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种籽萌发观测装置

专利检索2025-01-17  34


本技术属于植物育种,具体涉及一种植物种籽萌发观测装置。


背景技术:

1、在植物种子或种茎萌发的试验研究过程中,通常会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湿度梯度等试验因子,将种子或种茎盆栽于人工气候培养箱进行试验。

2、现有的种籽萌发装置难以直观观察母茎萌发、种子萌发或珠芽形成的过程。如半夏块茎是由珠芽或种子生长发育而来的,其生命力强,无休眠期,8-10℃萌发,13℃开始出苗,且半夏珠芽繁殖发芽快、出苗率高、生长迅速等优势,故在规模化生产中被广泛采用。目前,对于半夏珠芽生长特性及形成机理相关的信息较少,仅见于一些形态观察和解剖学方面的初步研究,但珠芽具有什么样的生长特性、珠芽又是如何形成的等一系列科学问题均未得到系统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植物种籽萌发观测装置,以解决无法定期直观观察植物种籽萌发或珠芽形成过程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植物种籽萌发观测装置,包括透明的育种筒和设置于育种筒底部的盛水盘,育种筒包括外筒和穿设于外筒内部的内筒,内筒和外筒的顶面开放,外筒的底面设置承接机构,内筒的底端与承接机构固定连接,内筒上设置若干透水孔,承接机构的外周设置无纺布层,无纺布层的内圈与承接机构的外壁固定连接,无纺布层的外圈与外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无纺布层的底面设置若干支脚,内筒和外筒之间设置种子培育架,种子培育架的顶面设置糯米纸层,糯米纸层上均匀设置若干育种槽。

4、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糯米纸层套设于内筒的外周,呈环形结构,育种槽包括穿设于糯米纸层内的槽孔和槽孔下设置的槽体。

5、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种子培育架包括支撑圈和设置于支撑圈底部的若干支架,支撑圈包括内支撑圈和外支撑圈,内支撑圈和外支撑圈之间设置若干连接机构,内支撑圈和外支撑圈均与外筒的底面平行,内支撑圈和外支撑圈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槽体的外径。育种槽卡设或穿设于内支撑圈和外支撑圈之间的环形空腔内,糯米纸层的内环和外环分别搭设于内支撑圈和外支撑圈上。

6、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内筒的外壁上设置若干透水管,透水管为两端贯通的圆台形,透水管的下端与透水孔连接且贯通。透水管于透水孔连接一端的直径大于透水管穿入土壤中的一端,一方面可以使内筒中的水和其他溶液缓慢流入土壤中,或被土壤主动吸收,另一方面穿入土壤一端的孔径小还可以减少土壤流入内筒中的量。

7、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承接机构包括承接板和设置于承接板外周的凸缘,凸缘向上延伸设置,内筒的外壁和凸缘的内壁固定连接。

8、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无纺布层的底面均匀设置若干支撑板,支撑板的内外两端分别与凸缘的外壁和外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支脚。支撑板分布于无纺布层下的多个位置,提高无纺布层支撑土壤的强度,分散土壤重量对无纺布层的压力,从而降低土壤重量向下挤压无纺布层造成无纺布层脱落的可能性。

9、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各个槽孔的圆心距糯米纸层的外侧边缘之间的距离均相等。确保植物种籽萌发后的茎、根或根茎与外筒内壁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便于对其长度、直径等大致参数的测量,以及对萌发状态和生长特性的直观观测。

10、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透水管的轴与透水孔的直径垂直。

11、为了进一步时限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机构采用连接杆或连接片。

12、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3、本实用新型的内筒和外筒之间的管体结构用于填充土壤,由于管体结构的厚度局限,确保种籽的茎、根或根茎的萌发和生长情况能够通过透明的育种筒进行直观观测。

14、本实用新型在糯米纸层上设置育种槽用于将种籽放置于其中,糯米纸层的环形宽度、槽孔的直径和槽体的深度均可根据试验种籽的尺寸选择糯米纸层后在该糯米纸层上一体压制成型,从而根据试验需要将种籽卡在育种槽内,确保种籽的茎的萌发点朝上,即其茎向上萌发,确保种籽的根或根茎的萌发点朝下,即其根或根茎向下萌发,糯米纸被土壤包裹,土壤湿润后糯米纸变软或溶解,根或根茎萌发后向下顶破并穿出糯米纸继续向下方的土壤内生长。

15、本实用新型的内筒用于对土壤进行灌溉,从内筒的顶面注入试验设计剂量的水和其他溶液,水和其他溶液通过透水孔均匀渗入土壤中,多余的水分渗透过无纺布层流出育种筒,落入盛水盘内,避免水分在土壤中蓄积,造成根或根茎腐烂。

16、本实用新型的承接机构与内筒的底端固定连接,从而将外筒和内筒组合为一个整体,避免内筒的位置发生移动,使管状结构中的土壤发生形变或挤压根或根茎,对茎、根或根茎造成损伤,或造成管状结构中的土壤含水量等因子发生变化,影响观测结果。

17、本实用新型的种子培育架能够根据试验设计调整其高度,即糯米纸层在育种筒内的高度。

18、本实用新型的育种筒便于在植物种籽萌发试验中直观的观察和观测其茎、根或根茎的萌发和生长情况,便于研究植物种籽的萌发影响因子、生长特性和珠芽形成原因等。



技术特征:

1.一种植物种籽萌发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的育种筒(1)和设置于育种筒(1)底部的盛水盘(2),育种筒(1)包括外筒(3)和穿设于外筒(3)内部的内筒(4),内筒(4)和外筒(3)的顶面开放,外筒(3)的底面设置承接机构(5),内筒(4)的底端与承接机构(5)固定连接,内筒(4)上设置若干透水孔(17),承接机构(5)的外周设置无纺布层(6),无纺布层(6)的内圈与承接机构(5)的外壁固定连接,无纺布层(6)的外圈与外筒(3)的内壁固定连接,无纺布层(6)的底面设置若干支脚(7),内筒(4)和外筒(3)之间设置种子培育架(8),种子培育架(8)的顶面设置糯米纸层(9),糯米纸层(9)上均匀设置若干育种槽(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种籽萌发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糯米纸层(9)套设于内筒(4)的外周,呈环形结构,育种槽(10)包括穿设于糯米纸层(9)内的槽孔(11)和槽孔(11)下设置的槽体(1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种籽萌发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培育架(8)包括支撑圈(13)和设置于支撑圈(13)底部的若干支架(14),支撑圈(13)包括内支撑圈(13-1)和外支撑圈(13-2),内支撑圈(13-1)和外支撑圈(13-2)之间设置若干连接机构(13-3),内支撑圈(13-1)和外支撑圈(13-2)均与外筒(3)的底面平行,内支撑圈(13-1)和外支撑圈(13-2)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槽体(12)的外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物种籽萌发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4)的外壁上设置若干透水管(15),透水管(15)为两端贯通的圆台形,透水管(15)的下端与透水孔(17)连接且贯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物种籽萌发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机构(5)包括承接板(5-1)和设置于承接板(5-1)外周的凸缘(5-2),凸缘(5-2)向上延伸设置,内筒(4)的外壁和凸缘(5-2)的内壁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物种籽萌发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层(6)的底面均匀设置若干支撑板(16),支撑板(16)的内外两端分别与凸缘(5-2)的外壁和外筒(3)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板(16)的底部设置支脚(7)。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物种籽萌发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槽孔(11)的圆心距糯米纸层(9)的外侧边缘之间的距离均相等。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植物种籽萌发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管(15)的轴与透水孔(17)的直径垂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植物种籽萌发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13-3)采用连接杆或连接片。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植物种籽萌发观测装置,包括透明的育种筒和盛水盘,育种筒包括顶面开放的外筒和内筒,外筒底设承接机构,内筒上设透水孔,承接机构外周设无纺布层,无纺布层分别与承接机构和外筒连接,无纺布层底设支脚,内筒和外筒间设种子培育架,种子培育架顶设糯米纸层,糯米纸层上设育种槽。本技术便于在植物种籽萌发试验中直观的观察和观测其茎、根或根茎的萌发和生长情况,便于研究植物种籽的萌发影响因子、生长特性和珠芽形成原因等。

技术研发人员:曾翠云,杜弢,陈管雯钰,贾袭伟,张延红,陈红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甘肃中医药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1114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4880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