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给药,具体涉及一种鼻腔软雾给药装置、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1、人体鼻内给药区域可大致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区域一嗅觉区、区域二中鼻甲、区域三下鼻甲、区域四鼻咽区以及区域五鼻腔前庭。多年来受限于局部给药作用机制和鼻腔给药装置喷射药物粒度及速度影响,鼻喷雾剂作用区域主要集中在鼻腔前庭,鼻喷雾剂治疗领域主要集中在鼻炎及过敏领域,药物多为抗组胺药和激素类药物。随着鼻内给药区域研究的深入,药物经鼻-脑给药递送通路可以进入中枢神经系统,鼻喷雾剂治疗领域有望拓展至呕吐及中枢神经系统,治疗诸头痛(包括偏头痛)、癫痫、帕金森、亨廷顿舞蹈症、渐冻症、阿尔兹海默、晕动症、脑血管(包括脑卒中和脑梗塞等)、创伤性脑损伤、脊髓损伤、焦虑、抑郁、失眠、神经感染和神经免疫(包括脑膜炎、艾滋病、脑疟疾和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发育障碍、精神分裂、脑质母细胞瘤、阿片成瘾等疾病。
2、药物能够经鼻-脑给药递送通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关键技术难点在于,药物需在鼻腔内雾化成一定粒径范围的软雾。目前市售的各种鼻喷雾剂的喷雾装置雾化后的液滴粒度分布范围较宽,大部分液滴粒度大于50μm,且药液喷射速度较快,导致给药时药液液滴大量沉积在鼻腔前庭区域,而其余功能区域的覆盖率均很低,致使药物生物利用度受到了很大影响,严重影响了针对中枢神经适应症的鼻喷雾剂的药效。此外市售的各类鼻喷雾剂多为多剂量体系,药液中需要额外添加抑菌剂以保证药品使用期间的无菌,而抑菌剂的刺激性限制了鼻喷雾剂在敏感患者、老年患者及婴幼儿患者中的使用。因此,不含防腐剂的单剂量无菌鼻喷雾剂具有显著的顺应性优势,市场前景广阔。
3、因此研发一种鼻腔软雾给药方法及装置,能够将药液雾化为粒度较小(10-50μm)、分布均一、且缓慢移动的柔软薄雾,从而将鼻腔给药作用区域由鼻腔前庭拓展至嗅觉区、中鼻甲、下鼻甲及鼻咽区,显著提高各类中枢神经类鼻喷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拓展鼻腔给药适应症至诸如呕吐、头痛(包括偏头痛)、癫痫、帕金森、亨廷顿舞蹈症、渐冻症、阿尔兹海默、晕动症、脑血管(包括脑卒中和脑梗塞等)、创伤性脑损伤、脊髓损伤、焦虑、抑郁、失眠、神经感染和神经免疫(包括脑膜炎、艾滋病、脑疟疾和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发育障碍、精神分裂、脑质母细胞瘤、阿片成瘾等疾病。另外,不添加防腐剂的单剂量鼻喷雾剂可以保证敏感患者、老年患者及婴幼儿患者的顺应性和使用便携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鼻腔软雾给药方法及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鼻腔软雾给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1:将给药主体和喷雾适配器进行组装;
5、步骤2:将组装后的装置平置或倒立,并将喷雾适配器顶端插入鼻腔;
6、步骤3:挤压平置或倒立的给药主体设有填充空气的腔体,药物通过喷雾适配器内置的微孔芯片产生软雾,进入鼻腔递送给药。
7、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给药主体为通过吹灌封生产的装有药物的结构,且药物为不含防腐剂的单剂量无菌溶液或混悬液。
8、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产生的软雾粒径范围为10-50μm,优选10-30μm。
9、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药物包括针对过敏及鼻炎的各类鼻喷雾剂药物、针对呕吐的各类鼻喷雾剂药物、针对头痛(包括偏头痛)的各类鼻喷雾剂药物、针对癫痫的各类药物、针对帕金森的各类药物、针对亨廷顿舞蹈症的各类药物、针对渐冻症的各类药物、针对阿尔兹海默的各类药物、针对晕动症的各类药物、针对脑血管(包括脑卒中和脑梗塞等)的各类药物、针对创伤性脑损伤的各类药物、针对脊髓损伤的各类药物、针对焦虑的各类药物、抑郁的各类药物、针对失眠的各类药物、针对神经感染和神经免疫(包括脑膜炎、艾滋病、脑疟疾和多发性硬化症等)的各类药物、针对神经发育障碍的各类药物、针对精神分裂的各类药物、针对脑质母细胞瘤的各类药物、针对阿片成瘾的各类药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10、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药物包括针对鼻炎及过敏的各类药物,如氮卓斯汀、地塞米松、异丙托溴胺、糠酸莫米松、奥洛他定、糠酸氟替卡松、丙酸氟替卡松、丙酸倍氯米松、布地奈德、环索奈德、羟甲唑啉、赛洛唑啉、萘甲唑啉等。
11、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药物包括针对呕吐的各类药物,如昂丹司琼、多拉司琼、格拉司琼、托烷司琼等。
12、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药物包括针对偏头痛的各类药物,如佐米曲普坦、舒马曲坦、利扎曲普坦、甲磺酸二氢麦角胺等。
13、一种鼻腔软雾给药装置,包括给药主体和喷雾适配器;喷雾适配器与给药主体连接,给药主体内设有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喷雾适配器上装载有微孔芯片,腔体内的药物通过微孔芯片给药。
14、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连接给药主体和喷雾适配器连接件,喷雾适配器还设有导向部,连接件开设有通孔,导向部设于通孔内,且导向部的一端为尖端结构,所述通孔内壁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且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设有第一凹槽结构,给药主体端部设有第一凸部,第一凸部与第一凹槽配合,所述给药主体外表面设有第二凸部,连接件上开设第二凹槽,第二凸部一端延伸限位至第二凹槽内。
15、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给药主体端部设有外螺纹结构,喷雾适配器设有内螺纹结构,给药主体和喷雾适配器直接通过螺纹结构连接。
16、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微孔芯片上设有若干个喷孔,喷孔的直径范围为1μm-10μm。
17、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所述给药主体的尺寸、大小和材质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且给药主体的材质选择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烯、ldpe、lldpe、hdpe、聚丙烯。
18、一种鼻腔软雾给药装置的应用,应用于鼻炎、过敏、呕吐及中枢神经相关适应症。
19、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更进一步地,中枢神经相关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头痛(包括偏头痛)、癫痫、帕金森、亨廷顿舞蹈症、渐冻症、阿尔兹海默、晕动症、脑血管(包括脑卒中和脑梗塞等)、创伤性脑损伤、脊髓损伤、焦虑、抑郁、失眠、神经感染和神经免疫(包括脑膜炎、艾滋病、脑疟疾和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发育障碍、精神分裂、脑质母细胞瘤、阿片成瘾等疾病。
2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鼻腔软雾给药装置、方法及应用,使用便携,可将不含防腐剂的单剂量无菌溶液或混悬液高效、快速雾化为缓慢移动的柔软薄雾,雾化后的液滴粒度较小且分布均一(10-50μm),可以更多的扩散和沉积在所有鼻内区域,显著提高了患者各鼻内区域的总覆盖率,从而大幅提高药品的生物利用度。其次,与市面上大部分多剂量鼻喷雾剂相比,鼻腔软雾递送优势显著,为敏感患者、老年患者及婴幼儿等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1.一种鼻腔软雾给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腔软雾给药方法,所述给药主体为通过吹灌封生产的装有药物的结构,且药物为不含防腐剂的单剂量无菌溶液或混悬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腔软雾给药方法,产生的软雾粒径范围为10-50μm,优选10-3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腔软雾给药方法,所述药物包括针对鼻炎及过敏的各类药物、针对呕吐的各类药物、针对头痛的各类药物、针对癫痫的各类药物、针对帕金森的各类药物、针对亨廷顿舞蹈症的各类药物、针对渐冻症的各类药物、针对阿尔兹海默的各类药物、针对晕动症的各类药物、针对脑血管的各类药物、针对创伤性脑损伤的各类药物、针对脊髓损伤的各类药物、针对焦虑的各类药物、针对抑郁的各类药物、针对失眠的各类药物、针对神经感染和神经免疫的各类药物、针对神经发育障碍的各类药物、针对精神分裂症的各类药物、针对脑质母细胞瘤的各类药物、针对阿片成瘾的各类药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5.一种鼻腔软雾给药装置,采用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鼻腔软雾给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给药主体和喷雾适配器;喷雾适配器与给药主体连接,给药主体内设有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喷雾适配器上装载有微孔芯片,腔体内的药物通过微孔芯片给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鼻腔软雾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连接给药主体和喷雾适配器连接件,喷雾适配器还设有导向部,连接件开设有通孔,导向部设于通孔内,且导向部的一端为尖端结构,通孔内壁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且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设有第一凹槽结构,给药主体端部设有第一凸部,第一凸部与第一凹槽配合,所述给药主体外表面设有第二凸部,连接件上开设第二凹槽,第二凸部一端延伸限位至第二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鼻腔软雾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主体端部设有外螺纹结构,喷雾适配器设有内螺纹结构,给药主体和喷雾适配器直接通过螺纹结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鼻腔软雾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芯片上设有若干个喷孔,喷孔的直径范围为1μm-10μm。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鼻腔软雾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主体的尺寸、大小和材质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且给药主体的材质选择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烯、ldpe、lldpe、hdpe、聚丙烯。
10.一种鼻腔软雾给药装置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鼻炎、过敏、呕吐及中枢神经相关适应症,中枢神经相关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头痛、癫痫、帕金森、亨廷顿舞蹈症、渐冻症、阿尔兹海默、晕动症、脑血管、创伤性脑损伤、脊髓损伤、焦虑、抑郁、失眠、神经感染和神经免疫、神经发育障碍、精神分裂、脑质母细胞瘤以及阿片成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