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加工工装,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线圈绕制装置。
背景技术:
1、高温超导材料是指在相对高的温度下表现出超导特性的材料,具有较高的超导转变温度,使得冷却成本和技术要求大大降低。高温超导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电流密度,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相同尺寸和几何形状的情况下传输更大的电流。这使得高温超导材料在电力输电、电磁系统和磁共振成像等领域具有潜力。
2、目前,双饼超导线圈的主要制备方式是采用单个背板作为侧向支撑,线圈骨架固定在背板上,高温超导缆线绕制在线圈骨架上。在相关技术中,由于使用单个背板进行绕制,导致双饼超导线圈的一个侧面有背板作为支撑,另一个侧面则没有限位。在多匝的绕制过程中,高温超导缆线可能会因一边没有限位而出现部分突出的情况,导致双饼超导线圈上没有限位的一个侧面出现部分突起的情况,进而使得最终制成的双饼超导线圈可能出现侧面不平的情况,对后续注胶操作带来不利影响(具体为突出的部分在注胶后的胶层较薄,绝缘性能相对较差)。因此,在本领域中存在双饼超导线圈侧面不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圈绕制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双饼超导线圈侧面不平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圈绕制装置,包括:基座;转动部,可转动地设置在基座上;第一挡板,连接在转动部上并能够跟随转动部同步转动;第二挡板,连接在转动部或者第一挡板上并能够跟随转动部同步转动,第二挡板和第一挡板间隔设置,第二挡板上设置有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绕线支撑架,夹设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绕线支撑架的外侧壁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形成绕线空间;其中,第二挡板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第二挡板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装配部与绕线支撑架配合,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的间隔为第一距离,当第二挡板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装配部与绕线支撑架配合,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的间隔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
3、进一步地,第一装配部包括第一凹槽,第二装配部包括第二凹槽,当第二挡板位于第一位置时,绕线支撑架插设在第一凹槽内,当第二挡板位于第二位置时,绕线支撑架插设在第二凹槽内,其中,第一凹槽的深度大于第二凹槽的深度。
4、进一步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设置在第二挡板相对的两个侧壁上。
5、进一步地,第一距离满足:l1=d+a,第二距离满足:l2=2d+a,其中:d为缆线的直径;a为安装间隙,a>0。
6、进一步地,安装间隙在0.8mm至1.2mm之间。
7、进一步地,第一挡板朝向第二挡板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槽,绕线支撑架插设在安装槽内。
8、进一步地,绕线支撑架为环形结构,第一挡板的边沿处设置有第一避让口,第二挡板的边沿处设置有与第一避让口相对应的第二避让口,第一避让口和第二避让口的底壁均位于绕线支撑架的内侧壁的内侧。
9、进一步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由有机玻璃制成;和/或,绕线支撑架由环氧树脂或不锈钢制成。
10、进一步地,转动部包括驱动电机以及设置在驱动电机的转动轴上的支撑盘,驱动电机的转动轴穿设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第一挡板与支撑盘连接。
11、进一步地,支撑盘上设置有安装孔,第一挡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二挡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线圈绕制装置还包括紧固件,紧固件穿设在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安装孔上。
12、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基座为线圈绕制装置的其他结构提供支撑基体,转动部可转动地设置在基座上,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能够跟随转动部同步转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间隔设置,绕线支撑架夹设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绕线支撑架也能够跟随转动部同步转动,绕线支撑架的外侧壁、第一挡板以及第二挡板之间形成绕制空间。进行缆线的绕制时,工作人员可以先令第二挡板位于第一位置,此时,第二挡板上的第一装配部与绕线支撑架相配合,使得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的距离为较小的第一距离,此时可以进行第一层线圈的绕制,由于第一层线圈的两侧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进行限位,缆线在绕制过程中不会跑偏,进而使得绕制形成的第一层线圈的两侧均是平整的;当完成第一层线圈的绕制之后,则可以调整第二挡板的位置使其位于第二位置,此时,第二挡板上的第二装配部与绕线支撑架相配合,使得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的距离为较大的第二距离,也即在第一层线圈的侧边空出了绕制第二层线圈的空间,此时可以进行第二层线圈的绕制,由于第二层线圈的两侧有第一层线圈和第二挡板进行限位,缆线在绕制过程中不会跑偏,进而使得绕制形成的第二层线圈的两侧均是平整的,进而使得最终绕制形成的双饼线圈的两侧均是平整的。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双饼超导线圈侧面不平的问题。
1.一种线圈绕制装置,用于将缆线绕制成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绕制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绕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部(41)包括第一凹槽(411),所述第二装配部(42)包括第二凹槽(421),当所述第二挡板(4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绕线支撑架(50)插设在所述第一凹槽(411)内,当所述第二挡板(4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绕线支撑架(50)插设在所述第二凹槽(421)内,其中,所述第一凹槽(411)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凹槽(421)的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绕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411)和所述第二凹槽(421)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挡板(40)相对的两个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绕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l1)满足:l1=d+a,所述第二距离(l2)满足:l2=2d+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绕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间隙在0.8mm至1.2m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绕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30)朝向所述第二挡板(40)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槽(31),所述绕线支撑架(50)插设在所述安装槽(3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绕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支撑架(50)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挡板(30)的边沿处设置有第一避让口(32),所述第二挡板(40)的边沿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避让口(32)相对应的第二避让口(43),所述第一避让口(32)和所述第二避让口(43)的底壁均位于所述绕线支撑架(50)的内侧壁的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绕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绕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20)包括驱动电机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动轴上的支撑盘(21),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动轴穿设在所述第一挡板(30)和所述第二挡板(40)上,所述第一挡板(30)与所述支撑盘(21)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圈绕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盘(21)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挡板(3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挡板(4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线圈绕制装置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所述安装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