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信息管理方法、系统和控制装置与流程

专利检索2025-02-01  33


本技术涉及物品信息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品信息管理方法、系统和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1、rfid电子标签作为具备识别目标物品的唯一标识符,主要通过非接触式交互方式完成读写操作,被广泛的应用于物品信息管理的各个环节。

2、其中,rfid电子标签产品主要使用的通讯协议包括iso14443-a、iso15693、iso18000-6c和iso-18092等,由于不同通讯协议的电子标签产品表现出不同的读写距离和读写性能,因此能够根据具体物品特征采用不同电子标签,通过读写设备进行物品信息采集。

3、目前在物品信息管理过程中,通常的物品信息管理方法面对不同的rfid电子标签或物品类型时,往往难以快速根据具体使用场景及环境的动态组合,通常采用单一通讯协议与电子标签通信,难以配置不同需求的数据交互协议,不易实现不同物品信息的准确采集和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物品信息管理方法、系统和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2、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物品信息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通过rfid电子标签协议配置模块获取rfid电子标签的协议配置信息;

4、根据所述协议配置信息选用通信协议的类型;

5、将所述通信协议初始化后,通过加密认证模块对所述rfid电子标签进行加密认证;

6、根据认证识别的所述rfid电子标签与物品信息相关联,确定所述物品信息。

7、作为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方案,可选地,将所述通信协议初始化后,通过加密认证模块对所述rfid电子标签进行加密认证,包括:

8、将所述通信协议初始化后,通过所述加密认证模块向所述rfid电子标签发送认证请求;

9、所述rfid电子标签根据所述认证请求进行对所述系统的单向认证;

10、判断单向认证是否成功;

11、是则进行所述系统对所述rfid电子标签的双向认证,否则所述单向认证中止;

12、经过所述双向认证后,读取所述rfid电子标签中的认证数据,将所述认证数据与后台服务器中的备份对比;

13、是则所述加密认证成功,否则所述加密认证失败;

14、其中,所述通信协议包括iso14443-a、iso15693、iso18000-6c或iso-18092。

15、作为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方案,可选地,通过rfid电子标签协议配置模块获取rfid电子标签的协议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

16、配置用户权限,包括管理员权限和普通用户权限;

17、利用所述管理员权限创建并配置初始化信息;

18、其中,所述初始化信息包括所述协议配置信息、所述物品信息、数据协议模板和初始化数据。

19、作为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方案,可选地,利用所述管理员权限创建并配置初始化信息,包括:

20、利用所述管理员权限创建所述数据协议模板;

21、根据所述数据协议模板针对所述rfid电子标签的特征数据生成并发行分散密钥。

22、作为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方案,可选地,根据所述数据协议模板针对所述rfid电子标签的特征数据生成并发行分散密钥,包括:

23、根据所述数据协议模板,读取所述rfid电子标签的uid;

24、通过分散算法根据所述uid计算出所述分散密钥;

25、将所述分散密钥交付发行,写入所述rfid电子标签,并在后台数据库中备份。

26、作为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方案,可选地,所述单向认证包括:

27、所述rfid电子标签根据所述认证请求生成随机数r1返还给所述加密认证模块;

28、利用所述加密认证模块生成随机数r2,与所述随机数r1拼接,得到随机数r1||r2;

29、将所述随机数r1||r2和所述分散密钥通过sm7算法加密后得到token1;

30、将所述token1发送至所述rfid电子标签;

31、所述rfid电子便签通过所述sm7算法解密所述token1,得到随机数明文r1’||r2’;

32、将所述随机数明文r1’与所述随机数r1对比;

33、若所述随机数明文r1’与所述随机数r1相同,则所述单向认证成功,进行所述双向认证;若所述随机数明文r1’与所述随机数r1不同,则所述单向认证中止。

34、作为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方案,可选地,所述双向认证包括:

35、所述单向认证成功后,所述rfid电子标签生成随机数r3;

36、将所述随机数r3与所述随机数明文r2’拼接,得到r2’||r3;

37、将所述r2’||r3和所述分散密钥通过所述sm7算法加密后,得到token2;

38、将所述token2发送至所述加密认证模块,并通过所述sm7算法解密得到所述随机数明文r2”||r3’;

39、对比所述随机数明文r2”与所述随机数r2;

40、若所述随机数明文r2”与所述随机数r2相同,则完成所述双向认证,若不同则所述双向认证中止。

41、作为本技术的一可选实施方案,可选地,利用所述管理员权限创建并配置初始化信息,还包括:

42、利用所述管理员权限创建所述协议配置信息;

43、根据所述协议配置信息的类型写入所述物品信息,其中所述物品信息与所述rfid电子标签的特征数据相关联。

44、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实现所述物品信息管理方法的系统,包括:

45、用户管理模块,用于配置用户权限,包括管理员权限和普通用户权限,通过所述管理员权限配置初始化信息,其中所述初始化信息包括rfid电子标签协议配置信息、数据协议模板、初始化数据结构和物品信息;

46、rfid电子标签协议配置模块,用于根据rfid电子标签的协议配置信息选用与所述rfid电子标签的通信协议类型,其中所述通信协议包括iso14443-a、iso15693、iso18000-6c或iso-18092;

47、密钥发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rfid电子标签的特征数据向所述rfid电子标签写入分散密钥;

48、初始化数据写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rfid电子标签协议配置模块的配置写入所述物品信息和认证数据,并将所述rfid电子标签的特征数据和所述物品信息相关联,其中所述认证数据由所述分散密钥加密生成;

49、加密认证模块,将选用的所述通信协议初始化后,根据所述认证数据对所述rfid电子标签进行加密认证;

50、物品信息查询管理模块,用于查询所述物品信息;

51、日志模块,用于记录并查询所述系统关键节点的日志。

52、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53、处理器;

54、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55、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5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57、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配置不同的通信协议,实现对于不同物品进行管理的目的。具体的通过rfid电子标签配置模块获取rfid电子标签的协议配置信息,不同的rfid电子标签协议配置信息不同,对应的通信协议也不同,通过rfid电子标签协议配置模块的配置后,将选用的通信协议初始化后,对rfid电子标签进行加密认证,根据认证识别的rfid电子标签与物品信息相关联,能够确定所识别认证的具体物品信息。不同的通信协议能够满足不同使用条件下的使用需求,针对不同的场景可以自由灵活配置,相较于配置单一协议而言,更能满足物品信息管理全流程的需求。同时,通过对rfid电子标签进行加密认证提高安全性,进一步的保障了物品信息管理全环节的效率,保障数据采集的目的实现。

58、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技术特征:

1.一种物品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通信协议初始化后,通过加密认证模块对所述rfid电子标签进行加密认证,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rfid电子标签协议配置模块获取rfid电子标签的协议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品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管理员权限创建并配置初始化信息,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品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数据协议模板针对所述rfid电子标签的特征数据生成并发行分散密钥,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品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认证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品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认证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品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管理员权限创建并配置初始化信息,还包括:

9.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信息管理方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物品信息管理方法、系统和控制装置,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配置不同的通信协议,实现对于不同物品进行管理的目的,具体的通信协议包括ISO14443‑A、ISO15693、ISO18000‑6C或ISO‑18092,通过对RFID电子标签进行加密认证提高安全性,进一步的保障了物品信息管理全环节的效率,保障数据采集的目的实现。不同的通信协议能够满足不同使用条件下的使用需求,针对不同的场景可以自由灵活配置,相较于配置单一协议而言,更能满足物品信息管理全流程的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金博,李子豪,王鹏,董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加减信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4942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