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换热,尤其是一种换热板。
背景技术:
1、现有的换热板一般都是由薄板构成,内部形成一个腔体。在腔体的两端是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在腔体的内外均有液体流过的时候,腔体内外的液体之间会进行热量交换。为了提升热量交换的效率,薄板的厚度都相对较薄,以增加换热效率。但是这样就会造成换热板的强度较差,尤其是在需要经常更换、清洗换热板的换热箱内实用,易造成换热板变形、破裂等,严重影响换热板的正常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换热板,能有效提升换热板的强度,以提升其使用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板,包括1号导流管、2号导流管、3号导流管、4号导流管,1号导流管、2号导流管、3号导流管、4号导流管首尾相接形成矩形框架结构,所述1号导流管与所述2号导流管连通,所述3号导流管与所述4号导流管连通,在1号导流管、2号导流管、3号导流管、4号导流管之间设置有薄板构成的换热腔,薄板的端部与1号导流管或3号导流管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为过水口,所述2号导流管靠近1号导流管的一端的下侧设有2号进水口,所述4号导流管靠近3号导流管的一端的上侧设有2号排水口;所述2号进水口和2号排水口与换热腔连通。
3、所述换热腔内设有若干块导流板,在换热腔的厚度方向,导流板与薄板密封连接,导流板的上端或下端与换热腔的顶部或底部存在间隙,且相邻两块导流板与换热腔之间的间隙交错。
4、1号导流管、3号导流管的上端向上延伸凸出于2号导流管,在2号导流管上方的1号导流管和3号导流管之间设置有连接板,在连接板的两端设置有吊装孔。
5、构成换热腔的薄板呈波浪形结构。
6、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一种换热板,其外围通过四根导流管围成框架结构,以增加换热板整体的强度,在拆卸、清洗过程中更加稳定,不易损坏。
1.一种换热板,其特征是:包括1号导流管、2号导流管、3号导流管、4号导流管,1号导流管、2号导流管、3号导流管、4号导流管首尾相接形成矩形框架结构,所述1号导流管与所述2号导流管连通,所述3号导流管与所述4号导流管连通,在1号导流管、2号导流管、3号导流管、4号导流管之间设置有薄板构成的换热腔,薄板的端部与1号导流管或3号导流管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为过水口,所述2号导流管靠近1号导流管的一端的下侧设有2号进水口,所述4号导流管靠近3号导流管的一端的上侧设有2号排水口;所述2号进水口和2号排水口与换热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板,其特征是:所述换热腔内设有若干块导流板,在换热腔的厚度方向,导流板与薄板密封连接,导流板的上端或下端与换热腔的顶部或底部存在间隙,且相邻两块导流板与换热腔之间的间隙交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换热板,其特征是:1号导流管、3号导流管的上端向上延伸凸出于2号导流管,在2号导流管上方的1号导流管和3号导流管之间设置有连接板,在连接板的两端设置有吊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换热板,其特征是:构成换热腔的薄板呈波浪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