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流铜排、注塑模具及用于成型交流铜排的方法与流程

专利检索2025-01-16  29


本发明涉及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交流铜排、注塑模具及用于成型交流铜排的方法。


背景技术:

1、新能源汽车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得到迅猛发展,通常在大功率的整车电力下运行对电机控制器系统中的电连接器的结构布局设计有巨大挑战。现有新能源汽车对电控系统的稳定性要求非常高,其中交流铜排作为连接电机和控制器的纽带,交流铜排的组装效率以及连接稳定性对发展电控系统极其重要。

2、目前,交流铜排的组装方式为:分别将母排、电磁元件等部件安装至安装座中;该种组装方式安装复杂,组装效率低,而且安装稳定性不高,部件容易脱落,不能满足插拔力的要求,基于此,使得交流铜排的集成化以及体积小型化发展受阻。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交流铜排及制造其的注塑模具,使得交流铜排的制造简化,且提高交流铜排中各部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有利于交流铜排的集成化及体积小型化发展。

2、一种交流铜排包括:安装座、母排及电磁元件,母排包括母排本体及分别与母排本体连接的集流端、多个引脚,母排本体嵌设于安装座内,引脚及集流端均凸出于安装座的外表面,集流端具有接线孔,电磁元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嵌入部及伸出部,嵌入部嵌设于安装座内,伸出部凸出于安装座的外表面,安装座采用一体注塑成型,以实现将母排、电磁元件与安装座的连接。

3、优选地,安装座包括座体及悬臂,悬臂的一端与座体的一端连接,且悬臂与座体之间呈夹角设置,母排本体从座体延伸至悬臂内,多个引脚设于座体的底面,集流端设于悬臂的侧面,嵌入部嵌设于悬臂内,且伸出部设于悬臂的侧面。

4、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交流铜排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安装座与母排、电磁元件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交流铜排组装效率高,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生产效率;2、由于安装座与母排、电磁元件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不易脱落,满足插拔力的要求。

5、一种注塑模具,用于生产上述的交流铜排,包括:下模及上模,下模的顶面具有第一成型面,第一成型面上开设有用于卡合母排的各引脚的卡槽、用于与母排的集流端的接线孔配合定位的定位部以及用于卡合电磁元件的伸出部的卡口,上模的底面与第一成型面相对应的位置具有第二成型面,上模能够相对下模上下移动,从而使得注塑模具在开模位置与合模位置之间切换,当注塑模具位于合模位置时,第一成型面与第二成型面之间共同形成有用于成型安装座的型腔,当注塑模具位于开模位置时,第一成型面远离第二成型面。

6、优选地,下模包括:下模块及定位工装,下模块的顶面开设有凹槽,定位工装可拆卸嵌设于凹槽内,下模块的顶面及定位工装的外表面共同限定形成第一成型面,卡槽、定位部均开设于定位工装上,卡口开设于定位工装和/或下模块上。

7、优选地,注塑模具还包括顶针组件,顶针组件包括:第一顶针、第二顶针、底板,底板滑动连接于下模块,第一顶针与第二顶针的底部均固定连接于底板,下模块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第一滑槽的顶部贯穿第一成型面,第二滑槽的顶部连通至定位工装的底面,第一顶针的顶部穿设于第一滑槽,第二顶针的顶部穿设于第二滑槽,通过动力能够推动底板相对于下模上下移动,当注塑模具位于合模位置时,第一顶针与第一成型面接触,第二顶针不与定位工装的底部接触,第一顶针距离第一成型面比第二顶针距离定位工装的距离小。

8、优选地,注塑模具还包括热流道组件,热流道组件固定于上模内,热流道组件内具有从上至下依次连通的喂料口、热流腔及注射口,注射口的底端贯穿于第二成型面,喂料口与注射口错开设置。

9、优选地,热流道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注射口。

10、优选地,注塑模具还包括排气通道,排气通道嵌设于上模中,排气通道的底部设于悬臂与座体相交的位置,排气通道一端连通于第一成型面,排气通道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

11、优选地,注塑模具还包括脱模卡块,脱模卡块固定连接于定位工装的外周面上,脱模卡块的底部设有插接槽,第二顶针通过插接于插接槽内以将定位工装顶出。

12、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注塑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模具处于开模位置时,将母排的引脚卡合在卡槽中,母排的接线孔套接在定位部中,将电磁元件的伸出部卡合在卡口中,以实现将母排及电磁元件预装于下模中,注射时,熔融的塑料通过注射孔进入型腔,将母排、电磁元件及安装座一体成型,生产一体式的交流铜排,并且这种交流铜排部件安装不容易脱落,能满足插拔力的要求。并且通过本发明的用于生产交流铜排的模具进行预制的方式生产,加快新能源汽车生产组装的效率。因此生产用于生产交流铜排的注塑模具,有助于交流铜排一体化、体积小型化,安装便捷化,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13、一种用于成型交流铜排的方法,采用上述注塑模具;

14、在开注塑模具处于开模位置时,将母排的引脚卡合在卡槽中,母排的接线孔套接在定位部中,将电磁元件的伸出部卡合在卡口中,以实现将母排及电磁元件预装于下模中;

15、移动上模,使得注塑模具从开模位置切换至合模位置,向型腔中注射成型安装座,注射完成后,将母排、电磁元件嵌设于安装座上。

16、本发明实施例用于成型交流铜排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包括上述注塑模具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作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交流铜排,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母排及电磁元件,所述母排包括母排本体及分别与所述母排本体连接的集流端、多个引脚,所述母排本体嵌设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引脚及所述集流端均凸出于所述安装座的外表面,所述集流端具有接线孔,所述电磁元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嵌入部及伸出部,所述嵌入部嵌设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伸出部凸出于所述安装座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铜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座体及悬臂,所述悬臂的一端与所述座体的一端连接,且所述悬臂与所述座体之间呈夹角设置;

3.一种注塑模具,用于生产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流铜排,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及上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块及定位工装,所述下模块的顶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定位工装可拆卸嵌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下模块的顶面及所述定位工装的外表面共同限定形成所述第一成型面,所述卡槽、所述定位部均开设于所述定位工装上,所述卡口开设于所述定位工装和/或所述下模块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针组件,所述顶针组件包括:第一顶针、第二顶针、底板,所述底板滑动连接于所述下模块,所述第一顶针与第二顶针的底部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所述下模块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顶部贯穿所述第一成型面,所述第二滑槽的顶部连通至所述定位工装的底面,所述第一顶针的顶部穿设于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顶针的顶部穿设于所述第二滑槽,通过动力能够推动所述底板相对于所述下模上下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流道组件,所述热流道组件固定于所述上模内,所述热流道组件内具有从上至下依次连通的喂料口、热流腔及注射口,所述注射口的底端贯穿于所述第二成型面,所述喂料口与所述注射口错开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道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注射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塑模具,所述交流铜排包括:安装座、母排及电磁元件,所述母排包括母排本体及分别与所述母排本体连接的集流端、多个引脚,所述母排本体嵌设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引脚及所述集流端均凸出于所述安装座的外表面,所述集流端具有接线孔,所述电磁元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嵌入部及伸出部,所述嵌入部嵌设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伸出部凸出于所述安装座的外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脱模卡块,所述脱模卡块固定连接于所述定位工装的外周面上,所述脱模卡块的底部设有插接槽,所述第二顶针通过插接于所述插接槽内以将所述定位工装顶出。

10.一种用于成型交流铜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3~9的注塑模具;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交流铜排、注塑模具及用于成型交流铜排的方法,交流铜排包括安装座、母排及电磁元件,母排包括母排本体及分别与母排本体连接的集流端、引脚,母排本体嵌设于安装座内,引脚及集流端均凸出于安装座,集流端具有接线孔,电磁元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嵌入部及伸出部,嵌入部嵌设于安装座内,伸出部凸出于安装座,安装座采用一体注塑成型。注塑模具包括:下模及上模,下模的顶面具有第一成型面,第一成型面设有用卡合引脚的卡槽、用于接线孔定位的定位部及用于卡合电磁元件卡口,第一成型面与第二成型面之间共同形成型腔。一体成型工艺使得交流铜排满足插拔力需求,及提高交流铜排的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曾才生,刘益,古忠瓒,刘润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顺科智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4873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