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尤其是涉及一种颈椎用固定垫。
背景技术:
1、颈椎位于头部、胸部与上肢之间,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比较大的节段。由于承受各种负荷、劳损、甚至外伤导致其发生蜕变。具体的体现为颈椎劳损、骨质增生、腰间盘突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交感神经受到刺激,从而引发颈椎病。
2、颈椎的手术治疗包括:前路手术:指在颈部前方或侧前方进行手术,手术步骤包括减压或重建稳定量大部分。后路手术:指在颈部后方进行的手术,主要包括椎管扩大、锥板成形术和锥板切除加固定融合术。在进行手术治疗后需要配合颈椎固定器对其进行辅助支撑,避免其无意识造成颈椎的压迫,使得术后恢复不良。在日常活动中采用市面上售卖的颈椎固定器即可满足,但现有的颈椎固定器在进行卧床休息时,容易导致肩颈部以及头部部分组织压在颈椎固定器的边沿处,使得肩颈部以及头部部分组织出现压疮的情况。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颈椎用固定垫。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的颈椎固定器不利于患者卧床休息的问题,提供一种颈椎用固定垫,整个装置与使用者接触的部分都是柔软的,且对应的凹槽结构内的调整块可以实现对使用者的肩部、颈部和头部进行单独支撑。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颈椎用固定垫,包括:
4、肩垫,其顶部设有第一定位槽;
5、颈垫,安装在所述肩垫的一侧,所述颈垫的设有第二定位槽;
6、头垫,安装在所述颈垫远离肩垫的一侧,所述头垫的顶部设有第三定位槽;
7、多个调整块,可拆卸式的安装在所述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和第三定位槽内;
8、其中,所述肩垫和所述颈垫之间的间距可调;所述第一定位槽靠近所述第二定位槽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定位槽的一端倾斜设置;当所述肩垫、颈垫和头垫连接后,所述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和第三定位槽形成固定槽。
9、可选地,所述颈椎用固定垫进一步包括:
10、辅助支撑垫,所述辅助支撑垫的顶部设有辅助槽,所述辅助槽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或与第二定位槽和第三定位槽连通;
11、辅助调整块,安装在所述辅助槽内。
12、可选地,所述辅助调整块由聚氨酯制成,其两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辅助槽的两对两侧。
13、可选地,所述肩垫朝向所述颈垫的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颈垫朝向所述安装槽的一侧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安装槽内后与所述肩垫连接。
14、可选地,所述连接杆为气动弹簧,所述气动弹簧的固定安装在所述颈垫的侧壁上,所述气动弹簧的活动端伸入所述安装槽与所述肩垫连接。
15、可选地,所述颈椎用固定垫进一步包括:
16、软垫,铺设在所述固定槽内,所述调整块安装在所述软垫与所述肩垫、颈垫和头垫之间或所述调整块安装在所述软垫上。
17、可选地,所述软垫与所述固定槽之间通过毛毡固定。
18、可选地,所述调整块通过毛毡固定在所述软垫上。
19、可选地,所述调整块为充气垫。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1、1、设置在床上使用的颈椎用固定垫方便患者在休息时候使用,同时颈椎用固定垫的长度可调,方便不同脖子长度的使用者使用。
22、2、通过设置调整块方便不同体型的人使用,避免瘦小的患者出现固定不牢固的问题。
1.一种颈椎用固定垫,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用固定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椎用固定垫进一步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用固定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调整块由聚氨酯制成,其两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辅助槽的两对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用固定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肩垫朝向所述颈垫的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颈垫朝向所述安装槽的一侧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安装槽内后与所述肩垫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颈椎用固定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为气动弹簧,所述气动弹簧的固定安装在所述颈垫的侧壁上,所述气动弹簧的活动端伸入所述安装槽与所述肩垫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用固定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椎用固定垫进一步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颈椎用固定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垫与所述固定槽之间通过毛毡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颈椎用固定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块通过毛毡固定在所述软垫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用固定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块为充气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