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酸高强钢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专利检索2025-01-16  28


本发明涉及高强钢,具体地说就是一种耐酸高强钢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汽车用高强钢行业的发展,清洗工艺发生改变,由原先的碱洗工艺变为酸洗工艺生产,普通高强钢在成型过程中容易出现开裂现象。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耐酸刚强钢及其生产方法,以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开发生产新产品耐酸高强钢,实现生产耐酸性质的高强钢满足客户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普通高强钢在酸洗过程中容易开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酸高强钢及其生产方法。

2、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酸高强钢,按重量分数计,包括以下组分:0.18~0.20%的c、0.20~0.30%的cu、0.08~0.12%的ni、0.06~0.1%的sb、0.01~0.03%的nb和0.01~0.2%的ti,余量为fe。

3、一种耐酸高强钢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a1.冶炼:在真空感应熔炼炉中进行冶炼,将钢水调整至合适重量百分比成分,调整完后,将钢液温度调整至1450~1510℃,然后将钢水倒入钢锭模内,得到钢锭;

5、a2.锻造:采用热锻工艺进行铸造,加热到钢锭再结晶点以上的温度对步骤a2所得的钢锭进行铸造,得到原料;

6、a3.热轧:将步骤a2所得原料经热轧工艺轧制,得到热轧钢片;

7、a4.冷轧:使用可逆单架机对步骤s3得到的热轧钢片轧制得到;

8、a5.连续退火:采用全退火方式进行退火生产。

9、作为优化,步骤a1中,钢水的重量百分比成分为:0.18~0.20%的c,0.20~0.30%的cu,0.08~0.12%的ni,0.06~0.1%的sb,0.01~0.03%的nb和0.01~0.2%的ti,余量为fe。

10、作为优化,步骤a4中,冷轧过程中,对热轧钢片轧制4个道次,乳化液浓度控制在4~6%,每道次轧制力控制在1000~1200t。

11、作为优化,步骤a3中,热轧的具体步骤如下:

12、s1.原料准备:将炼钢厂生产的原料送入轧钢车间,准备进行热轧制作;

13、s2.预处理:将原料加热至1100~1300℃,并进行表面处理,使原料表面保持光洁平整;

14、s3.粗轧:将原料送入大型的粗轧机上进行粗轧,粗轧机由两个以上的辊道组成,得到第一钢坯;

15、s4.中轧:将经过粗轧后的钢坯送入中型轧机上进行中轧,中轧机由至少3个辊道组成,得到第二钢坯;

16、s5.精轧:经过中轧的第二钢坯进一步被送入小型的精轧机上进行精轧,精轧机的辊道数量大于中型轧机的辊道数量,使其表面更加光滑,得到第三钢坯;

17、s6.冷却:经过精轧后的第三钢坯送入冷却设备中进行快速冷却;

18、s7.切割和整平:经过冷却后的第三钢坯被切成所需的长度,然后被送入整平机上进行表面处理,使其表面光滑。

19、作为优化,步骤a5中,全退火过程中均热段板温820~840℃,快冷板板温310~340℃。

20、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耐酸高强钢及其生产方法具有以下有益之处:

21、降低高强钢中的碳含量,降低刚强钢的强度,提高其折弯性能,对铜、镍含量进行调整,提高耐酸高强钢的耐蚀性,添加铌元素,提高耐酸高强钢的抗氢脆能力,同时对钛含量进行调整,弱化细化晶粒的作用,便于形成马氏体、贝氏体和铁素体的混合体;

22、加大快冷风机频率,将快冷风机的板温进行降低,促使组织结构中的马氏体、贝氏体及一部分铁素体的混合组织的形成,从而提高产品的延展性,从而有利于成品的折弯情况。



技术特征:

1.一种耐酸高强钢,其特征在于:按重量分数计,包括以下组分:0.18~0.20%的c、0.20~0.30%的cu、0.08~0.12%的ni、0.06~0.1%的sb、0.01~0.03%的nb和0.01~0.2%的ti,余量为fe。

2.一种耐酸高强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酸高强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1中,钢水的重量百分比成分为:0.18~0.20%的c,0.20~0.30%的cu,0.08~0.12%的ni,0.06~0.1%的sb,0.01~0.03%的nb和0.01~0.2%的ti,余量为fe。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酸高强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4中,冷轧过程中,对热轧钢片轧制4个道次,乳化液浓度控制在4~6%,每道次轧制力控制在1000~1200t。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酸高强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3中,热轧的具体步骤如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酸高强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5中,全退火过程中均热段板温820~840℃,快冷板板温310~340℃。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高强钢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就是一种耐酸高强钢及其生产方法。一种耐酸高强钢,按重量分数计,包括以下组分:0.18~0.20%的C、0.20~0.30%的Cu、0.08~0.12%的Ni、0.06~0.1%的Sb、0.01~0.03%的Nb和0.01~0.2%的Ti,余量为Fe。降低高强钢中的碳含量,降低刚强钢的强度,提高其折弯性能,对铜、镍含量进行调整,提高耐酸高强钢的耐蚀性,添加铌元素,提高耐酸高强钢的抗氢脆能力,同时对钛含量进行调整,弱化细化晶粒的作用,便于形成马氏体、贝氏体和铁素体的混合体。

技术研发人员:冯泽凯,宋章峰,高东军,郭丽涛,董广涛,赵国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冠洲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4873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