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称量打包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1-14  29


本技术涉及称量打包,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称量打包装置。


背景技术:

1、气门座圈在给主机/缸盖厂家供货时均有对应的包装要求,各个厂家对每箱产品数量的要求不同,因此需要对座圈进行计数称量、打包。由于气门座圈工件本身体积较小,一般均采用批量性生产、流转,每批量气门座圈数量在4000-12000只不等,整批重量可达30公斤以上。包装时若采用逐一计数的方式效率低下,所以需要考虑对整批进行分装的同时进行计数打包。

2、而目前工人在将分装后的产品依次倒入打包袋中并进行称量时,一般需要多人配合工作,一人拿着打包袋,一人将产品倒入袋中,这样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无法一个人进行称量打包操作,进而影响产品的打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需要人工倒料,省时省力,仅需一人就可进行称量打包操作的高效称量打包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高效称量打包装置,包括机箱以及设置在机箱顶部的料台,还包括用于放料的料筐、转动设置在料台顶部的转动板以及设置在机箱内部用于推动转动板朝料台外侧翻转的提升机构,且所述提升机构的输出端与转动板底部转动连接。

3、优选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设置在机箱内顶壁的气缸以及设置在气缸输出端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顶部与转动板底部转动连接。

4、优选的,所述机箱的侧壁设有放置台,所述料台的侧壁设有下料框,所述下料框的底部开设有下料槽。

5、优选的,所述下料框的底部设有与下料槽相连通的固定撑口套。

6、优选的,所述料台的顶部边缘处还设有防护框。

7、优选的,所述高效称量打包装置还包括称量机构,所述称量机构包括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支撑架顶部的电子秤。

8、优选的,所述高效称量打包装置还包括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移动滑轨以及多组转动设置在移动滑轨内壁的传动辊。

9、优选的,所述转动板、料筐以及传动辊的宽度相同,且所述转动板与传动辊的水平高度相同。

10、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生产好的气门座圈在浸油甩干后放到料框中,再通过输送机构移动到料台上,此时工作人员用脚踩踏提升机构,启动提升机构工作带动转动板朝料台外侧翻转,进而带动转动板上的料筐翻转将产品倒入打包袋中,而后通过称量机构对打包的产品进行称重,整个操作过程不需要人工倒料,省时省力,仅需一人即可进行称量打包操作,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称量打包装置,包括机箱(10)以及设置在机箱(10)顶部的料台(1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放料的料筐(20)、转动设置在料台(110)顶部的转动板(30)以及设置在机箱(10)内部用于推动转动板(30)向料台(110)外侧翻转的提升机构,且所述提升机构的输出端与转动板(30)底部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称量打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包括设置在机箱(10)内顶壁的气缸(40)以及设置在气缸(40)输出端的活塞杆(410),所述活塞杆(410)顶部与转动板(30)底部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称量打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0)的侧壁设有放置台(120),所述料台(110)的侧壁设有下料框(50),所述下料框(50)的底部开设有下料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称量打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框(50)的底部设有与下料槽相连通的固定撑口套(51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称量打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台(110)的顶部边缘处还设有防护框(1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称量打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效称量打包装置还包括称量机构,所述称量机构包括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支撑架顶部的电子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称量打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效称量打包装置还包括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移动滑轨以及多组转动设置在移动滑轨内壁的传动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称量打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30)、料筐(20)以及传动辊的宽度相同,且所述转动板(30)与传动辊的水平高度相同。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称量打包装置,包括机箱以及设置在机箱顶部的料台,还包括用于放料的料筐、转动设置在料台顶部的转动板以及设置在机箱内部用于推动转动板朝料台外侧翻转的提升机构,且所述提升机构的输出端与转动板底部转动连接,所述机箱的侧壁设有放置台,所述料台的侧壁设有下料框,所述下料框的底部开设有下料槽,所述下料框的底部设有与下料槽相连通的固定撑口套;本技术中,通过提升机构带动料筐翻转将产品倒入打包袋中,并通过称量机构对打包的产品进行称重,不需要人工倒料,省时省力,并且一个人就可以进行称量打包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阳,宣军,钟海波,梁富金,刘大为,鲍刚,孙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庆帝伯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20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4863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