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化沥青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1-25  32


本技术属于乳化沥青,特别是涉及一种乳化沥青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1、乳化沥青,是黏稠沥青经热融和机械作用以微滴状态分散于含有乳化剂一稳定剂的水中,形成水包油型的沥青乳液, 是将通常高温使用的道路沥青,经过机械搅拌和化学稳定的方法,扩散到水中而液化成常温下粘度很低、流动性很好的一种道路建筑材料,其能够对基质沥青进行改性,较好地解决沥青高温易流淌泛油、低温硬脆开裂等不足,在乳化沥青投入大规模生产前,通常需要通过实验装置对乳化沥青的生产进行模拟,并对加工出的少量沥青的性能进行检测,以保证乳化沥青的性能能够达到标准,避免大量原料的浪费,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2、公开号为cn218637158u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乳化沥青自动实验装置,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固定安装在安装槽内;混合罐,所述混合罐固定安装在所述加热装置的顶部;罐盖,所述罐盖固定安装在所述混合罐的顶部;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混合罐的一侧;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的顶部,乳化沥青自动实验装置虽提高了使用的便利度,但导致结构较为复杂,且由于实验所需取用的原料量较少,需要使用较为精密的称量仪器对多种原料的取用量进行测量,避免和实际投入生产的配比存在较大差异,精密的上料结构或称量仪器会导致成本和维护开支大大增加;

3、乳化沥青试验装置在使用时,用于实验的乳化沥青往往需要进行多维度的检测,乳化沥青的取用较为不便,且每次取用时为避免出现沉淀等现象,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装置内的搅拌结构需要在取用前再次启动,增大电费开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乳化沥青试验装置,通过保温桶、控制组件和混合组件,解决了乳化沥青试验装置结构较为复杂,成本和维护开支较高,实验用的乳化沥青通常需要多维度检测,多次取用操作较为不便,且取用前需要通过再次启动搅拌结构搅拌以避免沉淀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乳化沥青试验装置,包括保温桶、控制组件和混合组件,所述保温桶内侧上部插接有混合组件,所述混合组件底部贯穿卡接有透明混合管,所述透明混合管底部中央贯穿卡接有通液管,所述透明混合管外周面一端卡接有容量刻度尺,通过容量刻度尺能够在取用原料时监测每种原料的取用量,并在进行乳化沥青的使用时检测取出的乳化沥青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原料的进料和乳化沥青的出料皆通过通液管,进一步简化了结构,便于进行清洗,所述混合组件上侧卡接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顶部中央贯穿卡接有转动杆,在进行原料的搅拌时,通过搅拌电机带动转动杆的转动,能够进一步对透明混合管内的原料进行搅拌,而在需要取用原料时,通过手动旋转转动杆能够对乳化沥青进行搅拌避免沉淀,操作简单方便,所述控制组件顶部一侧贯穿卡接有气泵,所述气泵位于透明混合管顶部,通过气泵能够对透明混合管内进行抽气将原料抽至透明混合管内侧,且在需要取用乳化沥青时,通过气泵对透明混合管内泵入气体,能够将乳化沥青通过通液管泵出,且混合组件、控制组件能够和用于加热搅拌的保温桶之间进行分离,便于将实验用乳化沥青移动至需要使用的位置,提高使用的便利度。

4、进一步地,所述保温桶内侧底部中央卡接固定有第二支撑架,所述保温桶内侧顶部边沿卡接固定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上部边沿卡接有保温垫,所述保温桶内侧卡接固定有加热管,所述保温桶外周面底部贯穿焊接有排水管;

5、通过保温桶和保温垫能够避免在加热时大量热量散失于环境中,提高热量的利用率,通过加热管能够对保温桶内的水进行加热,进一步对透明混合管内的原料进行水浴加热,保温桶内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能够对水温进行监测,保证水温处于适宜范围。

6、进一步地,所述保温桶外周面一端卡接固定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上端滑动卡接有伸缩架,所述伸缩架顶部一端卡接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底部转动卡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贯穿插接于伸缩架上侧,所述驱动杆悬垂于保温桶上部中央;

7、通过搅拌电机能够带动驱动杆进行转动,进一步带动转动杆转动对透明混合管内的原料进行搅拌,提高实验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8、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杆顶部中央开设有驱动槽,所述驱动杆插接于驱动槽内侧,所述转动杆外周面焊接固定有转动把手和搅拌叶,所述搅拌叶位于控制组件下部,所述转动把手位于控制组件上部,所述转动杆位于控制组件下部插接于透明混合管内侧;

9、在拿取控制组件和混合组件至需要检测的位置后,当需要取用乳化沥青时,通过旋转转动把手能够带动转动杆和搅拌叶进行转动,对乳化沥青进行搅拌,操作简单方便,降低电费开支,且使混合组件、控制组件能够和保温桶之间进行分离,便于将实验用乳化沥青移动至需要使用的位置。

10、进一步地,所述混合组件上部边沿焊接固定有移动把手,所述通液管底部插接有密封塞,所述透明混合管插接于保温桶内侧,所述通液管插接于第二支撑架内侧,所述混合组件边沿贴合于第一支撑架上部,所述移动把手贯穿插接于控制组件底部;

11、在进行原料的上料时,将通液管插入原料内并通过气泵对透明混合管内抽气,使原料能够在气压作用下流至透明混合管内,并通过容量刻度尺监测原料的取用量,保证原料配比的准确,而在需要取用乳化沥青时,通过气泵对透明混合管内泵入气体,快速取用一定量的乳化沥青,原料的进料和乳化沥青的出料皆通过通液管,进一步简化了结构,便于进行清洗。

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控制组件和混合组件,解决了的问题乳化沥青自动实验装置虽提高了使用的便利度,但导致结构较为复杂,且由于实验所需取用的原料量较少,需要使用较为精密的称量仪器对多种原料的取用量进行测量,避免和实际投入生产的配比存在较大差异,精密的上料结构或称量仪器会导致成本和维护开支大大增加,在取用原料时,将通液管底端插接于原料内并通过气泵对透明通液管内抽气,能快速将原料抽至透明通液管内侧,原料取用的同时通过容量刻度尺能够监测每种原料的取用量,保证配比的准确,操作简单方便,简化了装置结构,且提高了原料取用的效率。

1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保温桶、控制组件和混合组件,解决了乳化沥青试验装置在使用时,用于实验的乳化沥青往往需要进行多维度的检测,乳化沥青的取用较为不便,且每次取用时为避免出现沉淀等现象,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装置内的搅拌结构需要在取用前再次启动,增大电费开支的问题,在原料的搅拌时,通过搅拌电机带动转动杆转动对原料进行搅拌,而在原料的取用时,将控制组件和混合组件从保温桶内取出并移动至需要使用的位置,通过气泵对透明混合管内泵入气体,能快速将一定量的乳化沥青泵出,操作简单方便,且在再次取用时能通过旋转转动杆对乳化沥青进行搅拌,避免乳化沥青的沉淀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差。



技术特征:

1.一种乳化沥青试验装置,包括保温桶(1)、控制组件(2)和混合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桶(1)内侧上部插接有混合组件(3),所述混合组件(3)底部贯穿卡接有透明混合管(301),所述透明混合管(301)底部中央贯穿卡接有通液管(303),所述透明混合管(301)外周面一端卡接有容量刻度尺(302),所述混合组件(3)上侧卡接有控制组件(2),所述控制组件(2)顶部中央贯穿卡接有转动杆(202),所述控制组件(2)顶部一侧贯穿卡接有气泵(201),所述气泵(201)位于透明混合管(301)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化沥青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桶(1)内侧底部中央卡接固定有第二支撑架(109),所述保温桶(1)内侧顶部边沿卡接固定有第一支撑架(107),所述第一支撑架(107)上部边沿卡接有保温垫(105),所述保温桶(1)内侧卡接固定有加热管(108),所述保温桶(1)外周面底部贯穿焊接有排水管(10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化沥青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桶(1)外周面一端卡接固定有连接架(102),所述连接架(102)上端滑动卡接有伸缩架(103),所述伸缩架(103)顶部一端卡接有搅拌电机(101),所述搅拌电机(101)底部转动卡接有驱动杆(104),所述驱动杆(104)贯穿插接于伸缩架(103)上侧,所述驱动杆(104)悬垂于保温桶(1)上部中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乳化沥青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202)顶部中央开设有驱动槽(204),所述驱动杆(104)插接于驱动槽(204)内侧,所述转动杆(202)外周面焊接固定有转动把手(205)和搅拌叶(203),所述搅拌叶(203)位于控制组件(2)下部,所述转动把手(205)位于控制组件(2)上部,所述转动杆(202)位于控制组件(2)下部插接于透明混合管(301)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乳化沥青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组件(3)上部边沿焊接固定有移动把手(305),所述通液管(303)底部插接有密封塞(304),所述透明混合管(301)插接于保温桶(1)内侧,所述通液管(303)插接于第二支撑架(109)内侧,所述混合组件(3)边沿贴合于第一支撑架(107)上部,所述移动把手(305)贯穿插接于控制组件(2)底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乳化沥青试验装置,涉及乳化沥青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保温桶、控制组件和混合组件,保温桶内侧上部插接有混合组件,混合组件底部贯穿卡接有透明混合管,透明混合管底部中央贯穿卡接有通液管,透明混合管外周面一端卡接有容量刻度尺,混合组件上侧卡接有控制组件,控制组件顶部中央贯穿卡接有转动杆,控制组件顶部一侧贯穿卡接有气泵,气泵位于透明混合管顶部。本技术通过设置保温桶、控制组件和混合组件,解决了乳化沥青试验装置结构较为复杂,成本和维护开支较高,多次取用乳化沥青操作较为不便,且取用前需要通过再次启动搅拌结构搅拌以避免沉淀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郭之宁,孙连军,龚玉乾,李明明,仝立震,王银辉,刘少江,张超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乡市龙腾公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09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4908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