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座椅,具体涉及智能座椅系统。
背景技术:
1、为满足使用需求,座椅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不仅各处角度可调,如靠背角度、头枕角度等,还具有加热、按摩功能等。现有座椅的加热功能一般是通过在座椅上设置电加热元件,该种结构容易导致温度不均衡,加热功能使用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智能座椅系统,加热均衡,且能够侦测座椅使用情况进行加热、按摩的控制,使用效果好。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智能座椅系统,包括座椅,座椅外的包衬层,还包括加热模块、按摩模块、控制模块,所述加热模块、按摩模块设置于所述包衬层内,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所述加热模块、按摩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包括加热包、设置在加热包内具有3d结构的支撑垫、设置在支撑垫内的加热元件,所述按摩模块置于所述加热包底部。
4、进一步地,所述加热模块还包括温感元件,所述温感元件设置于所述加热包上表面或包衬层上表层,所述温感元件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温感元件的温感信号控制所述加热元件加热温度。
5、进一步地,所述按摩模块包括多个按摩气囊、气泵、分配电磁阀、多个压感元件,所述气泵通过供气管连通所述分配电磁阀,所述分配电磁阀通过多个供气支管连通所述多个按摩气囊,所述压感元件设置于所述包衬层上表层或者所述加热包上表面,所述多个压感元件与所述多个按摩气囊对应,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压感元件的压力值控制所述分配电磁阀向所述按摩气囊供气。
6、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垫的中层,所述加热包于所述支撑垫底部设有热反射层。
7、进一步地,所述热反射层为所述加热包的一部分。
8、进一步地,所述温感元件设置于所述加热包上表面,所述温感元件为贴片式温度传感器。
9、进一步地,所述压感元件设置于所述包衬层上,且所述多个压感元件分别处于所述多个按摩气囊的上部,所述压感元件为薄膜压力传感器。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温感元件贴合人体,精准检测人体体感温度,座椅加热的温度控制更精准,加热元件的热量通过加热包加热座椅,座椅表面温度分布更为均匀,提高座椅加热使用效果;通过多个压感元件感应人体对座椅的压力,根据压力分配,控制模块控制对应处按摩气囊,提高按摩效果。
1.一种智能座椅系统,包括座椅,座椅外的包衬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模块、按摩模块、控制模块,所述加热模块、按摩模块设置于所述包衬层内,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所述加热模块、按摩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包括加热包、设置在加热包内具有3d结构的支撑垫、设置在支撑垫内的加热元件,所述按摩模块置于所述加热包底部,所述加热包具有内腔,支撑垫设置在内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块还包括温感元件,所述温感元件设置于所述加热包上表面或包衬层上表层,所述温感元件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温感元件的温感信号控制所述加热元件加热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模块包括多个按摩气囊、气泵、分配电磁阀、多个压感元件,所述气泵通过供气管连通所述分配电磁阀,所述分配电磁阀通过多个供气支管连通所述多个按摩气囊,所述压感元件设置于所述包衬层上表层或者所述加热包上表面,所述多个压感元件与所述多个按摩气囊对应,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压感元件的压力值控制所述分配电磁阀向所述按摩气囊供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垫的中层,所述加热包于所述支撑垫底部设有热反射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反射层为所述加热包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感元件设置于所述加热包上表面,所述温感元件为贴片式温度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感元件设置于所述包衬层上,且所述多个压感元件分别处于所述多个按摩气囊的上部,所述压感元件为薄膜压力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