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爆阀、电池包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5-01-09  27


本技术属于电池,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爆阀、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1、相关电池包在充放电过程中温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电池箱体内的气压发生变化,通过在电池箱体设置防爆阀,来平衡电池箱体内外侧的气压。在泄压的过程中,防爆阀导出的气体会直接喷射至外侧的对手件,影响对手件等部件工作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爆阀、电池包及用电设备,以解决如何提高防爆阀及周围部件工作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爆阀,包括:

4、阀体,设有贯穿的透气孔;

5、阀芯组件,与所述阀体可活动地连接,以开闭所述透气孔;

6、导流结构,用于在所述阀芯组件开放所述透气孔的状态下,控制气体的导流方向。

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结构连接所述阀芯组件,所述导流结构用于跟随所述阀芯组件运动。

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芯组件包括:

9、导杆,穿设于所述阀体,以与所述阀体可活动地连接;

10、活塞,连接所述导杆的上端;

11、弹性件,抵接在所述导杆与所述阀体之间,以通过弹力密封所述透气孔;

12、其中,所述导流结构连接所述活塞,以跟随所述活塞相对所述阀体运动。

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结构沿所述阀体的轴向延伸,且所述导流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活塞的底部,所述导流结构的另一端伸入至所述透气孔内。

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结构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一设定值,所述第一设定值为所述阀芯组件最大程度开放所述透气孔的状态下的所述活塞与所述阀体的最短距离。

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结构的宽度方向沿所述活塞的周向延伸。

16、一些实施例中,导流结构设置为一个或大于一个,在所述导流结构设置为大于一个的情况下,所述导流结构在所述活塞的周向间隔设置。

1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体包括内部中空的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本体内的透气筋,所述透气筋与所述本体的内侧共同形成所述透气孔;

18、所述导流结构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导流结构与其中一个所述透气筋限位设置。

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根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防爆阀。

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根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

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爆阀、电池包及用电设备,该防爆阀包括阀体、阀芯组件和导流结构,该阀体设有贯穿的透气孔,阀芯组件与阀体可活动地连接,以开闭所述透气孔,导流结构用于在阀芯组件开放透气孔的状态下,控制气体的导流方向。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防爆阀中设置导流结构,在防爆阀泄压的状态下,导流结构能够控制气体导出的方向,使得气体的导出能够尽可能地避让防爆阀外侧设置对手件的方向,以降低导出气体影响对手件的正常工作的风险,包括防爆阀的电池箱体及电池包相应的风险也能够降低,提高防爆阀及周围部件工作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防爆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连接所述阀芯组件,所述导流结构用于跟随所述阀芯组件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爆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组件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爆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沿所述阀体的轴向延伸,且所述导流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活塞的底部,所述导流结构的另一端伸入至所述透气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爆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的长度大于等于第一设定值,所述第一设定值为所述阀芯组件最大程度开放所述透气孔的状态下的所述活塞与所述阀体的最短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爆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的宽度方向沿所述活塞的周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爆阀,其特征在于,导流结构设置为一个或大于一个,在所述导流结构设置为大于一个的情况下,所述导流结构在所述活塞的周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爆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内部中空的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本体内的透气筋,所述透气筋与所述本体的内侧共同形成所述透气孔;

9.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防爆阀。

10.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包。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防爆阀、电池包及用电设备,该防爆阀包括阀体、阀芯组件和导流结构,该阀体设有贯穿的透气孔,阀芯组件与阀体可活动地连接,以开闭所述透气孔,导流结构用于在阀芯组件开放透气孔的状态下,控制气体的导流方向。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防爆阀中设置导流结构,在防爆阀泄压的状态下,导流结构能够控制气体导出的方向,使得气体的导出能够尽可能地避让防爆阀外侧设置对手件的方向,以降低导出气体影响对手件的正常工作的风险,包括防爆阀的电池箱体及电池包相应的风险也能够降低,提高防爆阀及周围部件工作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逸飞,黄嘉玮,夏庆雷,李典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312
技术公布日:2024/5/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114838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