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干熄焦,特别是涉及一种干熄焦系统。
背景技术:
1、干熄焦工艺,是指采用惰性气体将红焦降温冷却的一种熄焦工艺方法。吸收红焦潜热后温度升高的惰性循环气体从干熄炉环形烟道排出后,进入干熄焦余热锅炉进行换热,锅炉产生的蒸汽进入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从干熄焦余热锅炉冷却后的低温惰性气体进入循环风机重新鼓入干熄炉。
2、在相关技术中,干熄焦系统包括除氧器和汽轮发电机组,除氧器采用104℃给水温度的低压除氧器,其除氧效率相对较低,除氧效果不理想,导致干熄焦系统的发电量较低。
3、此外,干熄焦系统采用厂区供汽作为除氧用汽,因为厂区产低压蒸汽单位一般使用软化水或一级除盐水等作为产汽介质,厂区供汽除氧后形成的凝结水电导率高,长期运行会导致干熄焦锅炉给水水质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熄焦系统,用以改善锅炉给水除氧效果,避免干熄焦锅炉给水水质变差,提高干熄焦系统的发电量。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2、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干熄焦系统,包括:除氧器、锅炉给水泵、干熄焦锅炉和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所述除氧器为中压除氧器,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
3、所述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的输出端通过加热蒸汽管道与所述除氧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将蒸汽输送至所述除氧器;所述除氧器的输出端通过除氧水管道与所述锅炉给水泵的输入端连接,将经过除氧处理后的水输送至所述锅炉给水泵;所述锅炉给水泵的输出端通过主给水管道与所述干熄焦锅炉的输入端连接,将增压后的水输送至所述干熄焦锅炉;所述干熄焦锅炉的输出端通过主蒸汽管道与所述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的输入端连接,将所述干熄焦锅炉产生的蒸汽输送至所述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
4、所述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的输出端上还设置有背压排汽管道。
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除氧器为工作压力为0.1-0.32mpa,且给水温度为120-140℃的除氧器。
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除氧器的布置高度比所述锅炉给水泵的输入端高7-12米。
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除氧器包括除氧头和除氧水箱,所述除氧头设置在所述除氧水箱上方,并与所述除氧水箱内部连通;所述除氧头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除氧水箱上设置有所述除氧器的输出端。
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除氧头与所述除氧水箱的壳体外部各设置有一个用于控制所述除氧器内部和外部通断的安全阀。
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安全阀的总泄放蒸汽量大于等于所述除氧器额定进汽量的2.5倍,每个所述安全阀的公称直径大于等于dn150。
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除盐水箱、除氧给水泵和副省煤器;
11、所述除盐水箱的输出端通过除盐水管道与所述除氧给水泵的输入端连接,将除盐水输送至所述除氧给水泵;所述除氧给水泵的输出端通过除氧给水管道与所述副省煤器的输入端连接,将增压后的除盐水输送至所述副省煤器;所述副省煤器的输出端通过除氧回水管道与所述除氧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将经所述副省煤器换热后的除盐水输送至所述除氧器。
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除氧回水管道上靠近所述除氧器的一端设置有止回阀。
13、本申请实施例有益效果:
1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这种干熄焦系统,采用中压除氧器,可以改善干熄焦系统除氧器的除氧效果,达到提高干熄焦系统发电量,提高干熄焦锅炉的使用寿命、有效降低干熄焦系统运行成本的效果;采用汽轮机抽汽作为除氧用汽可有效避免干熄焦锅炉给水水质变差。
15、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1.一种干熄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除氧器、锅炉给水泵、干熄焦锅炉和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熄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氧器为工作压力为0.1-0.32mpa,且给水温度为120-140℃的除氧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熄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氧器的布置高度比所述锅炉给水泵的输入端高7-12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熄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氧器包括除氧头和除氧水箱,所述除氧头设置在所述除氧水箱上方,并与所述除氧水箱内部连通;所述除氧头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除氧水箱上设置有所述除氧器的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熄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氧头与所述除氧水箱的壳体外部各设置有一个用于控制所述除氧器内部和外部通断的安全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熄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安全阀的总泄放蒸汽量大于等于所述除氧器额定进汽量的2.5倍,每个所述安全阀的公称直径大于等于dn1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熄焦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除盐水箱、除氧给水泵和副省煤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熄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氧回水管道上靠近所述除氧器的一端设置有止回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