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灌肠,具体是一种普外科术前灌肠装置。
背景技术:
1、灌肠术也被称之为大肠灌洗术,指的是医生将准备好的灌肠液、药物灌入结直肠,帮助患者清洁肠道,促进患者排便、排气,从而达到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目的。对于肠套叠、先天性巨结肠、肠道肿瘤、结肠炎等疾病的诊断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对于便秘、肠炎、肠梗阻等患者的治疗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普外科腹部手术之前灌肠可以充分清除肠腔内的粪便,为开腹手术提供便利,现有的普外科术前灌肠装置中的灌肠管,在使用是不便于转动,操作较为麻烦,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普外科术前灌肠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普外科术前灌肠装置,包括灌肠管,所述灌肠管内设置有冲洗腔和污物回流腔,还包括:
4、支撑盘,与所述灌肠管转动密封连接;
5、供液组件,与所述支撑盘连接,向所述灌肠管内供液;
6、转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盘上,且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灌肠管连接;
7、污物收集组件,与所述灌肠管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供液组件包括:
9、橡胶储液囊;
10、进气液口,设置在所述橡胶储液囊的一端;
11、排水管,设置在所述橡胶储液囊的输出端,且所述排水管与螺纹套连接;
12、螺纹管,所述螺纹管与所述螺纹套螺纹连接,且所述螺纹管与所述螺纹套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13、输液管,一端与所述螺纹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盘连接。
1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污物收集组件包括:
15、空腔收集环,转动套设在所述灌肠管的外侧,且所述污物回流腔的输出端处于所述空腔收集环内侧;
16、第三密封圈,所述空腔收集环与所述灌肠管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
17、排污管,一端与所述空腔收集环连接,所述排污管另一端与收集箱连接。
1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转动组件包括:
19、齿环,固定套设在所述灌肠管外侧;
20、齿轮,与所述齿环啮合;
21、驱动杆,一端与所述齿轮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另一端连接有转把。
2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灌肠管外固定套设有两个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之间设有环形防漏气囊,所述环形防漏气囊活动套设在所述灌肠管上,且所述支撑环靠近环形防漏气囊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环形防漏气囊滑动密封接触。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转动组件便于转动灌肠管,操作更加的方便,另外,通过设有污物收集组件可将灌肠过程中的污物及时的排出。
1.一种普外科术前灌肠装置,包括灌肠管,所述灌肠管内设置有冲洗腔和污物回流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外科术前灌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组件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外科术前灌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物收集组件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外科术前灌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外科术前灌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肠管外固定套设有两个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之间设有环形防漏气囊,所述环形防漏气囊活动套设在所述灌肠管上,且所述支撑环靠近环形防漏气囊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环形防漏气囊滑动密封接触。