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淡水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1-21  28


本技术涉及淡水冷却,具体是一种淡水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1、冷却系统以淡水作为介质,用于对运行设备、流体介质降温冷却处理,当低温淡水在压力作用下通过换热器将高温侧设备温度控制下来,采用流体热力学原理均匀地带走对侧设备的巨大热量,使被控侧设备或介质温度达到用户生产工艺要求。

2、目前,大多换热器将流体流动的管道放于水中,利用不断更换的淡水吸收管道侧壁的热量,以此来达到降温冷却的效果,但在流体流速较快的情况下,但该种方式冷却速度慢,效率低下,为此,需要一种淡水冷却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淡水冷却系统。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淡水冷却系统,包括热流体循环模块、淡水流通模块、换热箱,所述换热箱安装在热流体循环模块与淡水流通模块之间,所述换热箱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所述换热箱的底端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换热箱远离进水口一侧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进液口和排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排液口的内侧共同固接有u形流体管,所述进水口的内侧固接有连接管,所述u形流体管靠近进水口一侧的两端均固接有内凹板,两个所述内凹板之间共同固接有一组导热管,所述连接管的顶端固接有l形管,所述l形管的顶端固接有u形管,所述u形管的底端开设有一组降温口。

3、优选地,所述换热箱的内部设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换热箱内部顶端的顶杆,所述顶杆的外侧固接有转动盘,所述l形管的顶端固接有斜管,且斜管的顶端朝向转动盘的一侧,所述顶杆的底端固接有锥齿轮一,所述锥齿轮一的前后两侧均啮合连接有锥齿轮二,两个所述锥齿轮二相远离的一侧均固接有从动杆,两个所述从动杆相远离的一端均固接有一组搅拌杆。

4、优选地,所述u形流体管前侧一端的内部设有缓冲板,且缓冲板选用金属泡沫。

5、优选地,所述u形流体管的底端固接有一组导热杆,且导热杆的底端与换热箱内部的底端固接。

6、优选地,所述u形管的内侧固接有一组雾化喷头,且雾化喷头朝向换热箱内部的顶端。

7、优选地,所述进水口内开设有螺纹槽一,所述进液口和排液口内均开设有螺纹槽二。

8、优选地,所述换热箱的后侧固接有温度计,且温度计的前端延伸至u形流体管内。

9、有益效果:

10、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淡水冷却系统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1、一、本实用新型通过淡水通过连接管喷射在内凹板上,内凹板的设计,增大了淡水与u形流体管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吸热速度,并且淡水进入导热管内,而后从导热管的另一端排出,此时淡水会吸收导热管吸收的热量,内凹板和导热管相互配合,大大增加了对流体内热量的吸收,从而提高淡水对热量的转换吸收率,并且部分淡水进入l形管内,从降温口向下排放,此时淡水可吸收u形流体管上的热量,并且是源源不断更换的淡水,进而有利于加快对流体热量的吸收,从而对流体的冷却速度快,效率高。

12、二、本实用新型通过淡水通过斜管喷射在转动盘的一侧,在强大的冲劲下,转动盘发生转动,带动顶杆转动,顶杆带动锥齿轮一转动,锥齿轮一带动锥齿轮二转动,锥齿轮二带动从动杆转动,从动杆带动搅拌杆转动,搅拌杆对流体进行搅拌,使得流体内外温度混匀,提高冷却的均匀性,有利于对流体内部温度的冷却。



技术特征:

1.一种淡水冷却系统,包括热流体循环模块、淡水流通模块、换热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箱(1)安装在热流体循环模块与淡水流通模块之间,所述换热箱(1)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2),所述换热箱(1)的底端开设有排水口(3),所述换热箱(1)远离进水口(2)一侧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进液口(4)和排液口(5),所述进液口(4)和排液口(5)的内侧共同固接有u形流体管(6),所述进水口(2)的内侧固接有连接管(7),所述u形流体管(6)靠近进水口(2)一侧的两端均固接有内凹板(8),两个所述内凹板(8)之间共同固接有一组导热管(9),所述连接管(7)的顶端固接有l形管(10),所述l形管(10)的顶端固接有u形管(11),所述u形管(11)的底端开设有一组降温口(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淡水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箱(1)的内部设有传动机构(13),所述传动机构(13)包括转动连接在换热箱(1)内部顶端的顶杆(131),所述顶杆(131)的外侧固接有转动盘(132),所述l形管(10)的顶端固接有斜管(133),且斜管(133)的顶端朝向转动盘(132)的一侧,所述顶杆(131)的底端固接有锥齿轮一(134),所述锥齿轮一(134)的前后两侧均啮合连接有锥齿轮二(135),两个所述锥齿轮二(135)相远离的一侧均固接有从动杆(136),两个所述从动杆(136)相远离的一端均固接有一组搅拌杆(13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淡水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流体管(6)前侧一端的内部设有缓冲板(14),且缓冲板(14)选用金属泡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淡水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流体管(6)的底端固接有一组导热杆(15),且导热杆(15)的底端与换热箱(1)内部的底端固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淡水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管(11)的内侧固接有一组雾化喷头(16),且雾化喷头(16)朝向换热箱(1)内部的顶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淡水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2)内开设有螺纹槽一,所述进液口(4)和排液口(5)内均开设有螺纹槽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淡水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箱(1)的后侧固接有温度计(17),且温度计(17)的前端延伸至u形流体管(6)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淡水冷却系统,涉及淡水冷却技术领域,包括热流体循环模块、淡水流通模块、换热箱,换热箱安装在热流体循环模块与淡水流通模块之间,换热箱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换热箱的底端开设有排水口,所述进液口和排液口的内侧共同固接有U形流体管,U形管的底端开设有一组降温口,本技术通过内凹板的设计,增大了淡水与U形流体管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吸热速度,并且淡水进入导热管,淡水会吸收导热管吸收的热量,内凹板和导热管相互配合,增加了对流体内热量的吸收,从而提高淡水对热量的转换吸收率,并且淡水从降温口向下排放,淡水可吸收U形流体管上的热量,进而有利于加快对流体热量的吸收,从而冷却速度快,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张裕赞,刘珏,程春桃,余小虎,孛玉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东硕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08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4897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