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通信感知融合的收发端协作感知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专利检索2025-02-04  34


本发明涉及通信感知融合,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通信感知融合的收发端协作感知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通信感知融合技术也突破瓶颈,日渐成熟。

2、然而当前,通信领域中的通信模块和感知模块虽然实现模块集成、射频前端模块融合,但是模块之间依然是相互独立设计,模块之间的基带算法以及通信协议并未融合,无法实现无线资源在通信模块与感知模块之间灵活分配,存在端到端通信功耗大问题。

3、可见,提出一种降低端到端通信功耗,进而提高通信感知功能相互融合的技术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通信感知融合的收发端协作感知方法及装置,能够降低端到端通信功耗,进而提高通信感知功能的相互融合。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基于通信感知融合的收发端协作感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3、用户端接收接入端发送的与目标链接状态相匹配的感知配置信息;所述目标链接状态为所述用户端的无线资源控制链接状态;所述感知配置信息为所述接入端在确定出的通感融合帧结构中向所述用户端发送的;所述通感融合帧结构为通信控制域和感知控制域相融合得到的帧结构;

4、所述用户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感知配置信息,确定与所述感知配置信息匹配的目标感知信息,并将所述目标感知信息反馈给所述接入端,以触发所述接入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感知信息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对所述用户端执行相匹配的操作。

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包括rrcidle状态、rrc inactive状态以及rrc active状态中的其中一种,所述感知配置信息至少包括感知配置信令和感知信号,所述感知配置信令包括所述接入端发送的上行反馈指令,所述上行反馈指令至少包括所述用户端的上行反馈时间、上行反馈周期、上行信息反馈数量中的一种或多种;

6、其中,所述用户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感知配置信息,确定与所述感知配置信息匹配的目标感知信息,包括:

7、当所述目标链接状态为所述rrc idle或所述rrc inactive状态时,所述用户端根据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和接收到的所述感知配置信令,检测所述感知信号,得到第一目标感知信息,并将所述第一目标感知信息确定为所述与所述感知配置信息匹配的目标感知信息;

8、所述目标感知信息至少包括所述感知信号对应的中频信息。

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用户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感知配置信息,确定与所述感知配置信息匹配的目标感知信息,包括:

10、当所述目标链接状态为所述rrc active状态时,所述用户端根据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和接收到的所述感知配置信令检测所述感知信号,得到第二目标感知信息,并将所述第二目标感知信息确定为与所述感知配置信息匹配的目标感知信息;或者,

11、所述用户端根据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和接收到的所述感知配置信令,检测所述用户端与所述接入端之间的信道信息,得到信道感知信息,并将所述信道感知信息确定为与所述感知配置信息匹配的目标感知信息;或者,

12、所述用户端根据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和接收到的所述感知配置信令,检测所述感知信号,得到第二目标感知信息;并检测所述用户端与所述接入端之间的信道信息,得到信道感知信息;将所述第二目标感知信息和所述信道感知信息相融合,得到融合感知信息;并将所述融合感知信息确定为与所述感知配置信息匹配的目标感知信息;

13、所述目标感知信息至少包括所述感知信号对应的中频信息和目标距离信息,所述目标距离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用户端与所述接入端之间的距离,并且所述目标距离信息是基于所述中频信息确定出的。

1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用户端将所述目标感知信息反馈给所述接入端,以触发所述接入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感知信息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对所述用户端执行相匹配的操作,包括:

15、当所述用户端的所述目标链接状态为所述rrc idle状态时,所述用户端从确定出的上行反馈信号中,确定与所述用户端的类型相匹配的预设序列集合,并在所述预设序列集合中匹配每个所述目标感知信息对应的预设序列;

16、所述用户端建立每个所述目标感知信息与该目标感知信息对应的预设序列之间的关系映射表;

17、所述用户端根据建立的所述关系映射表,将每个所述目标感知信息存入至该目标感知信息对应的预设序列,并通过所述预设序列对应的上行反馈信号将所述目标感知信息反馈给所述接入端,以触发所述接入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感知信息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对所述用户端执行相匹配的操作;

18、其中,当所述用户端的类型用于表示所述用户端具有感知功能时,与所述用户端的类型相匹配的预设序列集合为第一预设序列集合;

19、当所述用户端的类型用于表示所述用户端不具有感知功能时,与所述用户端的类型相匹配的预设序列集合为第二预设序列集合。

2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用户端将所述目标感知信息反馈给所述接入端,以触发所述接入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感知信息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对所述用户端执行相匹配的操作,包括:

21、当所述用户端的所述目标链接状态为所述rrc inactive或所述rrc active状态时,所述用户端根据所述目标链接状态,确定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匹配的反馈方式,并根据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匹配的反馈方式,将所述目标感知信息反馈给所述接入端,以触发所述接入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感知信息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对所述用户端执行相匹配的操作;

22、其中,所述用户端根据所述目标链接状态,确定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匹配的反馈方式,包括:

23、当所述目标链接状态为所述rrc inactive状态时,所述用户端判断所述目标距离信息是否大于等于预设阈值;当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非周期反馈为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匹配的反馈方式;当判断结果为否时,确定周期反馈为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匹配的反馈方式;

24、当所述目标链接状态为所述rrc active状态时,所述用户端判断所述目标感知信息的数据量是否大于等于预设阈值;

25、当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周期反馈为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匹配的反馈方式;当判断结果为否时,确定非周期反馈为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匹配的反馈方式。

2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接入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感知信息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对所述用户端执行相匹配的操作,包括:

27、所述接入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感知信息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确定所述接入端与所述用户端之间区域的目标类型,所述目标类型用于表示所述接入端与所述用户端之间区域中存在目标或者不存在目标,当所述目标类型用于表示所述接入端与所述用户端之间区域中存在所述目标时,所述目标为静态目标和/或动态目标;

28、所述接入端根据确定出的所述目标类型,生成与所述目标类型相匹配的控制参数;并将所述控制参数发送到智能终端设备,以触发所述智能终端设备执行与所述目标类型相匹配的操作;

29、其中,当所述目标类型表示所述不存在目标时,则与所述目标类型相匹配的操作包括待机操作;

30、当所述目标类型表示所述目标为静态目标时,则与所述目标类型相匹配的操作包括继续执行当前所述智能终端设备执行的操作;

31、当所述目标类型表示所述目标为动态目标时,则与所述目标类型相匹配的操作包括启动所述智能终端设备的操作。

32、本发明第二方面公开了另一种基于通信感知融合的收发端协作感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33、在确定出的通感融合帧结构中,接入端确定用户端的目标链接状态,并向所述用户端发送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相匹配的感知配置信息,以触发所述用户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感知配置信息,检测所述接入端发送的感知信号,并对所述感知信号进行处理,以及将处理所述感知信号后得到的目标感知信息反馈给所述接入端;其中,所述通感融合帧结构为融合通信控制域和感知控制域得到的帧结构;所述目标链接状态用于表示所述用户端的无线资源控制链接状态;

34、所述接入端接收所述用户端发送的所述目标感知信息,并根据所述目标感知信息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对所述用户端执行相匹配的操作。

35、本发明第三方面公开了又一种基于通信感知融合的收发端协作感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36、在确定出的通感融合帧结构中,当确定出用户端的目标链接状态之后,所述接入端根据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向所述用户端发送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相匹配的感知配置信息;所述通感融合帧结构为融合通信控制域和感知控制域得到的帧结构;所述目标链接状态用于表示所述用户端的无线资源控制链接状态;

37、所述用户端接收所述接入端发送的与目标链接状态相匹配的感知配置信息,并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感知配置信息检测所述接入端发送的感知信号;

38、所述用户端对所述感知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目标感知信息,并将所述目标感知信息反馈给所述接入端;

39、所述接入端接收所述用户端发送的所述目标感知信息,并根据所述目标感知信息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对所述用户端执行相匹配的操作。

40、本发明第四方面公开了一种基于通信感知融合的收发端协作感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户端,所述用户端包括:

41、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接入端发送的与目标链接状态相匹配的感知配置信息;所述目标链接状态为所述用户端的无线资源控制链接状态;所述感知配置信息为所述接入端在确定出的通感融合帧结构中向所述用户端发送的;所述通感融合帧结构为通信控制域和感知控制域相融合得到的帧结构;

42、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感知配置信息,确定与所述感知配置信息匹配的目标感知信息;

43、反馈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感知信息反馈给所述接入端,以触发所述接入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感知信息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对所述用户端执行相匹配的操作。

4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四方面中,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包括rrcidle状态、rrc inactive状态以及rrc active状态中的其中一种,所述感知配置信息至少包括感知配置信令和感知信号,所述感知配置信令包括所述接入端发送的上行反馈指令,所述上行反馈指令至少包括所述用户端的上行反馈时间、上行反馈周期、上行信息反馈数量中的一种或多种;

45、其中,所述确定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感知配置信息,确定与所述感知配置信息匹配的目标感知信息的具体方式为:

46、当所述目标链接状态为所述rrc idle或所述rrc inactive状态时,根据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和接收到的所述感知配置信令,检测所述感知信号,得到第一目标感知信息,并将所述第一目标感知信息确定为所述与所述感知配置信息匹配的目标感知信息;

47、所述目标感知信息至少包括所述感知信号对应的中频信息。

4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四方面中,所述确定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感知配置信息,确定与所述感知配置信息匹配的目标感知信息的具体方式为:

49、当所述目标链接状态为所述rrc active状态时,根据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和接收到的所述感知配置信令检测所述感知信号,得到第二目标感知信息,并将所述第二目标感知信息确定为与所述感知配置信息匹配的目标感知信息;或者,

50、根据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和接收到的所述感知配置信令,检测所述用户端与所述接入端之间的信道信息,得到信道感知信息,并将所述信道感知信息确定为与所述感知配置信息匹配的目标感知信息;或者,

51、根据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和接收到的所述感知配置信令,检测所述感知信号,得到第二目标感知信息;并检测所述用户端与所述接入端之间的信道信息,得到信道感知信息;将所述第二目标感知信息和所述信道感知信息相融合,得到融合感知信息;并将所述融合感知信息确定为与所述感知配置信息匹配的目标感知信息;

52、所述目标感知信息至少包括所述感知信号对应的中频信息和目标距离信息,所述目标距离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用户端与所述接入端之间的距离,并且所述目标距离信息是基于所述中频信息确定出的。

5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四方面中,所述反馈模块将所述目标感知信息反馈给所述接入端,以触发所述接入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感知信息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对所述用户端执行相匹配的操作的具体方式为:

54、当所述用户端的所述目标链接状态为所述rrc idle状态时,从确定出的上行反馈信号中,确定与所述用户端的类型相匹配的预设序列集合,并在所述预设序列集合中匹配每个所述目标感知信息对应的预设序列;

55、建立每个所述目标感知信息与该目标感知信息对应的预设序列之间的关系映射表;

56、根据建立的所述关系映射表,将每个所述目标感知信息存入至该目标感知信息对应的预设序列,并通过所述预设序列对应的上行反馈信号将所述目标感知信息反馈给所述接入端;

57、其中,当所述用户端的类型用于表示所述用户端具有感知功能时,与所述用户端的类型相匹配的预设序列集合为第一预设序列集合;

58、当所述用户端的类型用于表示所述用户端不具有感知功能时,与所述用户端的类型相匹配的预设序列集合为第二预设序列集合。

5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四方面中,所述反馈模块将所述目标感知信息反馈给所述接入端,以触发所述接入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感知信息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对所述用户端执行相匹配的操作的具体方式为:

60、当所述用户端的所述目标链接状态为所述rrc inactive或所述rrc active状态时,根据所述目标链接状态,确定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匹配的反馈方式,并根据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匹配的反馈方式,将所述目标感知信息反馈给所述接入端;

61、其中,所述反馈模块执行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链接状态,确定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匹配的反馈方式的具体方式为:

62、当所述目标链接状态为所述rrc inactive状态时,判断所述目标距离信息是否大于等于预设阈值;当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非周期反馈为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匹配的反馈方式;当判断结果为否时,确定周期反馈为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匹配的反馈方式;

63、当所述目标链接状态为所述rrc active状态时,判断所述目标感知信息的数据量是否大于等于预设阈值;

64、当判断结果为是时,确定周期反馈为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匹配的反馈方式;当判断结果为否时,确定非周期反馈为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匹配的反馈方式。

6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四方面中,所述接入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感知信息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对所述用户端执行相匹配的操作的具体方式为:

66、所述接入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感知信息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确定所述接入端与所述用户端之间区域的目标类型,所述目标类型用于表示所述接入端与所述用户端之间区域中存在目标或者不存在目标,当所述目标类型用于表示所述接入端与所述用户端之间区域中存在所述目标时,所述目标为静态目标和/或动态目标;

67、所述接入端根据确定出的所述目标类型,生成与所述目标类型相匹配的控制参数;并将所述控制参数发送到智能终端设备,以触发所述智能终端设备执行与所述目标类型相匹配的操作;

68、其中,当所述目标类型表示所述不存在目标时,则与所述目标类型相匹配的操作包括待机操作;

69、当所述目标类型表示所述目标为静态目标时,则与所述目标类型相匹配的操作包括继续执行当前所述智能终端设备执行的操作;

70、当所述目标类型表示所述目标为动态目标时,则与所述目标类型相匹配的操作包括启动所述智能终端设备的操作。

71、本发明第五方面公开了另一种基于通信感知融合的收发端协作感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接入端,所述接入端包括:

72、确定模块,用于在确定出的通感融合帧结构中,确定用户端的目标链接状态;其中,所述通感融合帧结构为融合通信控制域和感知控制域得到的帧结构;所述目标链接状态用于表示所述用户端的无线资源控制链接状态;

73、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用户端发送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相匹配的感知配置信息,以触发所述用户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感知配置信息,检测所述接入端发送的感知信号,并对所述感知信号进行处理,以及将处理所述感知信号后得到的目标感知信息反馈给所述接入端;

74、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端发送的所述目标感知信息;

75、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感知信息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对所述用户端执行相匹配的操作。

76、本发明第六方面公开了又一种基于通信感知融合的收发端协作感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接入端和用户端,所述接入端包括第一发送模块和第二接收模块,所述用户端包括第一接收模块、检测模块、处理模块、第二发送模块,其中:

77、所述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确定出的通感融合帧结构中,当确定出用户端的目标链接状态之后,根据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向所述用户端发送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相匹配的感知配置信息;所述通感融合帧结构为融合通信控制域和感知控制域得到的帧结构;所述目标链接状态用于表示所述用户端的无线资源控制链接状态;

78、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接入端发送的与目标链接状态相匹配的感知配置信息;

79、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感知配置信息检测所述接入端发送的感知信号;

80、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感知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目标感知信息;

81、所述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感知信息反馈给所述接入端;

82、所述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端发送的所述目标感知信息,并根据所述目标感知信息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对所述用户端执行相匹配的操作。

83、本发明第七方面公开了又一种基于通信感知融合的收发端协作感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84、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85、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

86、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本发明第一、二或三方面公开的基于通信感知融合的收发端协作感知方法。

8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88、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端接收接入端发送的与目标链接状态相匹配的感知配置信息;目标链接状态为用户端的无线资源控制链接状态;感知配置信息为接入端在确定出的通感融合帧结构中向用户端发送的;通感融合帧结构为通信控制域和感知控制域相融合得到的帧结构;

89、用户端根据接收到的感知配置信息,确定与感知配置信息匹配的目标感知信息,并将目标感知信息反馈给接入端,以触发接入端根据接收到的目标感知信息与目标链接状态,对用户端执行相匹配的操作。可见,本发明通过在通信控制域和感知控制域相融合得到的帧结构中进行感知配置信息交互,并将感知功能设置在用户端,能够简化接入端的结构,节省接入端对感知信息进行处理产生的计算功耗以及对处理感知信息后的进行存储的资源消耗,提高通信感知功能的相互融合。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通信感知融合的收发端协作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通信感知融合的收发端协作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包括rrc idle状态、rrc inactive状态以及rrc active状态中的其中一种,所述感知配置信息至少包括感知配置信令和感知信号,所述感知配置信令包括所述接入端发送的上行反馈指令,所述上行反馈指令至少包括所述用户端的上行反馈时间、上行反馈周期、上行信息反馈数量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通信感知融合的收发端协作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感知配置信息,确定与所述感知配置信息匹配的目标感知信息,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通信感知融合的收发端协作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端将所述目标感知信息反馈给所述接入端,以触发所述接入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感知信息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对所述用户端执行相匹配的操作,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通信感知融合的收发端协作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端将所述目标感知信息反馈给所述接入端,以触发所述接入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感知信息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对所述用户端执行相匹配的操作,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通信感知融合的收发端协作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端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感知信息与所述目标链接状态,对所述用户端执行相匹配的操作,包括:

7.一种基于通信感知融合的收发端协作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8.一种基于通信感知融合的收发端协作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9.一种基于通信感知融合的收发端协作感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用户端,所述用户端包括:

10.一种基于通信感知融合的收发端协作感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通信感知融合的收发端协作感知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在确定出的通感融合帧结构中,用户端接收接入端发送的与用户端的无线资源控制链接状态相匹配的感知配置信息;其中,通感融合帧结构为通信控制域和感知控制域相融合得到的帧结构。用户端根据接收到的感知配置信息,确定与感知配置信息匹配的目标感知信息,并将目标感知信息反馈给接入端,以触发接入端根据接收到的目标感知信息与目标链接状态,对用户端执行相匹配的操作。可见,本发明通过在确定出的通感融合帧结构中进行感知信息交互,并将感知功能设置在用户端,能够简化接入端的结构,节省接入端的计算功耗和存储资源,提高通信感知功能的相互融合。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平,孙欣,陈国丞,张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4958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