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离心机用在离心情况下可自发产生负压功能的离心管。
背景技术:
1、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常涉及悬浮液中液体与固体分散相的有效分离。目前最常用的分离方式为离心法,即利用固体分散相的沉降系数,通过离心法来实现固体分散相的分离。如利用离心法将经乙醇沉淀析出的核酸进行分离,又如利用离心法将用trizol悬浮后的动植物样品中固体分散相进行分离,又如利用离心法将质粒提取实验中经溶液iii中和复性后产生的白色絮状物质进行分离。由于固体分散相在离心场下移动的速度与固体分散相的大小、形态和密度有关,并且又与离心场的强度及液体的粘度有关。当固体分散相沉降系数越小,溶液越粘稠,固体分散相在离心场作用下沉降越慢,从而导致分离效果差。为解决这个问题,一个策略为采用更大的离心力,但会涉及专业设备,增加成本,若液体粘度过大,即便采用超速离心机也无法实现固体分散相的有效分离;另一策略为利用小孔径滤膜(如0.22μm)来过滤分离固体分散相,但会存在大颗粒堵塞滤膜的问题。以质粒提取实验,尤其是质粒中量提取为例,由于细菌量多,白色悬浮物多,通常12000g离心10分钟后,大部分白色悬浮物被离心沉淀到管底,但在溶液上仍会漂浮一些小颗粒,影响后续质粒dna的提取和质量。为解决该问题,可采取以下两种方法:(1)将含少量白色小颗粒的溶液进行15000g继续离心10分钟。(2)将含少量白色小颗粒的溶液利用小孔径过滤柱来去除小颗粒,通常采用手持注射器式进行手工过滤。两者均存在一些不足:前者增加离心力到15000g,而通常离心机达不到该转速,需要特定离心机方可实现,限制了该方法的使用范围,且再次离心额外增加了实验时间,增加了总耗时;而后者的溶液经过滤后,过滤柱上会吸附溶液,导致溶液体积减少,进而致使质粒得率减少,且手持注射器式费人工,通量低,过滤环节增加了总耗时。
2、在一些相关领域的技术方案中,在离心管中放置一个过滤柱,能够实现离心的同时进行过滤,使得沉淀固体分散相和去除固体分散相同时进行,可以直接收集到去除固体分散相后的溶液,但是由于过滤柱的滤孔孔径小,仅为5-50微米,容易发生直径大的固体分散相堵塞过滤孔的情况,从而导致过滤速度变慢;难以实现快速得到去除固体分散相的溶液。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2、为了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离心机用具有负压功能的离心管,包括:管体,形成有腔道;管盖,与管体的一端螺纹连接;过滤件,设置于腔道中;活塞件,设置于过滤件的下方;配重件,与活塞件固定;其中,所述管盖用于对腔道的一端封堵;所述过滤件用于使腔道形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位于第二腔室上方,第一腔室用于放置含固体分散相的悬浮液,第二腔室用于接收滤液;所述活塞件与所述腔道的内壁抵接,且所述活塞件与所述腔道的内壁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所述活塞件与所述配重件的重力之和;
3、进一步地,所述活塞件中开设容纳槽;所述配重件安装在容纳槽中。
4、进一步地,所述配重件包括:连接部和重力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重力部固定;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活塞件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容纳槽中设置刚性板,所述刚性板的形状与所述容纳槽的形状匹配且所述刚性板与所述容纳槽的内壁固定;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刚性板固定。
6、进一步地,所述过滤件为聚乙烯滤柱;所述聚乙烯滤柱的侧壁与所述腔道的内壁抵接。
7、进一步地,所述聚乙烯滤柱中形成多个过滤孔,所述过滤孔的孔径为5-50微米。
8、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孔的孔径为10微米。
9、进一步地,离心机的相对离心力为12000g/min。
10、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11、离心时配重件受离心力远离离心轴,使得配重件所在活塞以远离过滤件的方式增大了第二腔室的体积,从而实现过滤件下部为负压,而离心时溶液对过滤柱产生正压,从而得过滤件上方的溶液受到的压强差大于单纯离心法,在正负压强差的作用下,含固体分散相的悬浮液可以快速的透过过滤件,从而快速获得去除固体分散相的溶液。
1.一种离心机用具有负压功能的离心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机用具有负压功能的离心管,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机用具有负压功能的离心管,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机用具有负压功能的离心管,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机用具有负压功能的离心管,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机用具有负压功能的离心管,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心机用具有负压功能的离心管,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机用具有负压功能的离心管,其特征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