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画幅大倍率变形镜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2-03  42


本技术涉及光学镜头,尤其涉及全画幅大倍率变形镜头。


背景技术:

1、随着自媒体的发展,plog和vlog等分享越来越多,拍照和拍摄视频已经成为普通消费者的生活日常,使用手机、相机等工具拍摄照片、短片、微电影的人群也越来越多。

2、由于现有手机、平板电脑、相机等常规拍摄设备的镜头,其拍摄画面的比例为16:9,不能拍摄出具有电影感画面比例(2.4:1),导致画面的拍摄效果欠佳。而能拍摄出具有电影感画面比例(2.4:1)的专用于电影拍摄的变形镜头,则因价格昂贵且体积大重量重而不便于随时携带,限制了普通消费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画幅大倍率变形镜头,以解决现有手机、平板电脑、相机等常规拍摄设备的镜头,其拍摄画面的比例为16:9,不能拍摄出具有电影感画面比例(2.4:1),导致画面的拍摄效果欠佳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全画幅大倍率变形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面到像面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组、第四透镜组和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沿光轴从物面到像面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为球面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沿光轴从物面到像面依次设置的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为柱面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组包括沿光轴从物面到像面依次设置的第七透镜、第八透镜、第九透镜、第十透镜、第十一透镜、第十二透镜、第十三透镜和第十四透镜,所述第七透镜、所述第八透镜、所述第九透镜、所述第十透镜、所述第十一透镜、所述第十二透镜、所述第十三透镜和所述第十四透镜为球面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组包括沿光轴从物面到像面依次设置的第十五透镜和第十六透镜,所述第十五透镜和所述第十六透镜为柱面透镜;所述非球面透镜被定义为第十七透镜;

4、该全画幅大倍率变形镜头各透镜焦距分配满足如下条件:

5、48mm<f(1~17)y<52mm;

6、29.2mm<f(1~17)x<33.2mm;

7、1.55<f(1~17)y/f(1~17)x<1.65;

8、0.16<f(2~3)y/f(1~9)y<0.48;

9、-4.22<f(1~3)y/f(4~9)y<-1.41;

10、1.62<f(1~9)x/f(10~17)x<4.85;

11、2.32<f(1~9)y/f(10~17)y<6.96;

12、其中,所述第四透镜的曲率方向被定义为x方向,与x方向垂直的方向被定义为y方向,f(m~n)x为第m透镜至第n透镜沿x方向的综合光学焦距,f(m~n)y为第m透镜至第n透镜沿y方向的综合光学焦距,1≤m<n≤17。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光焦度为负,所述第三透镜的光焦度为正;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光焦度为负,所述第六透镜的光焦度为正;所述第七透镜、所述第八透镜、所述第十透镜、所述第十三透镜和所述第十四透镜的光焦度为正,所述第九透镜、所述第十一透镜和所述第十二透镜的光焦度为负;所述第十五透镜的光焦度为正,所述第十六透镜的光焦度为负。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的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凹面,其光焦度为负,所述第二透镜的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凹面,其光焦度为负,所述第三透镜的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凸面,其光焦度为正;

15、在x方向上,所述第四透镜的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凹面,其光焦度为负,所述第五透镜的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凹面,其光焦度为负,所述第六透镜的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凸面,其光焦度为正;

16、所述第七透镜的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凹面,其光焦度为正,所述第八透镜的物面侧为平面,像面侧为凸面,其光焦度为正,所述第九透镜的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凹面,其光焦度为负,所述第十透镜的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凹面,其光焦度为正,所述第十一透镜的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凹面,其光焦度为负,所述第十二透镜的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凹面,其光焦度为负,所述第十三透镜的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凸面,其光焦度为正,所述第十四透镜的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平面,其光焦度为正;

17、在y方向上,所述第十五透镜的物面侧为凸面,像面侧为凸面,其光焦度为正,所述第十六透镜的物面侧为凹面,像面侧为凹面,其光焦度为负。

18、进一步地,所述第八透镜和所述第九透镜相互胶合形成双胶合球面透镜一;所述第十透镜和所述第十一透镜相互胶合形成双胶合球面透镜二;所述第十二透镜和所述第十三透镜相互胶合形成双胶合球面透镜三。

19、进一步地,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相互胶合形成双胶合柱面透镜一,所述第十五透镜和所述第十六透镜相互胶合形成双胶合柱面透镜二。

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的材料折射率nd1、材料阿贝常数vd1满足:1.75<nd1<1.95,30<vd1<35;所述第二透镜的材料折射率nd2、材料阿贝常数vd2满足:1.8<nd2<2.1,12<vd2<19;所述第三透镜的材料折射率nd3、材料阿贝常数vd3满足:1.75<nd3<1.95,18<vd3<25;所述第四透镜的材料折射率nd4、材料阿贝常数vd4满足:1.65<nd4<1.85,47<vd4<53;所述第五透镜的材料折射率nd5、材料阿贝常数vd5满足:1.65<nd5<1.85,21<vd5<33;所述第六透镜的材料折射率nd6、材料阿贝常数vd6满足:1.8<nd6<2.0,26<vd6<37;所述第七透镜的材料折射率nd7、材料阿贝常数vd7满足:1.75<nd7<2.15,26<vd7<38;所述第八透镜的材料折射率nd8、材料阿贝常数vd8满足:1.65<nd8<1.9,36<vd8<43;所述第九透镜的材料折射率nd9、材料阿贝常数vd9满足:1.55<nd9<1.75,32<vd9<46;所述第十透镜的材料折射率nd10、材料阿贝常数vd10满足:1.7<nd10<1.9,43<vd10<49;所述第十一透镜的材料折射率nd11、材料阿贝常数vd11满足:1.75<nd11<1.95,20<vd11<26;所述第十二透镜的材料折射率nd12、材料阿贝常数vd12满足:1.598<nd12<1.798,21<vd12<27;所述第十三透镜的材料折射率nd13、材料阿贝常数vd13满足:1.718<nd13<1.918,30<vd13<36;所述第十四透镜的材料折射率nd14、材料阿贝常数vd14满足:1.645<nd14<1.845,40<vd14<49;所述第十五透镜的材料折射率nd15、材料阿贝常数vd15满足:1.650<nd15<1.880,20<vd15<32;所述第十六透镜的材料折射率nd16、材料阿贝常数vd16满足:1.73<nd16<1.95,30<vd16<46;所述第十七透镜的材料折射率nd17、材料阿贝常数vd17满足:1.6<nd17<1.9,40<vd17<60。

2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组成内对焦组。

22、进一步地,所述全画幅大倍率变形镜头的前端设置有滤镜,所述滤镜口径的取值范围为:57mm~67mm。

23、进一步地,所述全画幅大倍率变形镜头在y方向上的焦距为45mm~55mm,和/或所述全画幅大倍率变形镜头的变倍比为1.4x~1.8x;和/或该全画幅大倍率变形镜头的光阑sto位于所述第九透镜与所述第十透镜之间。

2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组、所述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三透镜组和所述第四透镜组中的各透镜采用光学玻璃镜片,所述非球面透镜采用高精度玻璃非球面。

25、本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通过在沿光轴从物面到像面依次设置由若干球面透镜构成的第一透镜组、由若干柱面透镜构成的第二透镜组,由若干球面透镜构成的第三透镜组和由若干柱面透镜构成的第四透镜组,并对光焦度进行合理分配,利用第一透镜组、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对光线进行综合矫正,以及利用第二透镜组对水平进入的光线进行“压缩”并维持垂直进入的光线,令拍摄获得的画面宽度变大,获得比例为2.4:1的画面,实现镜头的全画幅和大倍率,且令变形镜头的光学结构紧凑小巧,成本降低。


技术特征:

1.全画幅大倍率变形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光轴从物面到像面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组、第四透镜组和非球面透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画幅大倍率变形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光焦度为负,所述第三透镜的光焦度为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画幅大倍率变形镜头,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全画幅大倍率变形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透镜和所述第九透镜相互胶合形成双胶合球面透镜一;所述第十透镜和所述第十一透镜相互胶合形成双胶合球面透镜二;所述第十二透镜和所述第十三透镜相互胶合形成双胶合球面透镜三。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全画幅大倍率变形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相互胶合形成双胶合柱面透镜一,所述第十五透镜和所述第十六透镜相互胶合形成双胶合柱面透镜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画幅大倍率变形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材料折射率nd1、材料阿贝常数vd1满足:1.75<nd1<1.95,30<vd1<3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画幅大倍率变形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组成内对焦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画幅大倍率变形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画幅大倍率变形镜头的前端设置有滤镜,所述滤镜口径的取值范围为:57mm~67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画幅大倍率变形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画幅大倍率变形镜头在y方向上的焦距为45mm~55mm,和/或所述全画幅大倍率变形镜头的变倍比为1.4x~1.8x;和/或该全画幅大倍率变形镜头的光阑sto位于所述第九透镜与所述第十透镜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画幅大倍率变形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所述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三透镜组和所述第四透镜组中的各透镜采用光学玻璃镜片,所述非球面透镜采用高精度玻璃非球面。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全画幅大倍率变形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面到像面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组、第四透镜组和非球面透镜,该全画幅大倍率变形镜头各透镜焦距分配满足如下条件:48mm<f(1~17)Y<52mm;29.2mm<f(1~17)X<33.2mm;1.55<f(1~17)Y/f(1~17)X<1.65;0.16<f(2~3)Y/f(1~9)Y<0.48;‑4.22<f(1~3)Y/f(4~9)Y<‑1.41;1.62<f(1~9)X/f(10~17)X<4.85;2.32<f(1~9)Y/f(10~17)Y<6.96。本技术通过在沿光轴从物面到像面依次设置由若干球面透镜构成的第一透镜组、由若干柱面透镜构成的第二透镜组,由若干球面透镜构成的第三透镜组和由若干柱面透镜构成的第四透镜组,对光线进行综合矫正以及对水平进入的光线进行“压缩”并维持垂直进入的光线,使拍摄的画面宽度变大,获得比例为2.4:1的画面,实现镜头的全画幅和大倍率,且结构紧凑,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思锐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25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4949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