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配料,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阀体平移组件、阀体驱动组件、配料机及配料方法。
背景技术:
1、各种车漆,油漆,乳胶漆和油墨基本原理都是将各种色母和辅料按照配方进行混合,最后得出所需的涂料。现在涂料的调配过程除了最传统的调漆师手工调配之外,还有越来越普及的各种形制的调漆设备。调漆设备一般包括多个色母桶和配料输送模块,配料输送模块根据配方将不同色母桶内色母分别进行出料,并在接料的容器中进行混合,从而得到所需涂料。
2、在工业化调配精准调配溶液的过程中,常见的配料装置包括在一个固定的接料位置上方设置有多个呈环形布置的阀体,这些阀体一般以接料的容器为圆心,当物料桶的通口较小时,通常将这些阀体分别固定设置在一个摆臂上,摆臂的中段还设置有牵拉气缸,通过牵拉气缸伸缩将摆臂上的阀体送到圆心位置,进而完成精准出料,这种配料装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小设备所需的安装场地,但是由于这些喷头呈圆周布置,当阀体的个数增加到一定个数之后,在圆周上也不能将这些喷头依次合理的布置开,无法进一步增加阀体的数量,限制了配料过程所能使用的物料的种类。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阀体平移组件、阀体驱动组件、配料机及配料方法,以增加配料机能够容纳的阀体的数量。
2、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阀体平移组件,包括机架、平移驱动组件以及安装于机架的配料组件。平移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配合部和驱动第一配合部往复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配料组件包括第一线性滑轨与连接杆,连接杆与第一线性滑轨滑动连接,且连接杆连接有用于出料的多个阀体,多个阀体的排布方向与第一线性滑轨的延伸方向一致,连接杆还设置有能够与第一配合部配合连接的第二配合部。第二配合部与第一配合部配合后,通过第一驱动机构能够驱动连接杆沿第一线性滑轨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
3、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配料组件中的连接杆包含有多个阀体,将上述阀体平移组件应用于配料机中时,在阀体的数量一定的情况下,能够减少配料组件的数量,进而减少对配料机内部空间的占用;或者在配料组件数量一定的情况下,能够在配料机内设置更多的阀体;相应地,将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阀体平移组件应用于配料机中时,能够实现在有限的空间内设置更多的阀体,以提供更多种类的物料。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连接杆在第一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沿第一线性滑轨的延伸方向运动,可以改变阀体的位置,进而可以实现通过第一驱动机构将阀体移动至下料位置;通过使多个阀体的排布方向也与第一线性滑轨的延伸方向一致,不同的阀体的运动轨迹存在相互重叠,进而可以实现连接杆上的阀体依次被移动至下料位置,以利用连接杆上不同位置的阀体进行配料。
4、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杆为竖向设置的直杆状结构件,连接杆的上端与第一线性滑轨滑动连接,连接杆的下端连接有多个阀体。由于连接杆上设置有多个阀体,连接杆所承受的重量较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杆竖向设置,且连接杆的上端与第一线性滑轨连接,下端连接阀体,能够避免连接杆受到过大的偏载,起到使阀体运动的位置精度更高、连接杆的使用寿命更长等有益效果。
5、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配合部为挂钩,挂钩具有朝向第一配合部的开口;第一配合部为t型杆,t型杆的较大一端用于卡接于开口内,t型杆较小一端从开口处伸出挂钩。上述技术方案中,t型杆较大的一端用于卡接于开口内,t型杆较小一端从开口处伸出挂钩,能够便于通过t型杆的转动实现t型杆较大的一端卡接与开口内,进而实现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的配合。
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限位组件,第一限位组件固定于机架,且第一限位组件可选择地与连接杆配合,以使连接杆与机架相对固定。上述技术方案中,在连接杆与第一限位组件配合的状态下,连接杆与机架相对固定,即连接杆在第一线性滑轨上无法进行滑动,实现了对连接杆的位置进行固定,以便于第一配合部能够准确地与第二配合部进行配合。在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配合连接后,通过解除第一限位件与连接杆的配合即可实现连接杆在第一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沿第一线性滑轨的延伸方向运动。
7、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一限位件,第二驱动机构与第一限位件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一限位件可选择地与连接杆配合。上述技术方案中,由第一限位件与连接杆进行配合,并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一限位件运动,以实现第一限位件与连接杆配合,或解除第一限位件与连接杆之间的配合连接,进而实现将连接杆固定在机架上,或使得连接杆能够沿第一线性滑轨运动。
8、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杆上设置有定位孔,第一限位件为可伸入定位孔并与定位孔配合的柱形件;
9、或,配料组件还包括固定连接于连接杆的滑块,滑块滑动连接于第一线性滑轨,滑块设置有定位孔,第一限位件为可伸入定位孔并与定位孔配合的柱形件。
10、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限位组件,第二限位组件包括安装于机架的第二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可选择地位于连接杆的运动轨迹上,以用于限制连接杆运动至从第一线性滑轨脱离。
11、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限位件以限制连接杆在第一线性滑轨上的极限位置,能够避免在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没有实现配合连接的情况下,连接杆从第一线性滑轨脱离。在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实现配合连接的情况下,通过将第二限位件从连接杆的运动轨迹上移开,即可使连接杆在第一线性滑轨上由第一驱动机构进行驱动。
12、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杆的下端连接有阀体组件,阀体组件包括阀体座以及与连接杆的下端连接的阀体座连接板,多个阀体均安装于阀体座,阀体座连接有多组进料管与回流管,每组进料管与回流管一一对应连通于一个阀体;进料管和/或回流管还连接于阀体座连接板,进料管与回流管均为金属结构件。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杆的下端连接阀体组件,阀体组件可进行单独加工,能够简化连接杆的结构。阀体以及阀体座通过进料管和/或回流管与阀体座连接板连接,减料管与回流管均为金属结构件,阀体座连接板与连接杆连接,能够使阀体与连接杆同步运动,保证了阀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置精度。
13、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杆还设置有与阀体数量一致的位置标记件,在第一线性滑轨的延伸方向上,位置标记件之间的分布间隔与阀体之间的分布间隔一致;平移驱动组件连接有用于检测位置标记件的第一位置传感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位置标记件以及用于检测位置标记件的第一位置传感器,并且,在第一线性滑轨的延伸方向上,位置标记件之间的分布间隔与阀体之间的分布间隔一致,可以通过位置传感器对位置检测标记件进行区分的方式,判断处于出料位置的阀体;或者通过判断位置传感器是否检测到位置标记件的方式,进而判断阀体是否处于下料位置。
14、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与第一电机传动连接的丝杆、与丝杆螺纹传动的连接块,连接块上固定第一配合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丝杆,第一配合部连接在与丝杆传动连接的连接块上。通过控制丝杆的转动圈数可以控制第一配合部在丝杆上的运动距离,进而可以根据连接杆上的阀体之间的间距确定丝杆的转动圈数,使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配合连接后,通过丝杆的转动能够使连接杆上对应的阀体运动至下料位置。
15、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阀体驱动组件,包括阀门开合组件以及第一方面提供的阀体平移组件,阀体具有阀门;阀门开合组件包括第三驱动机构、第四驱动机构和开阀件,第三驱动机构和第四驱动机构均驱动连接开阀件;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配合连接时,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连接杆运动,使一个阀体的阀门运动至与开阀件对应的位置;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开阀件水平运动,以使开阀件与阀门连接,第四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开阀件上下运动,以使开阀件控制阀门处于不同的开度。
16、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阀门开合组件,在阀体平移组件中的阀体运动至与开阀件对应的位置时,即阀体位于下料位置时,通过阀门开合组件将阀门打开,以使阀体中的物料能够流出,进行下料。由于开阀件采用在第三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才与阀门进行连接的方式,因此,在阀体沿第一线性滑轨的延伸方向运动的过程中,能够避免与开阀件出现干涉。通过第四驱动机构驱动开阀件上下运动,进而使阀门处于不同的开度,能够调节配料过程中物料的流量。
17、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四驱动机构包括沿竖向串联排布的多个伸缩件,开阀件设置于位于上方或位于下方的伸缩件。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多个沿竖向串联排布的伸缩件,并且将伸缩件与开阀件连接,在不同数量的伸缩件同时进行伸长或缩短的情况下,能够使开阀件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不同的距离,进而实现使阀门处于不同的开度。
18、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伸缩件为气缸或液缸,伸缩件的数量与阀门的开度的数量相同。
19、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开阀件连接于第三驱动机构的一端,开阀件具有缺口,缺口设置于开阀件在水平方向上背向第三驱动机构的一侧,用于与阀门配合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在开阀件背向第三驱动机构的一侧设置开口,并采用该开口与阀体的阀门进行配合连接,能便于在第三驱动机构的作用下使开阀件与阀门进行连接。
20、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四驱动机构与第三驱动机构上下设置,第四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以及开阀件依次传动连接;第四驱动机构的下方连接有下安装板且能够驱动下安装板上下运动,第三驱动机构安装于下安装板;下安装板固定连接有滑动框架以及滑动支撑于滑动框架的滑板,开阀件固定于滑板,第三驱动机构与滑板传动连接,以驱动滑板和开阀件同步水平运动。
21、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开阀件固定于滑板、滑板滑动支撑于滑动框架、滑动框架固定连接于下安装板,下安装板连接于第四驱动机构的下方,因此,在采用第四驱动机构使开阀件将阀门开启的过程中,作用力不经过第三驱动机构进行传递,能够减小第三驱动机构的受力,在第三驱动机构为气缸、液缸等情况下,能够减小第三驱动机构的输出轴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延长了第三驱动机构的使用寿命。此外,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滑动框架、滑板与下安装板所组成的结构刚性好,能够承受竖直方向上较大的作用力。
22、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滑动框架包括连接于下安装板下侧的两平行的轨道板,两轨道板相向的侧面均设置有位于同一高度的滑槽,滑板的两侧分别位于一滑槽内。上述技术方案中,将滑板的两侧分别设置在轨道板的滑槽中实现对滑板进行支撑,使得滑板与轨道板的连接位置能够承受竖直方向上较大的作用力。
23、结合第二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阀门开合组件与平移驱动组件位于第一线性滑轨的同一端,且阀门开合组件与平移驱动组件位置相对固定地设置。上述技术方案中,阀门开合组件与平移驱动组件位于第一线性滑轨的同一端且阀门开合组件与平移驱动组件位置相对固定地设置,能够实现由平移驱动组件将圆周不同位置处的配料组件中的阀体送至与开阀件对应的位置,并通过阀门开合组件将阀体的阀门开启。
24、第三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料机,包括第二方面提供的阀体驱动组件;配料机包括有多个配料组件,多个配料组件在机架上沿圆周设置;第一驱动机构能够驱动配料组件上的阀体运动至阀体的阀门与开阀件对应的位置;阀门开合组件用于将阀门开启。
25、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配料机中,包括多个在机架上沿圆周设置的配料组件,由于配料组件中的连接杆上设置有多个阀体,因此,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配料机能够容纳较多的阀体。通过第一驱动机构将阀门的阀体送至与开阀件对应的位置,之后通过阀门开合组件将阀门开启,使得物料能够从阀体流出,实现下料。
26、结合第三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阀门开合组件与平移驱动组件位于第一线性滑轨的同一端,且阀门开合组件与平移驱动组件位置相对固定地设置;配料机还包括转动驱动机构,转动驱动机构能够驱动平移驱动组件转动,以使平移驱动组件的第一配合部能够依次与一个配料组件的第二配合部配合。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配料机中,通过转动驱动机构驱动平移组件转动,以使平移驱动组件中的第一配合部能够依次与一个配料组件的第二配合部配合,使得平移组件的第一配合部能够与不同配料组件中连接杆上的第二配合部配合连接,进而将位于不同圆周位置的连接杆上的阀体牵引至下料位置进行配料。
27、结合第三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机架安装有固定盘,配料组件沿固定盘的周向设置;转动驱动机构包括转盘和转动驱动件;转盘与固定盘可相对转动地设置;转动驱动件安装于机架或固定盘并驱动连接转盘,以使转盘转动;转盘与平移驱动组件以及阀门开合组件均固定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转动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以及安装方式,通过在转动驱动件传动连接转盘,并使平移驱动组件与阀门开合组件均安装在转盘上,以实现平移驱动组件与阀门开合组件位置相对固定地设置,在转盘转动的过程中,阀门开合组件中的开阀件也进行转动,以适应配料组件在圆周上的安装位置,使开阀件能够与不同位置的配料组件中阀体的阀门进行连接。
28、结合第三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转盘上固定有第二线性滑轨,平移驱动组件中的第一配合部在转动驱动件的驱动下与一个配料组件的第二配合部配合连接时,第二线性滑轨与对应的配料组件的第一线性滑轨对接,以使配料组件中的连接杆能够在平移驱动组件中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从第一线性滑轨滑动至第二线性滑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连接杆的上端与第一线性滑轨滑动连接、下端连接阀体以减小连接杆受到的偏载,连接杆为杆状。为了增加阀体的运动距离,在转盘设置有能够与第一线性滑轨对接的第二线性滑轨,连接杆可运动至第二线性滑轨,以使阀体能够运动至更远的距离以到达下料位置。
29、结合第三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盘还设置有与第一线性滑轨一一对应的第二位置传感器,第二线性滑轨触发第二位置传感器时,第二线性滑轨与相应的第一线性滑轨对接。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有与第一线性滑轨一一对应的第二位置传感器,通过第二位置传感器检测第二线性滑轨的位置,进而判断第一线性滑轨是否与第二线性滑轨实现对接;并且能间接判断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是否实现配合连接。
30、结合第三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转盘还连接有接液盒,接液盒设置有落料通道、以及位于落料通道两侧的接液槽,一个配料组件中的其中一个阀门被开阀件开启时,阀门被开启的阀体的出料口位于落料通道的上方,该配料组件中阀门未被开启的阀体的出料口位于接液槽的上方。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接液盒,在连接杆上的阀体进行出料的过程中,该连接杆上的其它阀体的出料口位于接液盒的接液槽上方,能够避免其它阀体内的物料滴落,导致配料不准确。
31、结合第三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清洗装置,所述清洗装置具有喷头,所述喷头能够绕轴线进行转动,以位于不同初始位置处的所述阀体的下方。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清洗装置,并且清洗装置能够位于处于不同初始位置的阀体的下方,能够实现对完成下料的阀体进行清洗。
32、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配料方法,适用于第三方面提供的配料机。配料方法包括:控制转动驱动机构驱动平移驱动组件和阀门开合组件同步转动,使平移驱动组件的第一配合部与一个配料组件的第二配合部配合;使第一配合部在第一驱动机构的作用下驱动连接杆运动预设距离,以使连接杆上预设的阀体沿第一线性滑轨运动至与开阀件对应;控制第三驱动机构水平运动,以使开阀件与阀门连接;控制第四驱动机构驱动开阀件向上运动,以通过开阀件使阀门具有不同的开度,进而使物料以不同的流量从阀体的出料口流出。
33、上述配料方法通过控制连接杆运动的距离,进而使预设的阀体运动至与开阀件对应的位置,即,使预设的阀体运动至下料位置,之后由开阀件将阀门开启以进行配料,实现了在连接杆上具有多个阀体的情况下准确将预设阀体送至与开阀件对应的位置。
34、结合第四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一个配料组件使用完毕后,第一配合部在第一驱动机构的作用下驱动连接杆返回初始位置;之后使用清洗装置清洗使用过的配料组件;同时继续控制转动驱动机构、平移驱动组件与配料组件进行配料。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使用另一组配料组件的同时,可以对前一次使用过的配料组件的阀体进行清洗,可以使配料程序较为紧凑,且避免阀体的阀口上的物料掉落造成粘污。
1.一种阀体平移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体平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为竖向设置的直杆状结构件,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线性滑轨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连接所述多个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体平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部为挂钩,所述挂钩具有朝向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体平移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限位组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固定于所述机架,且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可选择地与所述连接杆配合,以使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机架相对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体平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限位件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限位件可选择地与所述连接杆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阀体平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第一限位件为可伸入所述定位孔并与所述定位孔配合的柱形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体平移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机架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可选择地位于所述连接杆的运动轨迹上,以用于限制所述连接杆运动至从所述第一线性滑轨脱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体平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连接有阀体组件,所述阀体组件包括阀体座以及与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连接的阀体座连接板,多个所述阀体均安装于所述阀体座,所述阀体座连接有多组进料管与回流管,每组所述进料管与所述回流管一一对应连通于一个所述阀体;所述进料管和/或所述回流管还连接于所述阀体座连接板,所述进料管与所述回流管均为金属结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体平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还设置有与所述阀体数量一致的位置标记件,在所述第一线性滑轨的延伸方向上,所述位置标记件之间的分布间隔与所述阀体之间的分布间隔一致;所述平移驱动组件连接有用于检测所述位置标记件的第一位置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阀体平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电机传动连接的丝杆、与所述丝杆螺纹传动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固定所述第一配合部。
11.一种阀体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阀门开合组件以及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阀体平移组件,所述阀体具有阀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阀体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驱动机构包括沿竖向串联排布的多个伸缩件,所述开阀件设置于位于上方或位于下方的所述伸缩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阀体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为气缸或液缸,所述伸缩件的数量与所述阀门的开度的数量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阀体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阀件连接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的一端,所述开阀件具有缺口,所述缺口设置于所述开阀件在水平方向上背向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的一侧,用于与所述阀门配合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阀体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驱动机构以及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上下设置,所述第四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与所述开阀件依次传动连接;所述第四驱动机构的下方连接有下安装板且能够驱动所述下安装板上下运动,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下安装板;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阀体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框架包括连接于所述下安装板下侧的两平行的轨道板,两所述轨道板相向的侧面均设置有位于同一高度的滑槽,所述滑板的两侧分别位于一所述滑槽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1-16任一所述的阀体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开合组件与所述平移驱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线性滑轨的同一端,且所述阀门开合组件与所述平移驱动组件位置相对固定地设置。
18.一种配料机,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1-16任一所述的阀体驱动组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配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开合组件与所述平移驱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线性滑轨的同一端,且所述阀门开合组件与所述平移驱动组件位置相对固定地设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配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安装有固定盘,所述配料组件沿所述固定盘的周向设置;所述转动驱动机构包括转盘和转动驱动件;所述转盘与所述固定盘可相对转动地设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配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上固定有第二线性滑轨,所述平移驱动组件中的第一配合部在所述转动驱动件的驱动下与一个所述配料组件的第二配合部配合连接时,所述第二线性滑轨与对应的所述配料组件的第一线性滑轨对接,以使所述配料组件中的连接杆能够在所述平移驱动组件中第一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从所述第一线性滑轨滑动至所述第二线性滑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配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盘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线性滑轨一一对应的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二线性滑轨触发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时,所述第二线性滑轨与相应的所述第一线性滑轨对接。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配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还连接有接液盒,所述接液盒设置有落料通道、以及位于所述落料通道两侧的接液槽,一个所述配料组件中的其中一个所述阀门被所述开阀件开启时,阀门被开启的所述阀体的出料口位于所述落料通道的上方,该所述配料组件中阀门未被开启的所述阀体的出料口位于所述接液槽的上方。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配料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洗装置,所述清洗装置具有喷头,所述喷头能够绕轴线进行转动,以位于不同初始位置处的所述阀体的下方。
25.一种配料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权利要求19-24任一项所述的配料机,所述配料方法包括:
26.一种配料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权利要求24所述的配料机,所述配料方法包括:一个所述配料组件使用完毕后,所述第一配合部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作用下驱动所述连接杆返回初始位置;之后使用清洗装置清洗使用过的所述配料组件;同时继续控制所述转动驱动机构、所述平移驱动组件与所述配料组件进行配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