通过螺丝将压板脚与固定箱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压风机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箱、面板模块和压板模块均为钣金结构,且外表面设有防腐蚀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